上海天梯书屋有限公司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铁钩博士的生死神话Death Knocking Life Calling 联系客服

原价
¥52.00
销售价
47.80
此商品积分最高可抵现 0.048
  • 累计销量0
  • 浏览次数2112
  • 累计评论0
首页
书籍参数
ISBN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开本/介质 页数/字数 印次/印张
9787558162541 【美】兰迪·加拉威 玛丽·安·加拉威Randy & Mary Ann Gallaway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9-2 32
商品细节

内容简介

内向害羞的高中生兰迪,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13,500伏高压电击中,被医生判定没有任何生存希望,但在经历38次手术、两次截肢以及一年半的住院治疗后,兰迪神奇般地活了下来。虽然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折磨,但他在生死边缘重获了生的希望,并明白了活着的目的。他不仅相信未来会更美好,而且艰难中学会了饶恕。由于在电击中失去了双手,他不得不装备铁钩和义手作为辅助。身体康复以后,他不仅重返校园,最终获得博士学位,而且收获了完满的爱情和婚姻。

兰迪在读大学时就梦想来中国,终于在一次意外的访问邀请后成行,从此,他的心中一发而不可收地燃烧着对这片古老大地和人们的挚爱深情。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激励培训和心理治疗项目来祝福中国,尽心尽力地投入到祝福中国的事业中。2008年汶川地震时也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救援的行列。今天,许多志愿团队早已解散,但年逾古稀的兰迪带领着他的国际救援、悲伤辅导、教育促进等灾后心理重建团队依然坚守,以铁钩和义手帮助那些曾经破碎的心灵重寻美好。

本书是兰迪夫妻的自传,这是一个令人心如刀绞而又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兰迪背后那爱的力量,一路引导他活出忍耐、和平、善良、温柔的生命,并把祝福和希望带给更多的人。

作者简介

兰迪•加拉威,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18岁高中时,遭遇13,500伏高压电击,死里逃生。在历经38次手术、两次截肢以及一年半的住院治疗后,身体逐渐痊愈,随后进入得克萨斯大学学习,并获得机械工程学士学位。通过不懈努力,兰迪成为美国国家工程荣誉学会会员,还读取了硕士与博士学位。

从1978年到2000年,兰迪博士在美国和加拿大从事大学生咨询辅导工作,成为一位激励人战胜个人生命难题的专家。2000年,兰迪开始致力于国际救援、悲伤辅导、教育促进等领域的工作。

在意外事故发生九年后,兰迪邂逅玛丽•安•米利肯,结为伉俪。他们现有两个成年子女和四个孙子女。兰迪现居美国,热爱全球旅行演讲,尤其擅长激励、卓越、希望、自杀预防,以及家庭与职场安全性等方面的励志主题。

贝尔•米尔斯,美国历史学硕士,作家,著有《有盼望的商人》等。

目录

第一部 浴火重生
第一章 一切在那天改变
第二章 上帝还没有说话
第三章 根基
第四章 成长岁月
第五章 世界是一个危险的地方
第六章 苦难
第七章 饶恕
第八章 大学生活
第九章 公路旅行

第二部 信心旅程
第十章 与众不同
第十一章 爱情萌芽
第十二章 终身伴侣
第十三章 工作狂
第十四章 婚后生活
第十五章 幸福的紧急事件
第十六章 加拿大的召唤
第十七章 完全的信心
第十八章 告别亲人
第十九章 亚洲的冒险
第二十章 最后的话
译后记

试读

人们总是跟随自己内心各种欲望的声音,倾注一生的心血精力追求权力、名誉和安全感等,竭尽所能延长寿命,追逐积累物质财富。但是,如果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追求和坚定的信心,上天不仅会供应他所需用的一切东西,而且会赐予远远超过他所求所想的美好祝福。因此,在大学时代,我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我要用真实的行为活出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我认为,公义并不意味着用律法的眼光挑剔、批判他人,而是在生活中爱人如己,并通过实际行动把这份爱真实呈现在世人面前,不再隐藏在密室中。
   因此,在我的一生中,无论是在得克萨斯和加利福尼亚的长期辛勤工作,还是与玛丽•安凭着完全的信心,毅然放弃稳定的工作,卖掉房子,移民到加拿大,为大学生们尽心服务14年,还是搬回卢博克照顾玛丽•安年迈生病的父母,孝敬服侍他们,尽为人子女的责任和义务,我一直都努力在工作和生活里竭尽全力、活出充满爱意和力量的生命样式。
   在任职亚洲地区拓展事务期间,各种机会之门不断打开,让我看见能够为更多人提供服务的美好之事。有一天,我无意间获得了一个来自中国的访问邀请。早在读大学时,我就梦想有朝一日可以去中国,但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现在,这个邀请向我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实在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于是,我满怀期待和兴奋之情第一次来到中国。在这次终生难忘的中国之行中,我与几个朋友一起参观、访问了好几个城市,遇到了很多可敬可爱的中国人。他们的人生经历使我对中国人民产生了由衷的钦佩之情。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深重苦难之后,我几乎无法相信这里的人们仍然充分展示出坚韧不拔的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困难的信心,以及战胜逆境的勇气。同时,人们还保持并传承了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随处可见模范家庭的典范。在我内心深处,燃起对这片古老大地和人们的挚爱深情,极其渴望中国的大门再次向我敞开。
   回到美国后,我开始思考自己可以将一些系统、全面且卓有成效的激励培训课程带进中国,为中国人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第二年,我再次收到一份访问中国的邀请。这次与我同行的朋友是庄健先生,他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对国内情况相当熟悉,并且精通普通话、广东话和多种方言。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教育专家。虽然他久居加拿大,但一直深爱自己的祖国,渴望能够帮助自己的同胞。在中国的每一天,我们一起旅行,讨论各种话题,开设培训课程,开展一系列心理治疗项目。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安慰、鼓励那些沮丧失望的人,与他们建立了美好的友谊。
   最后,我们同时在心中激起一个共同的渴望——辞去现有工作,全时间投入对中国人民的服务中。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人生转折,需要舍弃现有的安稳工作、目前的生活方式,以及其他日常所需的一切。但是,这份感动是正确和良善的。我们相信,如果我们尽心尽力地投入到祝福中国的事业,人们也一定会大大祝福我们。
   正如多年前毅然辞职移民加拿大一样,我和玛丽•安凭着勇气、信心和牺牲精神,再次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辞去工作,重新调整财务计划和生活方式,决心将余生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在中国。这真是令人兴奋不已!
   2008年5月12日,中国发生了举世震惊的汶川地震。在那场大灾难中,超过87,000人死亡或失踪,400万人失去自己的家园,大量的房屋建筑和基础设施被摧毁殆尽,成片村庄和田地被夷为平地。中国政府不仅派出超过10万官兵全力救援被埋在废墟之下的人们,而且有史以来第一次接受其他国家和机构的人道主义救援。
   时间就是生命!地震发生后,我们的救援工作迅速从培训60名当地学校老师开始,他们来自受地震影响的30个主要学区。通过培训,这些老师成为伤痛心理辅导培训师,去密切关注学生、家长及其他老师可能出现的自杀预警信号和抑郁症状。同时,我们还在公立学校免费发放了10,000套、共计60,000本心理辅导书籍。由于受训的心理辅导者不断增加,同时我们为孩子们预备了专门设计的互动式心理辅导书籍,这些都及时有效地预防了许多可能发生的自杀事件,给痛苦绝望的人们带来了生存希望。
   同时,我们还在许多大学校园开展现场心理咨询服务活动,其中一所大学有45,000名学生,另一所大学的学生数量是25,000人。另外,一位大学教授自地震发生以来一直与我们紧密合作,不仅积极参与灾区人们的心理重建工作,而且在她所在的大学里主持开设了一门综合性课程,结合社会工作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传递希望的力量来影响和改变学生们的生命。
目前,我们正在搭建更完善的课程体系,传授更先进的教学方法。我们的项目不仅在四川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已经能够为全中国300个不同地区的教育部门提供相关心理课程和培训辅导。
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目前迫切的教育需求,所以需要全心全意地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服务,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帮助。
今天,中国正在努力创建和谐社会,此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同时也任重而道远。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结构正发生着剧变。近年来,中国的离婚率日益增高。由于生活压力和工作需要,许多仍然处在婚姻里的夫妇也被迫长期两地分居。丈夫可能在某个城市工作,而妻子则在1,000公里以外的另一个城市上班。当国家法定假日来临时,夫妇二人也往往需要返回家乡看望各自的父母,团聚的时间屈指可数,夫妻关系日渐疏离,从而导致各种家庭问题的产生。
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超过1亿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大中型城市的过度拥挤正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贫富人群之间,受教育和未受教育人群之间的各种矛盾也随之产生。另一方面,当这些农民工进城打工时,他们的孩子被迫留守在农村,由祖父母抚养长大。大部分父母一年可能只有一次机会可以见到自己的孩子,他们几乎无法参与孩子生命的成长过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呵护,他们的心理问题被长期忽视,甚至在某个地区还出现了兄妹4人集体自杀的惊人悲剧。
在城市里,孩子们同时背负着沉重的学业压力和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压力。他们每天不仅需要完成繁重的作业,课余时间还要在不同的补习班之间疲于奔命,周末也鲜有休闲娱乐的时间。许多中学生平时住校,只能在周末时间回家与父母团聚。一些父母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的身心状态缺乏了解,又不断给他们施加压力,最终导致各种亲子关系问题的产生。另外,老师加在孩子们身上的巨大压力,也让他们不堪重负。
幸运的是,严峻的现实正日益唤醒家长、老师和学校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清醒地意识到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年龄在29岁以下的中国年轻人大约有4亿,他们正在寻找生活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探求是否存在着比好成绩、高薪工作、靓车豪宅更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相信,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能够改变这些肩负中国未来希望的年轻人的生命。我们幸运地参与到这一重要的历史转变进程中,与更多中国人分享对生命价值和尊严的理解,使孩子们了解自己的价值、财富和天赋不仅仅在学业方面,他们还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成就更有意义的人生使命。
通过真诚的友谊、良师益友般的指导,以及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的团队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力,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教育专家、老师和志愿者们的热情欢迎与礼遇。
在个人生命的关怀方面,我们能够略尽绵薄之力的是为那些有需要的人提供假肢。
在我遭遇意外事故后,本叔叔曾经说过,这个世界是一个危险的地方。事实正是如此,各种可怕、悲惨的事情一直都在不断发生。在70年的人生旅程里,我真正明白了一个关于生命的真相: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好的,但是,爱能够让我们从灾难和悲剧中得到最大的益处。我们要把自己得到的爱和帮助翻转成为对他人的帮助与祝福。

推荐序一
苦难是化了装的祝福

兰迪博士传奇的人生经历,我早已耳熟能详。但当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之后,它所带来的震撼依然让我心潮澎湃。的确,这并非一个普通的励志故事,更不是对兰迪博士传奇人生的简单记叙与回忆。那么,它是什么?文字背后我们能够读到的究竟是什么?
对于读者而言,当你读完书中的最后一个字而掩卷沉思时,映入你脑海的将会是哪一个词语?苦难、奇迹、信心、勇气、奉献、坚强、奋斗、成功……无论哪一个似乎都是贴切的,但无论哪一个又似乎都无法完整表达。
书中的故事,读者可以慢慢品读。感谢译者,通过兰迪博士及夫人玛丽•安的讲述将我们再次带回到那些犹如发生在眼前的一幕幕情景当中,使读者可以感同身受并产生共鸣。但书中吸引我们的不应该只是那些精彩又堪称奇迹的情节,更应该是故事背后那坚不可摧的伟大力量。
兰迪先生与夫人都是我的好友,每次他们来北京,我都会安排他们夫妇在不同的场合与读者见面。或许,在他们的演讲中,每一位聆听者都会从不同角度产生不同的感受。但我想,我们不能从奇迹的角度对兰迪的故事做简单的理解,更不能把它仅仅作为励志故事来听,我们从兰迪的故事中应该读出更深刻的东西: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更是爱的奇迹。
的确,兰迪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他甚至连一个正常人的躯体都没有;兰迪也没有足够多的财富,使他能够更好地享受物质生活以补偿身体的缺陷;他更没有人世间最值得羡慕的资源——权力。兰迪所有的是我们本能最希望回避的东西,就是苦难,而且是常人无法忍受的苦难。上天将苦难化为祝福赐给了兰迪,又将自己的爱化为信心和勇气——那种能够与苦难抗争,与生命抗争的信心和勇气赐给了兰迪。他坦然地接受了,他将这苦难当作赐给自己的最大恩典,并用生命的奇迹来回应。当然,兰迪在人生路上并不孤单,他收获了人世间最美好的爱情—— 一位可以与他携手前行的妻子。这是兰迪在人世间得到的最宝贵的礼物。
兰迪是不幸的,但又是最幸运的。他让我们最深刻地理解了“苦难是化了装的祝福”这句话所蕴含的神圣意义。或许,我们不会经历兰迪所遭遇的一切,但在这个尚不完美的世界中,不同的苦难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经历苦难是我们命中注定的一部分,无法逃避,但苦难却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在书的最后部分,兰迪讲到了我们熟知的另一个故事,即汶川地震中的幸存者廖智的故事。廖智不向命运屈服的励志故事感人至深。廖智没能成为一名她梦想中的优秀舞蹈家,兰迪也没能成为一名他梦想中优秀的工程师,可是,谁又能否认,轮椅上廖智的舞姿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没有双手的兰迪所从事的工作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呢?


王雅芹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推荐序二
信仰的力量

第一次见到兰迪先生时,我同他握了手。尽管是假肢,我依然能够感受到他传递出来的力量——不屈、坚强与乐观。他微笑着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痛苦云淡风轻地讲给我们听。对他而言,那似乎只是一个噩梦,睁开眼依旧要过好自己的生活。他讲这些,不是为了博取谁的同情,而是希望大家能通过他的故事重拾前行的信心。
我想过很多次,如果把兰迪先生遭遇的不幸转移到我身上,我能否像他一样用不断奉献代替怨天尤人。答案是未知的,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勇气去承担所发生的一切。所以,我很敬佩他。
后来,看到兰迪先生的自传,相较之前,我受到了更大的震撼。
他不只是那个乐观的勇者。他忠于信仰,坚信自己所获得的一切都是上天的恩赐。从大学到社会,从美国到加拿大再到
中国,他每时每刻都怀揣着普济天下的心愿,而这种心愿正是他最美好的品行。在不断追求美好,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他学会了饶恕,学会了奉献,学会了用“神圣”描述自己遭受的苦难。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兰迪先生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首波澜壮阔的诗。“爱”将他从死亡的边缘拉回人间,又把他从内向的男孩塑造成优秀的演讲家,甚至能让他在茫茫人海中找寻到肯与自己同甘共苦的爱人。他的心中始终屹立着一个伟大的人,一个值得他为之奉献一生的人。
兰迪先生重伤住院,无数陌生人为他祈祷。他努力追寻,回馈世人,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都能感受到温暖与爱。倒不是说那次意外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而是说,通过一段“生死神话”,他更加理解了生命的真谛,更相信有人在背后支持自己活下去,也更相信自己存在的意义绝不只是为了自己。
某关公庙有联曰:“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也许我们不会像兰迪先生一样虔诚笃信,但我们仍应不忘初心、坚守善良。信仰带给兰迪先生的,不只是新的工作,不只是满腔热忱,更是坚强的意志,经受磨炼后的不断进取,是对品性历练后的与人为善。中国古人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信仰;兰迪先生为他人的幸福牵肠挂肚,这也是信仰。我很喜欢“信仰”这个词,因为它似乎由内而外地散发着纯净且圣洁的光芒。
倘若一个人有信仰,就会有为人处世的底线;倘若一个民族有信仰,就会有屹立世上的骨气;倘若一个国家有信仰,就会有天下大同的可能。习近平主席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大抵如此。
有时候,我站在黑夜中,看眼前人来人往,也会想起和兰迪先生的那次握手。
人都是以不同的姿态活在这世上,但也总得为了些什么而活在这世上。


杜康
中国政法大学


推荐序三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故事

初次见到兰迪博士,是在加拿大的一次领袖高峰会议上。我是唯一的中国代表,他是代表大学生的领袖辅导员。他主动过来和我握手打招呼(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因为他不想让别人猜疑)。正当我准备伸出手时,我迟疑地打量了一下他那只“义手”和另一只铁钩左手。我们还是亲切地握了手,很简单地介绍了自己。
那是1998 年的春末。
第二次见到他时,已是2002 年的秋天。我应邀前往得克萨斯州卢博克市(Lubbock, TX)参加亚洲领袖研讨会。他亲自开车来机场接我,仍是亲切主动地伸出手来招呼我。这次他加了一句话:“请告诉我,我怎样可以帮助你。”真不可思议!一位失去了双臂的男子汉,居然向我发出这般请求,应该是我对他这样说才对呀!
从那以后,我们就为国际领袖发展、中国慈善事业、汶川地震幸存者心理辅导等诸多项目一起工作。
每一次,只要有需要,我就没有停止过对他们夫妇发出请求:你可以帮助我的祖国,找专家过来教书吗?可以找经费来培训教师吗?可以找社工和心理专业的人来做心理辅导吗?可以找服务团队来做夏令营吗?
总之,无论我有什么需求,他给我的永远都是他永不放弃的承诺。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一起在中国、印度、北美和南非,来回奔走了这十多年。在许多场合中,我是他故事和演讲的传译者。在很多场景中,他是我故事和表演的传送者。我们彼此是对方故事的最佳搭档。我们几乎形影不离,也几乎看不到我们彼此之间的差异。他始终都是那么自然而坚强。
近千场的大型演讲,近百次的长途旅行,近百万人次的讲座,作为中国人,我深受感动。他亲身讲述自己的故事,感动了许许多多的青少年、家长、教师、病人、生意人……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感动于他的故事,我鼓励他们写书,并且翻译成中文,为的是能让更多人受益,鼓励人们永不放弃,珍惜生命!
此刻,轮到我说:“请告诉我,我可以怎样帮助你?”
“孩子,”狮子说,“我正告诉你的是你自己的故事,不是她的。每个人知道的都是自己的故事。”
——C.S. 路易斯《能言马与男孩》


庄健
环球合作伙伴亚洲理事


译后记


当我校对完书稿的最后一章,终于,到了要与它告别的时候了。
如释重负之余,却又恋恋不舍。我的心情仿佛即将迎接一个足月临产的孩子,既满怀对新生命的渴盼,又眷恋与自己血脉相连的亲密。这本书陪伴我经历过春季的迷惘,夏日的热烈,秋天的丰硕,一转眼竟已近岁末年终。前两天,我收到兰迪发来的一张照片,上面玛丽•安正在为客厅里的一棵圣诞树装饰闪烁的彩灯,气氛美好温馨。
而我,也在这本书里用心灵经历了兰迪70载风雨岁月里的四季更替,然后通过文字将这个生死神话尽可能真实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为了对中国读者提供更好的帮助,兰迪在英文版原著的基础上,对本书第二部分的一些章节,比如,他们夫妇的爱情婚姻故事、在中国的经历,以及最后一章,补充了大量的内容。由于不方便打字,他首先将口述内容录音,再通过邮件把语音文件发给我。在记录整理语音文件并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我很多时候被兰迪语气中的强烈情感所震撼和感动,但限于自己词汇的苍白,只好竭尽所能地捕捉那些精妙的言外之意。
其实,在潜心沉静的译写过程中,我已在不知不觉间成为最大的受惠者。兰迪在生命中写成的生死神话,悄然深入我的灵魂深处,有时似清泉濯洗滋润某个干涸伤痛之处,有时如煦阳温暖照亮那些冰冷黑暗的角落。因此,当书稿完成之际,我竟发觉自己完成了一次蜕变和成长。同时,我也真实体会到兰迪夫妇“用生命影响生命”,通过实际行动彰显爱的伟大力量。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获得对许多生命重大课题的深刻启示或共鸣。比如关于困难,作为一个曾经遭受生命重创的人,兰迪实在有资格对这个话题做出自己独特的诠释。失去双手之后,他与普通人一样上大学、恋爱、结婚、领养孩子、赡养父母、工作,经历了各种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但由于身体不便,他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时间和努力。
他坦诚直言“世界是一个危险的地方”,“生活的真相是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困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题。这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完美并不存在于今生今世”。然而,在挣脱死亡的魔爪,装上假肢,勇敢地重新投入充满困难和挑战的现实生活之后,兰迪实现了真正的浴火重生——不仅在身体方面,更是在灵魂深处。他认识到“虽然很多困难看上去犹如可怖的庞然怪物,但上帝正是使用它们将我们陶造成为成熟的难题解决者”。“每一个困难都是一次绝佳的机会,我们可以从中学习成长、锻炼思维、坚固决心和塑造坚毅的品格。”
在面对和解决诸多难题的过程中,兰迪诚实地袒露了内心的软弱和挣扎,而这正是让我们能在他质朴动情的讲述中迅速产生共鸣,备感真实亲切的原因。我们在书中看到的兰迪,与其说是一个超级英雄,不如说是一位饱经战火洗礼、功勋卓著的老兵。他身上的永久伤痕,恰恰是荣誉的勋章。
然而,如果要从创痛处涌流出带有医治功能的爱,必须学会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课——饶恕。在第七章里,兰迪特别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无论是对玩忽职守的肇事者山姆,还是饱受精神创伤折磨的父亲,兰迪最终艰难地完成了对他们的饶恕,竭力拒绝“任凭苦毒的种子在心里扎根,肆无忌惮地滋长蔓延,最后彻底毁掉未来的生活”的可怕后果。同时,他也用更宽容的心态去理解母亲为什么无法完全饶恕她自己,深深体会到“饶恕某人或者自己一次,并不意味着事情已经全部结束”。
在兰迪的人生经历里,他首先是一个爱的接受者,然后成为一个爱的给予者。18岁那年,他遭受重创,生命垂危,是母亲、家人、牧师、医生、护士,甚至素昧平生的无数陌生人充满爱心的帮助和祝福,把他从死亡的边缘抢救了回来。在身体尚未痊愈时,他就开始对垂危病患进行爱的帮助。当他装上假肢,恢复正常生活后,他不断扩大生命的疆界。从20世纪60年代的沃斯堡、得克萨斯,到80年代的加利福尼亚,加拿大,再到21世纪的亚洲各国和今天的中国,他在时空隧道中划出了一条洒满爱与祝福的人生轨迹,用苦难和创伤之处流淌出的恩典,点亮无数人的心间明灯,散播出历久弥新的馨香之气。
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后,兰迪和他的团队迅速投入到救援工作之中。他们不仅为肢体伤残的患者提供新的假肢,让他们重新行走,正常生活,而且通过心理咨询辅导和相关课程对那些心灵破碎、情感绝望的孩子、父母和老师们,送去真切的关怀和温暖的慰藉,鼓励他们重燃对未来的美好盼望和信心。
幸运的是,我不仅第一时间直接从文字间获得启迪和鼓励,而且更从与兰迪的日常交往里得到莫大的安慰和父辈般的关爱。在书稿即将完成前的某个夜晚,我被严重的失眠困扰,整夜无法入睡,心情极其低落,万般无奈之下给兰迪发了一则信息。收到信息后,他很快答复,希望能与我聊聊。在电话中,他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耐心宽慰我的焦虑心情。那一刻,他柔和有力的话语,仿佛父亲慈爱的手拨开了重压在我头顶上的乌云。放下电话,我很快进入了梦乡。那一夜,我果真熟睡得如婴儿一般。
在这里,我必须提到兰迪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玛丽•安。无论是悉心照顾兰迪的日常生活,处理家中琐事,还是陪伴他跑遍世界各地发表演讲,她都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成为他最亲密的生活伴侣和事业伙伴。当兰迪在讲台上接受鲜花掌声和敬仰瞩目时,她则安静默守台下一隅,42年如一日。
今年6月,我曾经陪同兰迪夫妇到北京。玛丽•安已是65岁的老人,由于关节的旧疾导致行动不便,又因为意外摔跤而手掌受伤,但她仍像个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一般,思维清晰,灵活地处理各种事宜,包括整理三四个庞大沉重的旅行箱。在机场分别时,我望着他们相伴远去的背影,蓦然明白了“夫妻二人成为一体”的真实含义。
在一次谈话中,玛丽•安曾讲过一个小故事:她与兰迪刚结婚时,他们认识了一个朋友。后来,他们失去联系,很多年都没有再见面。三四十年后,他们再次重逢,那个朋友啧啧惊叹玛丽•安的巨大变化,甚至开玩笑地说:“兰迪,你是不是换了一个太太?这是当年和你结婚的玛丽•安吗?”
原来,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朝夕相处,确实能够相互影响,彼此改变,用对方的不完全成就两人合一的完全。用兰迪的话说,就是“我们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来适应对方的个性,满足彼此的需要”。当年娇羞腼腆、小鸟依人般的玛丽•安,已经在岁月的磨砺下成为丈夫的贤内助,体贴看顾和忠诚保护着丈夫。另一方面,兰迪也从曾经的工作狂变得学会放慢工作节奏,关心照顾妻子的需要,尊敬爱护她,享受家庭的乐趣。感谢他们夫妇敞开自己的生命,与我们分享42年婚姻生活里的喜乐与挣扎,使之成为又一个爱意涌流的祝福管道。
2017年9月,兰迪迎来了70周岁的生日。在我心中,这本书是兰迪的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纪念他“将毕生的精力和全部的生命热情投身于关爱人群、服务社会的事业当中,以一颗诚挚之心服务任何需要帮助的人”。我想,这份生日礼物同时也会祝福中国的读者,让更多的人能够从他的生命故事里得到这样一个启示:“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在自己的‘生命之书’里写下新的故事。这本‘生命之书’最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内容,是否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故事,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信念和对应的行动。”
前几天,我驱车来到海边。在冬日午后的暖阳下,略带寒意的海风吹拂着我的脸庞和头发。海面烟波浩渺,飞鸟点点,一座高桥凌空而起,绵延伸展至薄霭深处的彼岸。那一刻,我仿佛看到兰迪夫妇的生命犹如这架桥,不断将人们从现实世界的此岸,带往充满永恒盼望的彼岸。他们谦卑地俯下身来,甘愿成为桥上的基石,邀请人们从上面踩过,或走或跑,一路向前,永不回头。
我远眺着那个彼岸,心中默默许下一个愿望——我也要成为这座桥上的一块基石,从此生到永恒。

谢湘莉
2017年12月16日于深圳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论数据
在线客服 ×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

物流信息

×
...
展开 收缩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