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梯书屋有限公司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攀生命高峰:与伟大心灵同行Scaling Higher Grounds:Walking with Great Minds 联系客服

原价
¥33.00
销售价
30.40
此商品积分最高可抵现 0.03
  • 累计销量0
  • 浏览次数2140
  • 累计评论0
首页
书籍参数
ISBN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开本/介质 页数/字数 印次/印张
9787512646711 余达心 团结出版社 2017-5 32
商品细节

与伟大心灵一起,

攀登生命的高峰!


加尔文、爱德华兹、克尔凯郭尔、潘霍华、特蕾莎修女,

他们的生平历程、神学立论与终极关怀,

是我们学习信仰的美好见证,

更是激励我们舍己为主的生命典范。

即使经历时光的流逝,上帝仍然持续借他们的生命,向世界发出呼唤。

内容简介:

我们对真理的态度,会决定我们活出的人生!


人生好比一位登山者的远行。我们四处寻找心中的那一座山脉,渴望哪天背上行囊迈出步伐,努力挥洒汗水,跨越蜿蜒路程,最终欢喜地踏上巅峰。每个人心中的那座山都不尽相同。多数人攀爬的是事业、家庭、名誉;但是,也有一些人走出了他人意想不到的方向,历经峰回路转,最后抵达前所未见的终点。

本书所谈论的五位伟大心灵,就如同那些勇敢坚毅的登山者。当他们在生命转折处与神相遇,便决意怀抱不同于世界传统的心志,毅然攀登那座属于耶和华的山。加尔文在学校研究神学,却被神呼召去改革国家的信仰文化;爱德华兹被迫辞去教会牧职,却目睹神大能的计划,引爆了信仰复兴的风潮;克尔凯郭尔原先夜夜笙歌,却因着神的爱彻底悔改,竭力呼唤世人归回基督;潘霍华专心训练基督精兵,却一再被神催逼,最后为了国家和教会牺牲生命;特蕾莎修女出身富裕,却被神感动去拥抱世上最贫穷困苦的人。

这五位伟大的心灵,有人说他们伟大,也有人说他们傻;有人说他们自找麻烦,也有人说他们义无反顾。尽管如此,他们都认为自己是被主牵引,都是他的恩赐。为何他们如此心甘情愿地为主摆上?为何他们如今仍是众信徒心中的生命典范?翻开这本书吧,或许你会借此找到最真实、最震撼的答案,也将重新找回内心沉浮已久的勇气,再次立志攀登那座属乎耶和华的山!


适合用于:初信探索、个人灵修、小组分享


作者简介

余达心
早年毕业于富勒神学院,获道学及神学硕士学位的余达心博士,对华人基督教信仰群体一直怀抱着一份真诚的关怀。他曾于香港参与创立中国神学研究院(1975年),其后赴英国深造,于1981年获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再回港投入中神的事奉,并于2007~2013年出任院长一职,全力投入训练门徒的事工。在繁忙的服事中,余博士又协助香港浸会学院成立宗教及哲学系,并且到校授课教学,盼望引导更多的人明白信仰、生命归主。余博士于2013年7月获爱丁堡大学颁授荣誉神学博士学位。
毕生投入于华人神学教育的余博士认为,神学教育是为了训练信徒成为委身基督的传道者,以神的话语和生命来转化黑暗的世界。因此,举凡文化、社会、伦理、科技等议题,余博士都不遗余力地透过写作将其所学与终极关怀与人分享。余博士已出版著作有《聆听上帝爱的言说──教义神学新释》(卷一)、《基督教发展史新释》、《自由与承担──文化危机与重建的思索》等。

目录

自序:信得深、活得真,与伟大心灵同攀生命高峰
第1章  自我否定的悦乐:
加尔文的神学与敬虔生命
第2章  融于上帝的荣耀中:
爱德华兹对圣灵大能的感悟
第3章  清心以志于一事:
克尔凯郭尔的神学与敬虔
第4章  拥抱重价恩典:
潘霍华于绝地中的先知本色
第5章  让爱燃亮生命:
特蕾莎修女
附注

试读

信得深、活得真,与伟大心灵同攀生命高峰

在接近50 年的基督徒生活中,笔者越来越确切地体悟到,唯有信得深,才会活得真,活得洒脱,活得精彩。肤浅的信仰是今日不少信徒的心灵死症。他们信主后,只浮沉于信仰的浅滩而不敢进到水深之处,又或者只肯停留在个人经历的层次,而不肯往高处行。结果造成信仰不冷不热、似有若无;一二十年过去,仍在信仰的初阶原地踏步;信仰生活沉闷乏味,仿如鸡肋,令人沮丧。这种情况相当普遍,令人担忧。诚如斯托得(John Stott)所言:“今日教会广阔三千里,深度却只有一寸。”信仰的肤浅正是今日教会的危机。

此书的写成始于2010 年,当年笔者重读克尔凯郭尔(或译祁克果,Søren Kierkegaard)的《当今时代》(The Present Age)及《恐惧与战兢》(Fear and Trembling),深受他对真理的执着所感动。克尔凯郭尔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现代基督教的属灵状况。他看到的基督教表面上“香火”依然鼎盛,实际上却了无生气、枯竭不堪;对不少信徒来说,基督教信仰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可有可无,没什么激情,更不要谈自我否定,为信仰做出舍己的抉择或行动。他如此写道:“革命的年代是行动的年代,而我们的年代却是广告与宣传的年代……但求营造出一种印象,大家便感到得着了、满足了……很难想象今日年轻的一代会因信仰而抛下一切,每日活出自我否定的生活……今日的时代没有激情、没有价值,有的只是了无生命的意念和表述。”几乎在同一时间,有人送了我一本关于特蕾莎修女(或译德兰修女,Mother Teresa)的《来,做我的光》(Come Be My Light),开卷后竟停不下来,深深地被特蕾莎修女单纯的顺服与舍己所吸引,在她身上看到了基督信仰的灿烂。

就在此时,香港浸信会大学邀请我主讲2011年的“笃信力行讲座”,我便决定以“放下• 自在──与伟大心灵同攀属灵高峰” 为题, 答应他们以加尔文(John Calvin)、克尔凯郭尔及特蕾莎修女的生命来表述“信得深、活得真”的真谛。这三位伟大心灵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的基督教传统──长老宗、信义宗和天主教。不久以后,2011 年初,我到爱丁堡闭关6 个月写作教义神学第二卷《上帝论》,因此有机会细读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及他的书信;而读到某些段落,竟然意想不到地受感动到流起泪来。读神学书读到流泪,这应该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次。这时方才想到,我要写一本与伟大心灵同行的书,遂加入了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及潘霍华(或译朋霍费尔,Dietrich Bonhoeffer)这两位我非常敬佩,也对我影响至深的伟大心灵。

从加尔文、爱德华兹、克尔凯郭尔及潘霍华这四位神学家的生命中,我深深地领悟到:深厚的信仰反思,原来是敬虔生命的一大动力。事实上,神学与敬虔生命是彼此互动的。当人越深地认识上帝荣耀的属性、他浩瀚的恩典以及自己堕落的深重,便不得不充满敬畏与感激,敬虔便由此而生,推动人进一步更深地认识上帝,并与他契合。

关于潘霍华的章节是笔者最后才写成的,那是在牛津的深秋,也是我再次退隐写作之时。潘霍华的生命及其神学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在最艰困的日子,可说几乎在绝地,原来信仰依然可以显为真实,发挥强大的生命力,叫人背负着极重的悲苦而不失却盼望。

写到这边,笔者骤然深深地怀念挚友赵天恩牧师。40 年前, 即1974 年, 正值我在富勒神学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读道学硕士二年级之时,赵牧师到访,与当时的华人神学生分享华人神学教育的重要,并挑战他们委身中国。我受他呼吁,便加入中国神学研究院创校的运动。在30 年的交往中(赵牧师于2004 年安息主怀),赵牧师给我看到的,正是“信得深、活得真”的生命典范。他虽修习教会历史,却是一位极其出色、功力深厚的教义神学家,而最令我敬佩的是他全然的委身、忘我的奉献。今年正是赵牧师逝世10 周年,我谨以此书献给他,以表达我对他的尊敬与感激。

余达心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论数据
在线客服 ×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

物流信息

×
...
展开 收缩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