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梯书屋有限公司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天堂在召唤Stepping Heavenward 联系客服

原价
¥32.00
销售价
29.40
此商品积分最高可抵现 0.029
  • 累计销量2
  • 浏览次数42
  • 累计评论0

商品已下架

书籍参数
ISBN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开本/介质 页数/字数 印次/印张
9787552702965 【美】伊丽莎白·佩森·普伦蒂斯Elizabeth Payson Prentiss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4-12 16
商品细节

她谱写的一首古典圣诗《爱主更深》

流芳200年,久唱不衰

翻转生命无数

她创作的一部灵修小说《天堂在召唤》

畅销200年,久读不厌

激励心灵万千

19世纪美国最经典的日记体心灵成长小说首度问世

被誉为现实版的《天路历程》

亲爱的读者:

你是否经历着青春的迷茫?你是否纠结着恋爱的烦恼?

你是否抱怨着婚后配偶态度的冷淡?你是否忧虑着和对方父母亲友相处的矛盾?

你是否悲哀着柴米油盐算计过日子的难处?你是否感概着生儿育女苦熬拉扯大的艰辛?

你是否承受着挚爱之人重病或离世的悲恸?你是否体验着善与恶、爱与欲、信与惧在内心中的撕扯?

如何在如此真实的人生境况中更深认识自己?更深认识上帝

如何相信上帝在拆毁和重建过程中,会使我们变得越来越沉淀成熟

大力推荐19世纪美国最畅销的日记体心灵成长小说《天堂在召唤》——

她的一生,来审视我们的一生,你会发现,你的软弱并不寂寞,你的挣扎并不孤单

她的一生,来慰藉我们的一生,你会发现,神的恩典永不改变,神的应许永不动摇

【内容简介】

《天堂在召唤》呈现了一位普通基督徒女子凯蒂从青春期到中年,跨越20多年的心灵成长史。本书真实袒露了她青春期的叛逆、初恋的迷失、信仰的归正、爱情的纠结、为人妻的挑战、为人媳的压力、为人母的艰难,以及众亲友离世时的悲恸,自己临终前的感悟……在上述每一步成长阶段中,都贯穿了主人公对自我的更深反思,对上帝的更深认识,也呈现着她在基督里对自我的更深接纳,在恩典中对上帝的更深信靠。上帝借着漫漫岁月的拆毁和重建,使她曾经刚愎、急躁、骄傲、自私的生命,一点点变得柔慈、平和、谦卑、宽广……

此书甫一出版便引起很大轰动,当时销量就曾达到二十多万册,而且畅销两个世纪之久,至今仍广为传颂。此书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属灵价值、文献价值、历史价值。

【本书亮点】

本书的文学价值:

·人性真实性和复杂性的张力呈现

·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直面内心善与恶、爱与欲、信与惧

·细腻袒露成长各个阶段挣扎、破碎、软弱、起伏

本书的属灵价值:

·对恩典的深入,对自我的接纳,对天国的仰望

·灵修文学和见证文学的完美结合

本书的文献价值:

·清教徒日记体小说的首度问世

·宗教视角和女性视角的研究范本

本书的历史价值:

·重寻美国清教徒传统下的家庭、教区、社会面貌

·再现清教徒职业观、婚姻观、教会观、生死观

·反思当代教会与今日信徒的缺失

【媒体评论】

本书与普通的婚姻家庭类书籍以说教为主的风格大不相同,虽只字未提怎样恋爱、怎样相夫教子、这样经营婚姻、怎样孝敬双方父母(尤其是对方父母)、怎样服侍人以及怎样灵修,却处处都在以身示范;虽未提及一句圣经经文,却处处都在践行着信仰的真谛,这真是一本最直接、最有效、最深入人心的婚恋、家庭、关系及灵修的佳作。

距结婚还有一个月时间,我和未婚妻巧妙地把这本书当成婚前辅导的重要内容,书中的各种养分对我们来说既真实又及时,滋养我们的成长,一起探讨此书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彼此,更加贴近彼此心灵,更加认定人生路上需要彼此。

                                                                         ——译者 游兵

我结婚生子后曾误以为,一个生活在正能量外部成长环境中的青少年会必然心灵健康、富有爱心。温情的家庭、敬虔的学校、纯正的教会能够让孩子如同小树一般,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但凯蒂颠覆了我的盲目乐观幻想——我忘了,这颗小树本身的根是烂的,正如人本身的罪性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任何人最需要的是福音的救赎!别以为儿女在属灵的基督教环境氛围下,理所当然就会得救并渴慕成圣!我常常会因着凯蒂而想到自己的女儿……

感谢《天堂在召唤》一书前半部分,让我了解在基督徒家庭长大的青少年的真实复杂心态,也让我了解做一名基督徒母亲是需要何等警醒、智慧、温柔的牧养之心!更让我了解,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何等需要探讨对“信二代”的真实牧养经验!

希望有一天,我能和女儿一起阅读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一起面对人性如此深的黑洞,也一起见证上帝如此深的怜悯!

                                                             

——编者 喻书琴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普伦蒂斯(1818-1878)出生于美国一个敬虔的牧师家庭,从小文学素养深厚,写作才华横溢,后与长老会牧师兼神学院教授普伦蒂斯结婚,定居纽约,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她自幼体弱多病,又经历了人生苦难,在挣扎熬炼中却不断保持着对上帝的信、望、爱。这使得她的文字有一种扣人心弦的亲和力和穿透力。
她一生谱写的圣诗有132首。其中圣诗《爱主更深》(More Love to Thee, O Christ)是圣诗史话上的经典力作。那是她结婚第11年时一双小儿女因瘟疫夭折后写成的,也是在中年丧子之巨痛中,紧紧仰望上帝应许的感人佳作。
她一生创作的作品达25部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带有半自传性质的日记体小说《天堂在召唤》(Stepping Heavenward),其中不少叙事都是作者自身经历和体验的真实投射,可谓作者半世沧桑、一生心血,全都凝萃于此书字里行间。

试读

出版前言
为什么要出版这样一本19世纪的日记体灵修小说呢?
答案还得从该书作者说起。
本书作者伊丽莎白•普伦蒂斯出生在美国一个敬虔的基督教家庭,其父是著名牧师爱德华•佩森。她从小文学素养深厚,写作才华横溢,自16岁起就经常在波士顿畅销杂志《青年之友》上发表诗文,深受欢迎。1845年,她与长老会牧师兼神学院教授普伦蒂斯(George Prentiss)结婚,定居纽约。这段时期,她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深获学生爱戴。1856年,当地瘟疫流行,她的两个孩子先后被病魔夺去了年幼的生命。
中年丧子,使这位多病的慈母愁肠寸断。一天晚上,当她与丈夫从墓地回家,经过两个孩子空荡寂静的卧室时,她触景生情,悲从中来,泣不成声:“我们的家破碎了,生活被毁了,希望落空,美梦幻灭,我真的觉得活不下去了!”丈夫安慰她道:“但正是这样的时刻,更显得神爱我们更深!正像我们爱我们的孩子一样。当他们在痛苦、疾病、患难中时,我们不是更爱他们,更关怀他们吗?”丈夫离去后,她拿起圣经来研读,又拿起圣诗翻阅。当她看到女作家亚当斯写的圣诗《更加与主接近》时,被深深感动,仿佛看见了雅各梦中的天梯。心想:雅各既然能在流亡之中与主更加接近,我为什么不能在苦难之中爱主更深呢?要走出自怜、自谴、怨天尤人的境地,才能战胜试炼,以感恩的心来颂扬上帝的大爱。于是,圣灵激荡,心中涌出一首圣诗《更爱我主》(More Love to Thee, O Christ)。写成后,心中充满了安慰和喜乐。此诗于9年后才正式发表,后由作曲家多恩(William H. Doane)谱曲,成为圣诗史话上的经典力作。

切愿更深爱主 更深爱你 我今屈膝求恳 成此心意
这是衷心渴慕 爱你更深 我主 爱主更深 爱主更深

前我追求荣禄 安闲逍遥 今只寻求基督 福份上好
这是唯一渴慕 爱你更深 我主 爱主更深 爱主更深

忧伤尽可施威 横加苦痛 但你使者和美 带来歌颂
与我同声唱出 爱你更深 我主 爱主更深 爱主更深

至终呼吸短促 歌声轻微 我心仍要发出 祷告赞美
我心仍是渴慕 爱主更深 我主 爱主更深 爱主更深

伊丽莎白自幼体弱多病,又不断经历苦难和死亡,在挣扎痛苦中仍继续保持对上帝的信、望、爱。这种张力促使她以日记体的形式写下一本带有半自传性质的小说《天堂在召唤》(Stepping Heavenward),记录了一位普通基督徒女子凯瑟琳从青春期到中年,跨越20多年的心灵成长史,真实袒露了其青春期的叛逆、初恋的迷失、信仰的归正、爱情的纠结、为人妻的挑战、为人媳的压力、为人母的艰难,以及众亲友离世时的悲恸,自己临终前的感悟……在上述每一步成长阶段中,都贯穿了主人公对自我的更深反思,对上帝的更深认识,也呈现着她在基督里对自我的更深接纳,在恩典中对上帝的更深信靠,其中不少叙事都是作者自身经历和体验的真实投射,可谓作者半世沧桑、一生心血,全都凝萃于此书字里行间。
此书甫一出版便引起很大轰动,当时销量就曾达到二十多万册,而且畅销两个世纪之久,至今仍广为传颂。
鉴于此书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属灵价值、文献价值、历史价值,也正是基于这四种价值的综合衡量,我们觉得,引进此书对今天的国内基督教图书出版将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就其文学价值而言,本书无论文字功底还是构思布局,或是人性真实性和复杂性的张力呈现上,不亚于非基督徒作家写的日记体成长小说,比如《少年维特之烦恼》、《莎菲女士的日记》、《结婚十年》等。本书中的女主人公出场时有不少缺点,比如性格鲁莽,情绪善变,爱耍小脾气,有点小骄傲,谈不上温良恭俭让,完全不符合公众视野中单一扁平化的“圣女形象”,反而更像你身边那些活生生的邻家女孩一样,有点萝莉范儿,也有点御姐派头,她少女时代就桀骜不驯、个性十足,而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后也依然含怒带刺,经常在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中发发牢骚,抖抖委屈,自怜自怨一下,非常真实接地气。不过,宝贵的是,她活得率真透明,也有渴望改变自己的心,多少还是愿意接受上帝对她生命的拆毁和重建。因着恩典,也唯独因着恩典,她曾经刚愎、急躁、骄傲、自私的生命在岁月磨砺中逐渐变得柔慈、平和、谦卑、宽广……这种渐进的转变过程也非常真实而真诚。正是这种真实感和真诚感让我们看到,基督信仰不是高大上,也不是假大空,而是在有血有泪有悲有喜的丰富人生中,在有明有暗有善有恶的复杂人性中,伴随着成长各个阶段的挣扎、破碎、软弱、起伏中破茧成蝶的。相信这一点会对今天本土的基督教文字事工和原创性写作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其次,就其属灵价值而言,本书不亚于《荒漠甘泉》、《稳行高处》等经典灵修大作。同样涉及如何更深认识上帝的性情作为,如何更深认识人性的弱点,如何得救和成圣,如何在各样试炼中忍耐等候,如何思想生与死的奥秘等重要信仰话题,尤其到了本书后面部分,在岁月的各样试炼中,随着女主人公生命的不断成熟,对恩典的深入、对上帝的渴慕、对天国的仰望,内心中越来越多的喜乐洋溢,平安涌流,文字化为涓涓细泉、缕缕幽香,安慰人心,也激励人心。但是,本书又比单纯的灵修书籍更具人情味,具有见证书籍“道成肉身”的张力和亲切感。正如《希伯来书》12章1节所言,“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
再次,就其文献价值而言,有西方日记体小说研究者曾撰文指出:“18世纪起,贵格会、卫理公会、浸礼会信徒都把写日记作为一种普及的精神生活方式。对清教徒而言,写日记意味着对自我的观察和内省,意味着对上帝的敬拜和感恩。与非信徒写的日记不同,清教徒并不把写日记看做情感的宣泄和情感的释放,而是把它看做一种自律的形式:日记是最好的防御措施,即不使灵魂陷入最后审判的债务之中。日记变成清教徒忏悔的替代品。因此,清教徒日记是日记体小说最主要、最直接的影响者。”但是,这种清教徒日记在国内的译介和出版数量还是屈指可数,可供研究的真实文本更是凤毛麟角,而本书无论从宗教视角还是女性视角而言,都是非常好的研究范本之一,也盼望能引起研究学者更多的关注。
最后,就其历史价值而言,更是值得一提。本书出场人物众多,交往甚密,从某个角度展示了19世纪美国清教徒传统下的家庭面貌、教区面貌、社会面貌,以及清教徒职业观、婚姻观、教会观、生死观在现实场景中的践行。那个时代没有商场、淘宝等全民消费主义平台,所以非常注重体力劳作、过简朴的物质生活;那个时代没有电脑、ipad、手机微信之类让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所以非常注重属灵书籍阅读和家庭公共敬拜;那个时代没有邻里老死不相往来的都市藩篱,所以非常注重邻里互帮互助,长辈信徒对年轻信徒自觉负担起属灵导师的职分;那个时代没有如此开放的自由恋爱风气,所以非常强调父母或长辈在少男少女间的属灵遮盖与监督职分;那个时代没有避孕、堕胎和女权主义思潮,所以女性不断生养,非常辛苦,迫使她们在艰难中操练爱、舍己和管教众儿女的智慧;那个时代医学落后,一点小病就会导致迅速死亡,所以迫使信徒和非信徒都不得不过早逼视死亡这一严峻话题;那个时代教义上更偏重强调上帝的绝对公义圣洁、罪人的全然败坏、末日审判的可怕威严等,所以会对恩典和律法的关系、称义和成圣的关系、苦难与荣耀的关系有极深平衡性思考;那个时代没有明确的教会各大事工部门分工,所以探访穷人、照顾病人、收养孤儿、传扬福音反而是每个平信徒神圣不可推诿的责任……
那么,追古思今,哪些是今天的时代所缺失的?哪些是今天的教会所缺失的?哪些是今天的个人所缺失的?我们可以借鉴什么?可以继承什么?相信在细读此书的过程中,答案不言而喻,自在其中。
愿上帝借着这本书来祝福更多本土的作者、读者、学者和思者!

——青橄榄书殿
精彩书摘
1831年 1月 15日(本书第一篇日记,写于16岁)
又长大了一岁,16岁啦!这实在可怕。确实,我自己还不能彻底明白。爸爸手中的那本大圣经中有一排文字,映入眼帘:
“凯瑟琳生于1815年1月15日。”
原本还打算今天早点起床,却发现窗外寒气逼人,被窝真是暖和舒服。于是,索性裹了裹被子,一连为新年立下不少决心。
首先,新年伊始,我决定开始写日记。毋庸置疑,我曾多次立志坚持写日记,最终都因厌倦半途而废了。原因倒不是自己不爱写作,而是每当读到日记中描写自己的那部分,总是让我感到厌恶。但今日非昨日,我现在再次立志,无论如何每天都要坚持写日记,以便将来翻看自己写下的文字时,有助于认清自己的本相,这会对我大有裨益。
其次,我决定要比以前更体贴妈妈,让妈妈开心。同时,我决心努力克制自己暴戾无常的坏脾气。另外,我也在考虑,到今年入冬之际,我要成为有节制的人,就像书中所记录的英雄人物那样。接着,我开始幻想大家看到我如此大的变化后的惊愕表情,并投来的赞许目光。
正当我沉浸在这般美妙的幻想中,时间也在悄然溜走,这时耳边传来了一阵铃声,饭前祷告的时间到了。我猛地从床上跳起,迅速穿好衣服。似乎所有事情都要和我唱反调:起床后却连一条干净的领带都找不到,手帕也不见踪影。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啦。苏珊似乎每天都翻我的东西,还到处乱堆乱放。许久,我才下楼,大家都已入座,吃着早餐。
“宝贝,我本以为你今天过生日就不会迟到的!”妈妈说道。
我打心眼里不喜欢别人挑我毛病,因此,妈妈话音刚落,我不由得愤怒地回应道:“也不知谁把我的东西藏了起来,我得找啊,找东西耽搁时间,我当然就会迟到。”
妈妈轻叹了口气。我多么希望不让妈妈叹气啊!我情愿自己遭训斥,也不希望看到她叹气。
吃完早餐,我立刻起身去上学。刚想出门,耳边传来妈妈的声音:“宝贝,你有没有穿靴子?”
我回答道:“妈,太麻烦了,来不及啦!我都要迟到了。我不需要靴子。”
“昨晚下了一整夜的雪,你得穿靴子啊。”妈妈坚持道。
“靴子找都找不到了。我讨厌穿靴子。妈,就让我这样走吧。我什么时候才能自己做决定啊?”我嚷道。
“那我现在就给你自己做决定的权利,我的孩子。”说完,她就走了。
嗨,她即使用“我的孩子”这样的称呼表达,也无济于事。
我急匆匆赶到学校,到了教室门口才猛然想起今天还没有祷告。祷告当然是庆祝自己生日的一种绝佳方式,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现在也来不及啊!再者,今早立下那么多新年志向,这样做应该比愚拙无见识地喃喃祷告更能讨上帝喜悦吧!实在想不出什么祷告词啦。我常常纳闷,妈妈整天忙碌,她没有时间怎么祷告呢?
今天在学校过得不错。老师表扬了我,阿摩莉亚似乎格外喜欢我。她给我带了生日礼物,一个她自己编织的小钱包,另外还有一个发兜。那时,发兜才刚刚流行起来。有了这个发兜,我可以每天省下不少时间。以前每天都得一遍一遍地梳理自己的头发,直到妈妈看着够顺直,够满意。现在有了发兜,我只要顺手将头发一卷、一挤,就能将头发利落地放进发兜,一天都不用去打理。
阿摩莉亚不仅给我准备了生日礼物,而且还给我写了张生日卡片。我深信她十分爱我。知道身边有人爱你,这种感觉真好。
当我回到家,妈妈把我叫到她的房间。看样子她今天哭过。她告诉我,我变得性格叛逆、脾气暴躁、傲气十足,这让她痛苦不堪。
“傲气十足!”我尖叫道,“妈妈,要是你知道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有多糟糕就好了!”
妈妈微微一笑,接着陈述我的各种弊病,滔滔不绝,及至把我描述成世上最丑陋的人。她话音刚落,我便失声痛哭,立刻跑回自己的房间。谁知,即使这样,她仍然把我叫了回来,坚持让我听完她要说的话。她告诉我,我的性格到20岁就会定型,若是这样下去,到时定会积重难返;她还让我自己选择,是打算到了20岁还要这般孩子气,还是打算要成为窈窕淑女?
我气愤至极,久久不能说话。听完妈妈一番话,我这才意识到,还有4年我就20岁了,时间紧迫,我需要抓紧时间努力改变自己,4年可以做出很大改变。我心里确信的是,我不想永远都稚气未脱。
妈妈继续说着,她说我只要改掉一些坏毛病,身上还是不乏很多良好性情。“你内里诚实,待人坦诚,你要一心追求良善,我真诚希望你活出上帝儿女的身份,一生讨他喜悦。我每日恒切为你祷告,求上帝使你有颗爱邻舍的心,大大被上帝使用。”
我始终一语未发。我原本想说些什么,可是不知为何,我的舌头像打了结,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很生妈妈的气,也生自己的气。最后,我终于忍不住,泪水犹如决堤的江河,夺眶而出。我暗自希望妈妈能因此心软,收回她说过的话。
“阿摩莉亚的妈妈从来不会和她这样说话!”我说道,“她只会鼓励自己的女儿,常常说女儿是她的安慰。而我百般努力,一心学好,甚至立下一大串新年志向,结果还是不能令你满意,你只知道训斥我,让我灰心!”
听到这里,妈妈语气柔和地低声问道:“孩子,你觉得我这是在‘训斥’你吗?”
“可是,我很反感你说我自命清高!我承认我糟糕透顶,其实,我已经为自己是这样的人感到难过不已了。”
“宝贝,妈妈也为你感到难过。”妈妈回答道,“我的话你即使不爱听,你也要听进去啊。别人也清楚你的缺点,可只有妈妈才会直言不讳地给你指出来。现在回自己的房间吧,赶紧擦干眼泪,不要让别人发现你过生日还哭鼻子。”
她亲了亲我,跟我告别,我没有亲她。我相信是撒旦阻止我没有亲她,也没有跟她告别。我立刻跑过客厅,气冲冲回到自己房间,猛地关上门,将自己锁了起来。我心中甚至期待,不如一头扎进被窝,大哭一场,直到哭出大病。生病后就会脸色苍白,浑身无力,大家才会同情我、可怜我。我确实觉得被人怜惜的感觉不错。
锁上门后转过身,我眼前出现的是一张新桌子,摆放在我多年来无暇顾及的老地方。新桌子是妈妈送给我的。桌上放着一张纸条,一张全然充满爱的纸条,妈妈在纸条中苦口婆心地劝我查考研读圣经的经文。“我真心希望你仔细查考,细细咀嚼这些经文,而不是简略读完一两章而已。”
我低头看了看桌上的物品,果然都是我想要的,其中有我心爱的画纸、胶水、甜蜡和钢笔。我经常会用到甜蜡。于是,我信手翻开圣经,眼前一亮,读到了这节经文:“你们也要预备,因为你们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太24:44)
这节经文索然无味。需要时刻警醒不倦的生活实在令人反感,尤其是常常想着自己随时都有可能离开这个世界,多么扫兴啊!我心中十分确信,我不会那么快就死去。再说,我还想好好地活着,过无忧无虑的生活。我打心底希望自己能活得长久。也许在遥远的某一天,当我四五十岁了,我或许会厌倦世态,一心想离世而去。当然,我也希望到那时候,我远远比现在优秀,有资格上天堂。

1858年6日 30日(本书最后一篇日记,写于43岁)
大家都希望我重新打开尘封已久的日记,去看看过去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然而,我不确定继续写下去要耗费多少额外的精力。
我不想去做选择。我已经写到日记本的最后一页了,无论是生是死,都不再另写一本。
合上日记,我的自私和罪恶也一并合上了,那些记录总是让我羞愧难当,但我不再下意识地重新翻阅,寻找同情来慰藉心灵,也不准备像以前一样回顾分析。我经历了太多喜乐与忧愁,品尝过生命的孤独空虚,也体会过生命的甜蜜美好。现在我要把心声向耶稣诉说。我要把写日记的时间和精力用来祷告,为所有远离正路而受苦的人以及我所爱的人代祷。他们的名字叫“众多”,因为我爱每一个人。
是的,我爱每一个人!这份得冠冕的喜乐终于临到了我。基督在我里面,他属于我,就像我的丈夫和孩子属于我一样。圣灵在我的生命之河中静静流淌,岸边花红柳绿。如果我死了,我将脱离这个疲惫的肉体和罪恶的灵魂,高高兴兴地与基督同在,疲惫和罪恶不再与我有份。如果我还能活着,我会找到一些更蒙福的工作来服侍他。因此,或生或死,我都是主的人。
但是,我迫切希望,无论去留,我都能以喜乐激励我所爱的人。这几年我的属灵光景都不错,一直坚信上帝和救主爱我。但有时也会缺乏,也会暗地里搜寻奇异恩典。缺乏恩典让我常在大喜乐中忧愁,也常在成圣途中跌倒。我那宝贵的妈妈让我去谦卑寻求的,就是对基督个人化的爱。假如我之前就明白,定会变卖所有,买下这块藏有天国之宝的田地。然而,直到我因地上的所失和疾病向上帝祷告并学习他的话语时,我才明白十架的奥秘,奇妙又简单!这个奥秘就是去爱基督并且晓得自己对他的爱!
假如我一开始就能够在神圣而又平凡的婚姻生活中彰显基督,假如我能拥有这样的爱,我的生活该多么不同!那样的话,丈夫的微小过失就不会激怒我,我也会欢喜迎接马大和爸爸的到来,并让他们幸福快乐,我不会再和用人发生争执,也不再对孩子们发脾气,因为活着的不再是我,而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唉,我只有不到七年的时间来弥补以往的过失,活出有基督同在的新生命样式。假如我还能有更多时间(感谢他带我夸胜),我的生命将是爱的生命。这份爱,并非凡情俗爱,这爱可以带给别人真正的喜乐和慰藉。

珍中奇珍,恩中宏恩,至荣至尊,上主我神!
圣洁之爱,永恒之道,竟赐予我,这般罪人!

多少灵魂,更显高贵;多少灵魂,更配蒙恩。
更配你手,甜美一触,竟临到我,不肖之人!

当你圣名,全地高举;当你荣光,全地彰显。
黑暗之所,变为澄明,荒芜之境,也成家园!

何等喜乐,我灵所慕,何等信实,你旨所定!
生命在你,生之宝藏;死亡在你,死之仰望!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论数据
在线客服 ×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

物流信息

×
...
展开 收缩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