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已下架
ISBN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开本/介质 | 页数/字数 | 印次/印张 |
---|---|---|---|---|---|---|
9787512621138 | 【瑞典】路得·安士普·奥德兰德(Ruth Asp-Odlander) | 团结出版社 | 2013-12 | 32 |
读者对象:
1. 关心宣教事工和有传福音热情的读者;
2. 对历史、人物传记感兴趣的读者。
本书特点:
1. 真实记录了上个世纪20年代,一群来自瑞典的年轻宣教士,不远万里来到荒凉的中国西部边城传讲上帝福音的传奇经历,这段历史已成为海外宣教史上极其重要的篇章;
2. 详细描述了早期宣教士的日常事工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其艰难惊险的过程、热忱迫切的祷告和无比坚定的信心,无不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和感动;
3. 书中包含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对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内容简介:
20世纪20年代,一群年轻的瑞典人,带着爱和怜悯,不远万里来到荒凉的中国西南边城。他们办医院,建学校。战火纷飞时,他们与当地民众一同经历深重磨难,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作者路得是其中一对夫妇的女儿。她10岁前跟随父母在腾冲度过,对当地的风土人情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50多年后,路得重返幼时的天堂……
本书是为纪念那段充满传奇经历的时光,融入了作者心中无尽的怀念与感恩。并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体悟到,因着上帝的爱,她幼年时代所经历的种种磨难,都已变成她生命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她所经历的一切完全值得。
路得•安士普•奥德兰德(Ruth Asp-Odlander):1935年出生于瑞典,半岁不到就随父母来到中缅边境一个景颇族小山村,并在那里度过童年。她会说5种不同的中国少数民族方言。路得是一名专业护理医生,出版过多本护理专业领域的书籍。她在1974年移居澳洲,在悉尼大学修硕士学位,致力于帮助移民到澳洲的女性和学生尽快融入当地社会。
前言: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 001
第一章 大使命的开始 / 001
第一部:奉献(1924-1933)
第二章 妈妈哈拿的特殊呼召 / 013
第三章 去往中国的旅程 / 022
第四章 安在桥上的家 / 031
第五章 哈拿、富蕾德、朱迪思探访临近村落 / 036
第六章 爸爸卡尔•安士普奉召赴华 / 041
第七章 宣教士在中国的婚姻生活 / 054
第八章 爸爸和妈妈在云南喜结良缘 / 060
第九章 一个多月的山区巡回布道 / 074
第十章 宣教士的家庭生活和挂名基督徒 / 091
第十一章 回瑞典探亲 / 098
第二部:熬炼(1935-1945)
第十二章 在云南陇川建教堂、办学校 / 107
第十三章 幕水,我童年时代的天堂 / 119
第十四章 爸爸妈妈身后的人们 / 133
第十五章 爸爸!妈妈!日本人来啦! / 140
第十六章 爸爸惨死在日本人的集中营里 / 146
第十七章 深山丛林里的孤女寡母 / 158
第十八章 美国大兵救了我们 / 167
第十九章 回家的漫漫长路 / 175
第三部:恩典(1946-2005)
第二十章 美梦破灭 / 199
第二十一章 百衲彩衣 / 210
第二十二章 感受中西文化的冲突 / 213
第二十三章 从战争的后遗症中慢慢康复 / 225
第二十四章 继承父业 / 230
第二十五章 重返云南 / 246
译后记:比柏格理和石门坎更为真实、纯粹的奉献故事/ 265
附录:基督新教在缅甸北部和云南西部少数民族部落中宣教大事记 / 270
前言: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一天,我的妈妈哈拿•安士普收到了一件特殊的包裹,发件人是美国浸信会驻缅甸八莫的宣教士马丁•英格兰博士。这份包裹在路上走了几个月时间,终于到了哈拿手中。在包裹里,马丁•英格兰博士给哈拿写了一封信,说明这个包裹的由来:
两三个来自中国云南幕水(Moshwei)村的景颇族男子翻山越岭,历经5天之后来到缅甸八莫,请求马丁•英格兰博士帮忙把放满整整一篮子的书信、笔记本和日记寄给瑞典的“哈拿妈妈”。
在我的父母和我被关进日本人的集中营后,村民们深知这些东西对我的父母是多么重要,于是他们设法在日本人的眼皮子底下把这些宝贝珍藏起来。
感谢上帝,村民们长途跋涉送来的宝贝中有一部分后来成了这本书里的重要内容。
得益于美国卡罗拉多州丹佛神学院拉尔夫(Ralph Covell)博士的鼓励,在这本书中,我详细记述了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一群来自瑞典的年轻宣教士,途径缅甸八莫来到中国西部传讲上帝福音的传奇经历。这段历史已经成为海外宣教史上极其重要的篇章。
我写作这本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希望今天的年轻人了解早期宣教士的日常事工和生活。这些早期的传道者在他们事业开始的时候也都是年轻人。虽然家庭背景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借着祷告,回应上帝的呼召,预备好他们以后在中国云南的事工。在他们事工的过程中,他们尤其需要家乡亲人和代祷团队的支持,尤其是他们处于四面楚歌之际,心灵面临困苦和挣扎的时候。
这本书也记录了我在中国云南度过的童年时光。那时,我和爸妈住在中缅边境一带的高山村落——幕水(Moshwei)村。幕水的意思是“森林里的清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队侵入中国,我们一家人被俘,爸爸惨死在畹町集中营里。大战临近结束时,我和妈妈被美国军人营救出来。
10岁那年,我回到自己的祖国瑞典,没想到遭遇激烈的文化冲突。
在我离开云南56年之后,我得以重返我童年时生活过的故土。完全没想到的是,我有幸见到了抱着我长大的中国妈妈。为了欢迎我,中国妈妈唱了好几首从我亲生妈妈那里学来的瑞典语赞美诗。
今天,有成千上万的基督徒生活在中国云南和缅甸北部。这都是早期宣教士付上生命的代价后结出的果子。
路得•安士普•奥德兰德
第二部:熬炼(1935-1945)
第十二章 在云南陇川建教堂、办学校 / 107
卡尔梦中见到的异象
卡尔继续他探访山中村寨的马背之旅。一天,他来到户撒,这是靠近中缅边界、坐落在陇川坝子附近山上的一个小村。这个被称为“大陇川”的地区地势很复杂,有山峦、河流和山间坝子。这一带夏季气候异常炎热,西方人到了这里,一不小心就可能染上致命的疾病,因此这个地区也被看做是“白人的悲伤之地”。
在户撒,卡尔发现当地土官仍然不愿免费提供一块土地建立教堂。第二天晚上,卡尔住在土官家里。在梦中他见到一个异象:他看见一个男人站在坝子上用手指着山上对他说:
“上来!到这里来!这里有许多人愿意认识主!”
在梦里,卡尔抬头看着山上,他看见树林中有一栋正在修建的房子。
天亮后,卡尔骑马下山,跨过龙川江,来到一处乡村集市。一个老年人走近他,欢迎他的到来。老人自我介绍说他叫“老龙”(Lao Nong),是住在附近山上的一个阿昌族村寨的寨主。老人能够说简单的汉话。他告诉卡尔,自己曾经听到过福音,因此想和西方来的宣教士聊聊天。
闲谈间,卡尔告诉老龙他正在寻找一个地方建教堂。老龙马上接口:“先生,我邀请你去我们村寨,建教堂、办学校。我们乐意为你免费提供土地,并尽力帮助你建好房子。我们马上出发,怎么样?”
走了好几个钟头的山路,夜幕降临时分,老龙带领卡尔来到他的小山村:幕水。
为了防范外来者的入侵,村民沿着村子周边围了一圈篱笆。在村口,卡尔看见路边树上挂着两颗人头,两个外来者不小心闯进这里,结果被村民杀死。这一幕使卡尔的脊梁顿生一股寒气,他也听人说起这个村庄是这一地区最野蛮的。他开始迫切地向神祷告,祈求上帝的保护。
走进老龙家的第一眼,卡尔就发现在房屋的竹质横梁下面,安放着一个巨大的水牛头骨。老龙告诉他,有这个水牛头镇宅,一家人就能避免邪灵的搅扰。
屋里所有人都欢迎新到的贵客。老龙的妻子欢喜雀跃,亲自下厨为卡尔预备晚餐。卡尔坐在房子前边火塘旁的一个小板凳上,屋子里的其他人要不蹲着,要不就盘腿坐在自己的脚上。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用芭蕉叶包着的小包,里面包着煮好的米饭和蔬菜。
第二天一早,卡尔沿着村子走了一圈,发现这个村庄被一道深邃的峡谷和浓密的丛林分割为两个部分。村里每个人对卡尔都很友好。卡尔想,这些人对他表示出来的友好和热情与他们留给外界的恶名是多么的不相称啊!
老龙带村中几位长者找到卡尔,带他去看他们预备让卡尔修建学校和宣教站的地方。到了那里,卡尔马上想起前两天在户撒所做的异梦。
他明白能来这里,在阿昌族百姓中建立宣教站,全是上帝的计划!
哈拿已经很习惯生活在腾冲。她现在能够说很流利的汉语,在当地汉人中的服侍工作得心应手。但是当卡尔回到家中,告诉她自己在户撒所做的异梦及受到幕水村民的热情招待和邀请后,哈拿明白一切都将很快改变。
然而,哈拿在灵里感到极大的信心、喜悦和平安,她确信这实际上是神的旨意!
在幕水建立宣教站
卡尔重返幕水,加紧宣教站的修建。和村子里男人一起,他们手持长刀、弯刀、斧头和长矛,砍掉地上的荆棘和灌木。砍下来的东西被堆积在一起,然后一把火烧掉。妇女和孩子们赶来帮助他平整土地。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因为地里埋了许多大石块。卡尔在家乡工厂工作的经验这时总算派上了大用场。
村民把毛竹从中间劈开,编织成竹墙。妇女们从家里抱来大捆大捆的稻草,覆盖在房顶上。房子封顶那天,是全村人大喜的日子,村子里的每个人都跑来庆祝。卡尔买了一头大黑猪,人们在地上挖了一个洞,把一口大铁锅放在洞上面,然后燃起火炖肉吃。
人们伴着鼓声载歌载舞,等着香喷喷的猪肉、米饭出炉,诱人的香味从只有膝盖高的铁锅里飘散出来。饭前,卡尔将大家聚拢到一起,向上帝献上感恩的祷告。就在这时,有些人决定将他们的生命奉献给耶稣。
这是多么奇特的时刻!
当带着住处的小礼拜堂建好后,卡尔派人去给哈拿报信,让她带着小路得赶紧搬过去。太阳下山已经很久了,村里的年轻人决定点起火把,走下山去迎接哈拿和小路得。年轻人一边敲鼓一边唱歌,驱走可能潜伏在路边密林里的野兽。很快,他们和迎面走来的哈拿、小路得以及护送他们的人会面了。在一群兴致勃勃的年轻人的陪伴下,哈拿和孩子继续前行。
在幕水第一座用来宣教的房子。这是我们的家;带着厨房的教堂是在一间独立的小屋内。
走近幕水村,小路得听到一阵阵枪声,原来是村民在鸣枪欢迎他们。每个人都穿上了色彩缤纷的节日盛装。妇女和女孩子们带上心爱的铜手镯、铜项链,穿上黑色天鹅绒上衣和五颜六色手工编织的贴身短裙;男人们则身穿宽敞的缎子长裤,腰间佩戴着长刀,刀鞘上镶嵌着珍贵宝石和闪闪发光的陶瓷花纹。他们的中式上衣上点缀着多彩的流苏和铜质的纽扣;头上都裹着一条紫蓝色的手工编织头巾,头巾尾部大约留有15厘米,一段从男人左脸部垂下来,随着头部的活动而晃动。
人们载歌载舞,欢乐声一直持续到下半夜。
他们的新家不大,但很舒适。和村里的其他房子一样,他们在生活区用劈开的竹子做墙壁,把屋子加高了一层。当有人在上面走动时,能明显感到上面的一层有点下沉。卡尔一家所有的家当都放在行李箱里,行李箱靠墙放着,上面放着东西。客厅地上铺满席子,被用做礼拜堂。厨房是一个独立的小屋,泥土地面,屋角搭起一个三脚架火炉。
刚到幕水那几天,哈拿担心有人会跑来偷东西,她给所有的行李箱都上了锁。但是不久,她逐渐明白没有人会来偷他们,因为他们一家人已经被村民们看做是他们的一份子了。
哈拿明白,村民们会竭尽所能地保护他们一家,因为他们已经属于幕水!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