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梯书屋有限公司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绝版】莫测树下 联系客服

原价
¥25.00
销售价
25.00
  • 累计销量33
  • 浏览次数1686
  • 累计评论0
首页
书籍参数
ISBN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开本/介质 页数/字数 印次/印张
9787504365149 【美】尤金·毕德生(Eugene H. Peterson)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1-10 32
商品细节

 

约拿的呼召之旅


人人爱读约拿书。我们每个人都好像约拿一样,排着队渴望去他施,然而上帝的心意却是叫我们生活在尼尼微:“一个需要辛苦工作,但却没有太大希望成功的地方——至少从可以量化的成功标准来看是这样的。”


尤金·毕德生用他擅长的素描手法,向我们展现了那个逃避的约拿、那个抗拒的约拿、那个自以为是的约拿以及莫测树下那个怒气冲冲、与神抗辩的约拿。在约拿身上,我们看不到所谓的属灵领袖形象,只看到了我们自己的软弱:约拿的失败正是我们的失败,我们也常常以自己的有限、狭隘的想象力和经验去揣测神的慈爱、怜悯和救恩的博大。


所有失败的故事都是关乎罪的故事,而所有故事的失败,则要把我们引向那个比我们更开阔、更伟大的生命。


这是毕德生在国内出版的第一本关于牧养的书。教牧的工作就是这样,投身于常常不愿见到的环境,在一群会犯罪、悖逆、做愚昧之事的罪人之中,参与日常的生活,赦免罪人、帮助受伤者。何谓牧者?何谓牧养?毕德生认为教牧的工作是一种恩典的创作,需要合乎圣经的灵性、职分的圣洁,而不只是沦为一种可以规划、操控和度量的工作职责。

作者简介

尤金﹒毕德生 (Eugene H. Peterson)

生于1932年,是美国著名学者、作家和牧师,与傅士德(Richard Foster)并列为北美两大最具影响力的灵修作家,有“牧者中的牧者”之称。他的文笔内敛有力,深刻真挚而又发人深省。

毕德生的主要作品有:《与马同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天路客的行囊》(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跳过墙垣》(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清晨的甘露:与青少年一起成长》(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7月版)、《信息本圣经》等。

目录

引言 


01买路去他施 

叛逆的约拿 

顺服的约拿 


02逃避风暴 

与他施宗教决裂 

重新发现福音呼召 


03鱼腹之中 

状况 

灵命操练 

祷告文 


04找到尼尼微之路 

地理性 

末世论 


05莫测树下与神争论 

受限的想象力 

恢复的呼召 


试读

【引言】

30岁那年,我担任牧师刚满四个年头。这时,一片深渊出现在我面前,深不见底,犹如冰川的裂缝。从孩提时,我便踏上了追寻基督耶稣的信仰之旅;成年后,我以此为终身事业。这道路越发宽阔,成为旷野中的以赛亚大道,这就是传福音的圣职。我的基督徒身份,因为我成了牧师而得到肯定与延伸。我与我的工作融为一体:工作是我信仰的延伸,我的职业就是为那些想踏上这条信仰追寻之旅的人铺平道路。

然而,这深渊出现了,将个人信仰与牧师职业阻断。我的旅程被中止了。我环顾四周,寻找桥梁、绳索或是树木,希望能凭着这些来跨越那深渊,继续前行。我阅读书籍、参加研讨会、安排咨询,但一切都没有作用。

慢慢地,我茅塞渐开,其实那深渊并不在我眼前,而在我心中。事情比我想象的更糟,需要投入的注意力超过我的预期。最后,虽然万般无奈,我不得不勉为其难地正视那深渊(不然,我面临的选择,只能是放弃我对信仰或者职业的执著),进入这裂缝产生的内在区域里,寻找已被严重腐蚀的崎岖之地。我寻求个人信仰与教会圣职无法融合的细微之处,为何各项事务不能简单而轻易地相互融合呢?从职业层面来讲,我是牧师;从个人层面来讲,我是一个基督徒。我一直认为这两者,“牧师”和“基督徒”从本质上来讲是相同的,应该是自然地兼容的。现在,我发现并非如此。基督徒,在多数情况下,看上去简直是牧师工作的阻碍;而牧师工作,也常让我的基督徒生活倍感挣扎,而且此类情况出现的频率之高,足以让人诧异。

就像在地狱里的财主,我对此实在感到惊讶。我曾经以为,自己亲身经历的个人生活将成为被祝福的职业生活。但是,我所经历的却是“有深渊限定”(路16:26)。就像财主一样,我开始祷告:“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路16:24)所幸,我不像财主,我得到了解救,但也不是即刻的,而是在崎岖之地的漫长等待后。渐渐地,工作中的属灵要素满有慈爱地得到展现。高山深谷,险峻而少坦途,但即便深入谷底,因着个人与职业的完美融合,我总每每得以走向高山(且高山总在谷底之后)。

资源短缺的职业
我一直在这个区域探索并为此祈祷,寻找适合我职业的灵性。如今,30年后,我已准备好见证我的探索与祷告。我相当急切地这样做,是因为我遇见的许多牧师曾在相同的或者是类似的深渊前困惑莫名。可悲的是,许多人转过身去,放弃了他们从事圣职的呼召。我不愿意看到这些我视为同事与朋友的人中的任何一个转身离去。牧师这个职业,也许没有尊贵的身份,但在传播福音拓展神的国度这一工作上,却是极为重要的。每次当我们中的任何一个放弃这一重要而艰苦的工作时,所有人的呼召都因此被削弱了。

在美国,灵魂领袖这一职业的资源是严重短缺的。因为我自己是牧师,所以我经常使用牧养的词汇。读者可以用其他代替性的词汇,如传道士、教师、管理者、导师、传道者等等任何表示教会领导者的词汇。他们所创造的活动远远多于他们所拥有的支持他们的资源。宗教的业务分量大大超过了他们领袖的精神财富。最初的后果就是领袖们用形象来代替本质,暂时地满足客户,但仅仅是暂时地;在顺利时,否认存在任何问题(既然生意如此兴旺,这样做可太容易了);不顺利了,就指望有人带着资源从天而降。没有救主会凭空出现的。于是,最后的结果就是破产。而破产频率之高,让人惊心动魄。

为了职业,我们必须做到内外合一的属灵化,我们必须承认,现存的条件并不适宜。一方面,我们的职业受制于客户的口味,另一方面,又受制于市场的认知定位。牧师职业,从会众的角度来看,可以被理解成“以最优惠的价格来满足客户的宗教需求”;从牧者的角度来看,则是快速高效地满足这些需求。这些条件很快地将牧师的呼召打发到了宗教经济学的层面,将它拉到了残酷的竞争中,交到了公共关系与市场专家的手里。

   追求牧师职业并不比其他职业更困难。管家、科学、农业、教育、商业等职业,如果以圣经中的观点来看,也有着同样的要求和与之相配的灵性。但,每个职业都需要特别的关注。对于牧师而言,最引起我们关注的是,发生在身上的特别的“午间名人的病毒”。在我们渴望同情他人并满足他人需求,为他们添上合适的灵性时,我们不可忽视了我们自身的种种窘境,免得救了他人,自己却被弃。

职业性的偶像崇拜
做牧师为什么会这么难呢?因为我们都已经被偶像崇拜所淹没。只要有两三个人聚集到一起,而神的名字也被提及,就会形成某个委员会来制造偶像。我们所要的,乃并非真神的“神”,而是我们能够“成为神”。

显然,牧师们易于陷入的偶像崇拜,不是个人的,而是职业性的,是我们可以掌握并控制的宗教生涯的偶像崇拜。

我要谈的主题,是与职业崇拜深刻对立的职分圣洁。个人的圣洁,是我们的心灵、思想和身体与基督合而为一的生命历程,经常得到关注。但是下列情况不仅可能,而且普遍:人们滋养了深刻的个人敬虔,但同时又与职业的偶像崇拜共生,却恍然不觉。如果牧师是敬虔的,似乎理所当然其工作也是敬虔的。这种假定并不成立。一个诚恳的木工并不意味着他的每一斧子都是恰到好处的。牧师的敬虔也不能保证其工作就是真实的牧养工作。在我的印象中,大多数的牧师真的很好,很友善,甚至很虔诚。但是他们的好,并不必然渗透到他们的牧师职业中去。

在美国,牧师工作之乏味,简直到了让人难为情的程度。乏味是因为职业的追求是基于工作效率与职业规划的;乏味是因为它已经被降格到一份工作职责;乏味是因为它已经成了某种偶像——将来自神的呼召交换为魔鬼所提供可以由工作者度量和操控的工作。圣洁不应该是乏味的,而应该是光辉荣耀的。

对于神圣的呼召,牧师们通常只会在口头上说说,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普遍追求的是职业。我们真正的工作是在市场压力下,而不是在神学的真理或灵性的智慧中成形的。我希望看到牧师们对于我们职业的神圣和我们个人的敬虔予以同样程度的关注。

实际上,我所做的一切就是试图找到正确的出路,找到究竟怎么样来做牧师,并且发展与工作相合适的灵性。那些将我安置到牧师工作的人所交托给我的所谓“灵性”并不合适。我不认为制度化的职业主义的微弱而疲惫的灵性是合适的。我不觉得个人魅力的虚饰造作的灵性是合适的。我所要求的,是合乎圣经的灵性——在创造与契约中扎根,在基督里从容,在圣灵中沐浴。

约拿的故事
如今,要明白在基督的教会里担任领袖的意义并不容易。反仆模式在我们牧师、教师、传道士中每日得到推广。在各种思想与声浪的交织中,我独自前行。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曾说,写小说就像是在暴风中搭鸡舍——你抓住任何能抓到的板子,立刻把它钉上去。做牧师也像那样。最近我读到约拿的故事,就抓住了它。结果发现,约拿在澄清呼召的探索中非常有用。

历年来,在我的牧师生涯中,我总在圣经中寻求帮助。一次次地,我得到丰富的宝藏,但不知怎的,却错过了约拿。结果实际上是,我错过圣经中最引人深思、最有意思的三页是另有用意的。约拿的故事,强烈地唤起牧师的职业经历。故事激发出故事,讲故事的人之间又交换着故事。当我在朋友间说起这故事,听他们说起他们的故事,然后再说关于我的故事,这些故事开拓了形象与比喻,慢慢地形成了适于牧师工作的灵性。史丹利•豪尔沃斯(Stanley Hauerwas)曾说,如果我们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有正确的形象远比认真不懈地实施意志力更重要。豪尔沃斯说:“我们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和这看到的在我们的意识里的投射。我们不仅通过我们的视觉来看,也通过构成我们意识的比喻、象征来训练我们的视角。因此我们的‘看’其实是我们存在的功能之一,因为它受到我们自我形象的界定,比如我们的性格……道德生活,首先不是选择的生活,选择在这里不是首要的,而是与我们日常的视角、概念和我们所面对的具体情况交织而成的。”(Vision and Virtue,Notre Dame, Ind.: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1981,p.2.)对我,这个观点很有说服力。意志力,众所周知,是内在能量的引擎,轰然作响。而正确的形象,虽然沉默,但却有力地将我们拉到同为能量场的现实世界。

约拿书是一个以祷告为中心的寓言。我把约拿的故事称为寓言,但是我既不支持也不否认它的历史性。有些基督徒支持历史性,有些则怀疑。不管结论是什么,对于我们在此的目的都意义不大。因为这故事本身和它的叙述方式,都带有寓言的教育意义。它穿越了文化与各种状态,激发人们内在的思考。根据现存的资料,几乎每个世纪的传道士、诗人、剧作家、牧师、小说家和学者都曾经引用过该故事。寓言和祷告是圣经中的工具,将个人对于真相的敏锐感觉,带给那些因惯于在公开的宗教环境中生活而属灵感觉迟钝的人。由于牧师几乎只在那种环境中运作,约拿的故事及其寓言与祷告,正是为他们度身定做。

我认为,我们所有人都愿意成为自己的神,胜过敬拜神。伊甸园的故事每天都在重演,不仅仅是普遍地存在于我们会友的家庭和工作中,更是在我们工作的教堂、办公室、教室与会议室里。唯一的不同是,当蛇在公开的宗教工作场所开始引诱,牧师受到诱惑时,我们充分的语言能力就会提供一堆自欺的委婉言辞。我们处理宗教观念的能力,使我们拥有普通以上的水准来重新措辞,以至于将我们的呼召从管理伊甸园变成了经营园子,从职分的圣洁急速地堕落到职业性的崇拜,这些变化不知不觉,除了蛇以外,无人知晓。

但是寓言和祷告间接地接触到这些方面,并显示出真理来。“说出一切真理,但要从侧面说”(Dickinson,The Complet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Boston: Little Brown, 1960,p.506.)是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的忠告。颠覆。寓言和祷告是颠覆性的。约拿的故事是颠覆性的。通过喜剧与夸张,它间接地自我暗示我们的文化所认可的、职业性的偶像崇拜。当我们为此而愉悦欢笑时,我们的防线就会松懈,这故事就抓住了我们的想象力,将我们带到恢复圣洁呼召的路上。当我们被寓言所吸引,被祷告所感动,在深渊前犹豫之时,我们被温柔而坚定地带到适合于起初神圣呼召的灵魂深处。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论数据
在线客服 ×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

物流信息

×
...
展开 收缩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