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梯书屋有限公司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十步释经法 联系客服

原价
¥38.00
销售价
89.00
此商品积分最高可抵现 0.035
  • 累计销量8
  • 浏览次数10345
  • 累计评论0
首页
书籍参数
ISBN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开本/介质 页数/字数 印次/印张
9787510424077 赖若瀚 新世界出版社 2011-12 16
商品细节

编辑推荐

《实用释经法》增订版简体中文版独家授权

 

活泼的“中国式讲道”+严谨的“西方式释经”

 

圣经仿若一条灵性大河,几千年来,愈流越深远,愈涌愈壮丽,为许多人提供了灵性的智慧和人生的方向。但圣经的解读却非易事,需要反复阅读和前辈牧者释经著作的帮助启发,方能系统地了解和轻松地应用。而目前中国的基督教世界解经类著作多以引进版权为主,本土化原创性的著述少之又少,有分量、有影响的就更是屈指可数;表面看来,大凡研经释义之书都给人枯燥无味、晦涩难懂之嫌,而《十步释经法》却是华文世界不可多得、举重若轻的圣经研读之作。学术和思想价值极高,对灵性的滋养价值亦不容小觑。

内容介绍

    本书读来令人赏心悦目,是处境化释经学的佳作。形式亲切活泼、内容简约易懂,为教牧人员及神学生研经释学的教科书,亦是普通信徒和有志于圣经研究的学界之士的“空前”良好的参考书。“十步释经法”就是将 “归纳式查经法”与释经学原理糅合在一起而设计的研经法。它采用了归纳式查经法 “观察”、“解释”和“应用”的架构,并在“观察”部分强调观察事实、关系和结构,在“解释”部分注入久经试验的10项释经学原则,又在“应用”部分制定了“神学性原则应用法”的模式。

名牧联荐

《十步释经法》资料丰富浩瀚,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应用,举凡与查经步骤或释经准则有关的,皆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对中文书籍来说,这是一本“空前”良好的参考书,不但适合个人研经之用,亦可供神学院做课本。

                                        ——马有藻 (作家,神学院教授)

在中文释经学著作普遍缺乏的当下,赖牧师的这本《十步释经法》可算是切合时需的佳作。西方的释经学著作一般较重学术而不够实用,本书恰好填补了这一缺略。本书充分彰显作者掌握各种释经法则的坚实功底,例举的范例给予读者清晰的指引。深盼华人信徒好好使用本书,正确透析圣经之精义。

                       ——曾立华(香港建道神学院教博士班主任)

本书原著1994年出版后,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好书定会广传,叫更多爱慕神话语的人受益。现在赖牧师以多年累积的研经心得和教学经验,提供增订版,这更是精益求精的工具和进入圣经宝库的钥匙。诚信推荐!

                               ——沈立德博士(新加坡神学院前院长)

博士以活泼的“中国式讲道”开始,加上严谨的“西方式释经”,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本书是他一生侍奉的结晶,必对中国教会、教牧人员、信徒领袖有极大的帮助。

                                  ——麦希真博士(新加坡神学院前院长)

博士这本《十步释经法》兼具解经原理正确与实用之特色。作者不仅博览相关著作,且具多年牧会经验。资料与实例之丰富,坊间似无出其右者。有志研读圣经者,理应人手一册。

                       ­——陈终道牧师(作家,《金登台》杂志创办人)

作者简介

赖若瀚牧师,香港海外神学院毕业(1973),菲律宾亚洲神学院道学硕士(1981),美国德州达拉斯神学院神学硕士(1986)、教牧学博士(1991)。曾任德州达城基督徒中国教会主任牧师(1987-1997),以及加州圣荷西海外神学院教务主任兼实用神学教授(1998-2003)。现任美国圣言资源中心会长(2004至今),并兼任美国加州基督工人神学院客座教授、香港建道神学院教牧学博士班客座教授。代表著作除《十步释经法》(原名《实用释经法》)外,还有《顽石点头——彼得生平研究》与《永活的信仰——雅各书诠释》等。赖牧师与师母钟桂珍女士育有3个儿女:尔惠、尔立与尔乐。

目录

增订版序
增订版自序
初版序一
初版序二
初版自序
再版序
本书使用说明
略语表

第1部 导论
第1章  书中之书──圣经的独特性
第2章 夙夜匪懈──研读圣经的态度
第3章 有备无患──解经者应有的装备
第4章 入门之法──“十步释经法”简介

第2部 明察秋亳──观察
第5章 独具慧眼──“观察”的重要与步骤
第6章 从实招来──十步之第一步《细察事实》
第7章 错综复杂──十步之第二步《认清关系》
第8章 大处着眼──十步之第三步《注意结构》
第9章 “观察”举隅──两则实例

第3部 解文生义──解释
第 10 章 任重道远──“解释”的任务与重要性
第11章 眼明心快──“解释”的原则与步骤:
十步之第四步《勤发问题》 及 十步之第五步《 逐题解答》
第12章 前车之鉴──灵意解经的商榷:解答十原则之一
第13章 实事求是──实义解经的运用:  解答十原则之一(续)
第14章 瞻前顾后──上文下理脉络的探讨:  解答十原则之二
第15章 鉴往察古──历史背景的重寻:解答十原则之三
第16章 字里行间──语法结构的分析: 解答十原则之四
第17章 一字千金──字与词的研究: 解答十原则之五
第18章 触类旁通(1)──以经解经: 解答十原则之六
第19章 触类旁通(2)──比较经文: 解答十原则之七
第 20 章 古喻今释──化解修辞的用语: 解答十原则之八
第21章 喜有此理──运用逻辑推理: 解答十原则之九
第22章 他山之石──参照注释书: 解答十原则之十
第23章 提纲挈领──找出经文的主题:
十步之第六步《归纳总意》 及 十步之第七步《 找出主题》
第24章 “解释”举隅──两则实例
第25章 量体裁衣(1)──比喻的解释
第26章 量体裁衣(2)──诗篇的解释
第27章 量体裁衣(3)──预表的解释
第28章 量体裁衣(4)──预言的解释

第4部 身体力行──应用
第29章 运用之妙──“应用”圣经的重要与原则:十步之第八步《写下原则》
第30章 建立楷模──“应用”模式的探讨
第31章 缩短距离──文化差距与释经应用
第32章 实践真知──圣经信息的细节应用:  
   十步之第九步骤《列出细节》 及 十步之第十步《 身体力行》
第33章 “应用”举隅──两则实例

第5部 总结       
第34章 细水长流──建立长期的研经计划 
 
附录
十步释经法总复习
词汇简释
各章附注
参考书目
课前与温习之测验/习题答案

试读

增订版序


本书作者赖若瀚牧师还在德州达拉斯牧会时,曾在家里接待我这离乡背井的海外学子,我十分感激他的爱心。我们谈事奉、论圣经,他让我看他存档在鞋盒里的讲道喻证,一盒一盒都塞得满满的,放在他的床底下,令我惊叹!我十分佩服他治学的认真与恒心。
参看本书的“各章附注”、“参考书目”和“人名索引”,就能知道作者学养深湛,言之有据;再看多页的“题目索引”,可知本书全面提供有关释经的教导;最后看10多页从创世记排到启示录的“经文索引”,就确知赖牧师是深入研究圣经、以身作则的开路学者。
本书是《实用释经法》的增订版,原书自1994年出版后,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好书定会广传,叫更多爱慕神话语的人得益。现在赖牧师以多年累积的释经心得和教学经验,将《实用释经法》进行增订,在海外以《十步释经法》出版;我相信这更是精益求精的工具书,进入圣经宝库的钥匙。诚心推荐。

沈立德博士
2008年5月



增订版自序

《实用释经法》一书初版于1994年,至2008年已第5次印刷。销售呈细水长流之状。
本书出版后的10多年来,笔者有机会到多处举行“实用释经法”讲座,在各地华人神学院中讲授释经学课程,又开办“实用释经法”读经营会等。透过这些教学的机会,笔者深切体会这“十步释经法”确实可以为华人教会提供一个有路可循的研经方法。
今次增订版的出版,乃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将“实用释经法”的内容进行加强与补充,使整个方法更加充实完整。在增修的过程中,基本的方法与步骤没有变更,所增修或改动的主要项目如下:

1. 更改书名:从《实用释经法》改为《十步释经法》,让读者更加一目了然,知道这是一本以10步骤介绍研经方法的释经参考书。
2. 内容增订与文句润饰:对书中内容予以增补,并且润饰文句与修正数据。
3. 加入新出版的工具书目与参考书目(书末)。10多年来,喜见不少释经著作和研经工具书出版,特别是由华人学者所编写或翻译的注释书、圣经词典和研经软件等,甚具参考价值。
4. 每章都一律提供课前测验与课后习题(第9章、第24章、第33章除外)。使每章的前后都能一致,没有短缺,学员就有更多实习与操练的机会了。

在增订版出版的过程中,特别要感谢以下人士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姚志华弟兄的专业编校;柳有为弟兄的仔细校阅;杨雅花姊妹的排版、重新绘图与封面设计;海洋印务公司曾守雄先生在印刷上的协助等。此外,本增订版承蒙沈立德博士赐序,伦思学牧师推介,谨致谢忱。值得一提的是,这10多年来,在各处参加“实用释经法”讲座或课程的学员所提供的宝贵回应及众多读者给予的支持,都是激发笔者要增修本书的基本动力。
谨将此增订版献呈在恩主手中,愿他借此书赐恩于每位读者!

赖若瀚
2008年5月
于美国加州圣荷西市


初版序一

扫读赖若瀚牧师大著《实用释经法》,先睹为快,一口气浏览完毕,心中充满赞叹。
赖牧师毕业于香港海外神学院,“海外”毕业生多能承袭老院长曾霖芳牧师“中国式”的讲道风范,多姿多彩、淋漓尽致。赖牧师亦是如此。
赖牧师进修于达拉斯神学院,这所神学院的解经具有“西方式”的严谨,极其忠于神的话语,毕业生都深受影响。赖牧师更是得其神髓,并且按照中国文化,升华为神奇,确是青出于蓝!
《实用释经法》有下列特点:

1. 建立精密系统——本书对释经学的范围和难题,不论大小都有涉及,加以指导,详细具体,前后呼应,系统精密,不会顾此失彼,也不会重此轻彼。
2. 适合中国文化——本书不但利用四字词语,画龙点睛地指明重要之处,并且将释经学中许多外国人常用而中国人不常用的词语舍去,使本书在观念上和推理上都十分适合中国人阅读研究。
3. 达到实用目标——本书不但多举实例,使读者易于明白,并且亦着重“解释”与“应用”的关系,使读者可以真正从“释经学”进至“讲道学”,自理论研究到工作实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赖若瀚博士自活泼的“中国式讲道”开始,加上深入严谨的“西方式释经”,继而完成教牧学博士研究,把实用和理论结合。本书是他一生事奉的结晶,必对中国教会、中国教牧人员、中国平信徒领袖有极大贡献!
切望圣灵加上恩典,大大使用。

麦希真 谨序
1993年3月
于美国德州达拉斯市




初版序二


中国教会信徒历来较喜爱听道多于查经,究察主因之一乃是信徒查经时缺乏良好的工具或课本做指导与启迪,俾能循规实行,以致不少信徒一打开圣经便有“老鼠拉龟,不知从何下手”之慨,最终一曝十寒,或完全放弃之。现今挚友赖若瀚牧师写成《实用释经法》这巨著,正针对此缺失,使今后信徒在研读神的话语时有正确的法门可以遵循。
《实用释经法》一书的资料丰富浩瀚,从理论至实践,从实践至应用,举凡与查经步骤或释经准则有关的,皆应有尽有。内容包括圣经的神奇、读经的态度、解经者的装备、各类译本的比较、查经工具的引介、归纳查经法的诀窍、实义解经法、释经的困难以及释经时常用词汇的定义等,不胜枚举。连一些实际的读经“贴士”,如怎样画圣经、如何自制读经记号等,作者亦提供他的心得,正符合此书的宗旨。此外,每章皆有丰富的举例、课题、测验、习作,使读者对该课有更深刻的了解。
在中文书籍来说,这是一本“空前良好”的参考书,它不但适合个人研经之用,亦可供神学院作课本。作者行文流畅、文字生动、举例贴切,使本书引人入胜。如今作者将其大作付梓,笔者乐以献序,深信此书面世,定必使读者能夙兴夜寐地研读神的话。诚如作者引用Oletta Ward之《书中自有黄金屋》(The Joy of Discovery in Bible Study)所言:“虽然基督徒都知道读经的重要,却少有以读经为乐的,大家都觉得圣经是一本‘既难懂又没有趣味’的书。其实,读经如果得法的话,是一件最有意义、最富挑战性和最令人兴奋的事呢!”(见第2章)本书作者认同上述的话,而且更进一步提供一个异常完善的法门,使读者能享受读经之乐。
10多年前,笔者在菲律宾圣经学院事奉时,就早已认识这位为人谦和的年青学者赖若瀚牧师。那时,他每周来神学院教授“讲道法”一课,笔者亦应邀每月在他牧养之教会讲道,目睹他对人温柔谦恭的态度以及事奉之严谨、牧会之殷勤,教会上下对他的爱戴有口皆碑。数年后,笔者与他相继离开菲律宾的侍奉工场,在美国的加州及德州各自找到自己的岗位。
在德州达拉斯神学院,赖牧师夙夜匪懈、努力深造,同时牧养达城的中国基督徒教会。在“牧”与“学”的双重压力下,短短数年间,他完成了教牧学博士学位。教会方面,置地建堂,成绩斐然。
赖牧师是位好学不倦的学者,他深明信徒在研经时所面对的困难,常在不同地方训练信徒研读及分解神的道。如今他的巨著即将面世,愿神使用此书,使信徒更多明白及活用神的话。

马有藻  谨序
1993年3月21日
于基督工人神学院



初版自序


最早接触“释经学”这门学科,是在香港海外神学院,当时受院长曾霖芳牧师的启蒙,对解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在菲律宾牧会、事奉、进修及教学,都有意或无意地涉猎到解经的范畴。及至来美进修,有了更多机会在这方面学习。
在笔者约20年牧会的事奉经验中,深切发现读经生活是信徒灵命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虽然在中文出版界中有关研经法的书籍并不缺乏,但仍以译作居多,华人的著述甚少。因此,笔者心中经常在想:“读经既然如此重要,助人读经的书籍若多一点,又能提供一把开启神话语宝藏的钥匙,岂不是一件美事?”
一直以来都认为写作必须胸中满有“墨水”,头上长有“白发”,自知相去甚远,所以迟迟不敢动笔。但这几年来在美国牧会与进修,发现美国人之所以能在科技与学术上有如此神速的进步,皆因他们一有观念上的新突破,就会写出来供人评估与批阅,藉此启发思想,增进交流的机会。这种心态是本书写作的推动力。
本书是由笔者于美国达拉斯神学院所写的教牧学博士论文“A Sunday School Teachers’ Training Manual on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1991)改写而成。其中所采用的材料,包括多年来读经、教学与讲道的心得。而整个十步骤的读经法(命名为“实用释经法”),是在美国所牧养的教会中主持主日学老师训练班时建立的。将论文改写,主要是因为一本用英文写成的书,在言词、文化或例证方面,都会有些地方不适合华人信徒。本书虽然多方采用英文的参考材料,但因为主要的对象是华人信徒,所以在翻译上力求浅白易懂,在引用例证时以中文圣经《和合本》为主,而且加插了不少符合国情的材料,尽量使它本色化,适合华人参阅与使用。至于书中在重要名词之后加上英文原名,都属辅助性质,可供读者作进深的查考与研究使用。
这次写作,得到不少弟兄姊妹的鼓励与支持,他们在不同的层面上付上辛劳,在此一一致谢。

‧首先要感谢在香港宣教的杨长慧姊妹,她1992年回美述职,大力鼓励本书的写作与出版,并且愿意承担中文打字的工作。因着她热诚的鼓励与支持,笔者凭着信心踏出了人生崭新的一步。
‧很荣幸得蒙麦希真牧师、马有藻牧师、陈终道牧师、曾立华牧师等几位主内前辈在百忙中分别赐下序言及推介语,为本书增色不少。
‧感谢达拉斯神学院的陈宏博博士及常骆白(Robert Choun)博士在笔者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提供了多方面宝贵的意见。
‧本书所有的漫画插图皆由陈明海弟兄绘制,感谢他满有恩赐、生动传神的创作。
‧在排版方面,由郑张霞友姊妹使用她的计算机排版系统,细心地将本书的内容编排。对这项工作,她精益求精的态度十分可嘉。
‧感谢数位承担中文打字工作的同工的默默事奉,他们包括杨长慧姊妹、钱王先觉姊妹、王赐生伯伯与伯母、陈伍玉玲姊妹、郑张霞友姊妹及刘路承昌姊妹。
‧在中文用词与校对方面,经曾永光牧师、张志诚弟兄、张一缘姊妹、李宗贤执事及陈伟文执事等人精细的校阅,他们提供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减少了许多错误。
‧感谢达城基督徒中国教会最近3期的主日学师资训练班的弟兄姊妹,借着他们在堂上的发问与分享,使本书的材料可以更适切时需,理论与实践并重。
‧感谢香港福音证主协会出版部与培训中心的同工为本书的出版付上的辛劳。
‧神赐给我一位百般忍耐、任劳任怨的妻子。感谢她不单在打字、修改、校对等方面积极参与,而且在精神方面给予我全力的支持与鼓励。在我过去多年牧会、进修及写作的事奉中,她是功不可没的。

先知阿摩司说:“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摩8:11)愿将此书呈献在神的手中,在这个神话语稀少的时代,愿他借此书提高人们研读圣经的兴趣。笔者愿借此抛砖引玉,启发思想,增进中国教会研经心得的交流。

赖若瀚
1993年8月
于美国德州达拉斯市


再版序


感谢主的恩典,拙著《实用释经法》在出版几个月后就得以再版,是令人无比振奋的好消息。
在本书初版的时候,未有机会向一些协助本书出版的同工致谢,在此一一补上。

‧感谢福音证主协会出版部的黄耀民弟兄,他在非常短促的时间内将本书的初版赶印成功,并且保证了优良的质量。
‧本书封面苍劲有力的五个大字——实用释经法——是陈结楚弟兄所题。封面新颖的设计,是郑绮玲姊妺的杰作。当我第一眼看见这本书的时候,就爱上了它,而且每次看都有清雅脱俗的感觉。对他们二人所付上的辛劳,谨此致谢。
‧感谢“证主”负责宣传的同工对本书的推介,本书的销售能如此之快,他们是功不可没的。

这是一个灵性饥渴的时代,先知阿摩司对时代的诊断是对的:人的饥渴基本上是因为他们不接受神的话。神的真理是生命的活水,是涌流不息的泉源,只有借着它,人心灵上的需要才会得着满足。彭玛利女士(Alice Parmelee)对圣经这方面的特质形容得至为透彻:

圣经是一条灵性大河,发源自以色列民族悠久的历史,活力澎湃地往时间的目的地流去。……它愈流愈深远,愈涌愈壮丽,神的圣灵就在水面上运行。在这里,灵性干渴的人可得尝生命的活水。那冲激的急流曾转动了不少的巨轮,为许多人提供属天的智慧,指引人生的方向。任何人若沿着河岸行走,必不至于在意见纷纭的丛林中迷失,也不会在灵性的沙漠中感到枯干。

谨将此书再次呈献在恩主的手中,愿每一位与他接触的人,都在圣经丰盛的活泉中,与永活的真神相遇,生命历久常新,不至于疲惫枯竭。

赖若瀚
1994年4月
于美国德州达拉斯市




本书使用说明

每本书的写作,都有它要达成的目标。本书的写作目标,是按部就班地介绍一个10个步骤的研经方法,即十步释经法。简单地说,“十步释经法”就是将 “归纳式查经法”与释经学原理糅合在一起而设计的研经法。它采用了归纳式查经法 “观察”、“解释”和“应用”的架构,并在“观察”部分强调观察事实、关系和结构,在“解释”部分注入久经试验的10项释经学原则,又在“应用”部分制定了“神学性原则应用法”的模式。
“十步释经法”的10大步骤可用下列图表说明:





本书共分5大部分,即“导论”、“观察”、“解释”、“应用”和“总结”。
在介绍每种方法之前,都必须讨论一些导论性的资料,因此在第1部“导论”(1至4章)中,先简介一些基本的观念,如圣经的独特性、研经者本身的态度与装备、工具书的使用以及整个研经法与步骤的介绍等。第4章“入门之法”介绍了整个研经法的理论基础与操作架构,必须细心阅读,才会找到重点,知所适从。
至于“十步释经法”10大步骤的讨论及介绍,主要记载于第2部至第4部里。第2部“观察”包含第5章至第9章);第3部“解释”包含第10章至第28章;第4部“应用”包含第29章至第33章。每一部分都以普遍性的介绍开始(参5章、10章、11章、29章),以两则实例结束(参9章、24章及33章)。其他各章(6章至8章、12章至23章、25章至28章及30章至32章)分别是“观察”、“解释”和“应用”的原则与步骤的介绍,每章大概都以下列的形式出现:

‧先有“课前测验”或“课前习题”,引发读者的兴趣,从已知的领域进入未知的领域中。
‧然后有“正名与定义”,阐释与该原则有关的重要名词,先在定义上建立基础性的共识。
‧“解释的原则”是介绍运用该原则所当注意的基本操作观念,或澄清一些常见的错谬和不合宜的见解。
‧根据所确定的观念,列出“研读的步骤”,带领读者按部就班地使用这些原则进行研经。
‧在理论基础建立后,列举例证。本书特别注重例证说明,因为它们是抽象原则的具体阐释。读者可以借着例证对所提出的原则有清晰的了解,进而可以举一反三、自行应用。
‧“温习测验”或“温习习题”旨在协助读者巩固所学的知识;“步骤温习”是借着图表使读者知道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已到达什么地步;每章最后的“习题”,旨在协助读者自行学习应用所掌握的原则。

读者不难发现,本书用了较多的篇幅在“解释”部分,主要是因为“解释”是断定经文意义最主要的部分,亦是较难掌握的部分。“观察”与“应用”当然亦十分重要,只是在本质上没有“解释”那么复杂。
本书主要是以“说明文”与“叙事文”两种文体来予以说明,因为它们二者合起来已占了圣经大部分的篇幅。至于其他文体如比喻、希伯来诗篇、预表和预言的研究,可参考第25至28章的讨论。
本书以“细水长流——建立长期的研经计划”作为正文的结束,是祈盼读者在读完本书后,可以明了并掌握“十步释经法”的原则与步骤,得到一把研经的钥匙,开启圣经无穷的宝藏,终身受用不尽。
此外,亦要介绍本书的附录,因为它具有实用的价值:

‧“总复习”是将“十步释经法”的各步骤提纲挈领地总括起来,使读者可以一目了然,作为经常性的参考。
‧“词汇简释”乃将本书中曾讨论与释经有关的名词定义列出来,在需要时可以正名与下定义。
‧其他如“各章附注”、“课前与温习之测验/习题答案”、“参考书目”等,都是为了方便读者查考资料而设的。



第1部
导论










第1章  书中之书
——圣经的独特性

近代的圣经批评家
最善于将圣经弄得支离破碎
他们自己闭着眼睛
不愿意面对圣经内所有连结在一起的奇妙结构1

——巴斯达(J. Sidlow Baxter)


课前测验

在下列的各题中,每题都有两项关于圣经的描述,请勾选所有你认为对的答案。若你觉得两项都对,可以同时勾选。(书末附有参考答案)

   1. □圣经是一本神的书
□圣经是一本人的书
2. □圣经的信息明显
□圣经的信息不明显
3. □圣经的信息具有合一性
□圣经的信息具有多样性
4. □圣经是一本书
□圣经是66本书合成的
5. □圣经是神的启示
□圣经是人的历史
6. □我们需要倚靠圣灵才能明白圣经
□我们需要苦心研究才能明白圣经




引言

圣经的独特性常被人忽略,有人以为圣经只是一本古老的书,具有某些值得现今世代参考的道德教训而已;亦有人认为圣经不外是一本历史书,记载以色列人历代宗教与政治方面的发展过程。这些观点都低估了圣经的价值——圣经是神无误的启示,是神借着历史显明他的心意与作为。它的信息中不单包括道德的教训,亦是生命之道,能改变人心,并满足人心灵的需要。它是一本独特的书。曾有圣经学者描述圣经中的“七奇”,足见它各方面独特之处:

1. 形成之奇——它的写作前后经过约1600多年才完成,是历史上的一个奥秘。
2. 合一之奇——圣经共分66卷,但它们的信息互为解释,和谐一致。
3. 年龄之奇——它是最古老的书之一。
4. 销售之奇——它是历代以来最畅销的书。
5. 普及之奇——它是世界上唯一老少咸宜、各阶层人士都能诵读的书。
6. 著作之奇——它的作者多半是少有学问的平民,却写就文学巨著。
7. 保存之奇——圣经常被人憎恨,甚至多次被人设下计谋要将它毁掉,但却仍流传至今。

这些都是不容否定的事实,足以证明圣经并非一本普通的书。但因篇幅关系,本章只提出圣经两项与释经有关的独特性,加以说明。

一. 圣经是一本神的书,也是人的书

A.神的书
1. 圣经的根据
保罗在提摩太后书3章16节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原文作“神所吹气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神所吹气的”是一个复合词,意思是:圣经的全部及每一部分都是借着神的大能,并透过他创造的气息而有的(参创2:7;伯32:8,33:4;赛42:5)。另外,彼得后书1章21节说:“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预言”是旧约先知所传递的信息,最常见的开首语是:“耶和华如此说……”。先知从神领受话语,所传的信息经常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而且亦不被当时的人所接受。
哥林多前书2章13节又说:“……我们讲说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语,乃是用圣灵所指教的言语……。”可见神的默示不单在理念上,亦注重言语字句的表达。

2. 基本的意义
圣经是神的书,表明它源于神,是神借圣灵默示所产生的结果。既然是神的创作,就必定毫无错误,不单在理念上可靠,而且在记录上亦具有真确性。在整个默示的过程中,神采取了主动的地位。但这并非说人就如同机器一般,只是死板地将启示记录下来而已。正如彼得所说“……人被圣灵感动(或作被圣灵带动),(但却主动地)说出神的话来”。可见圣经书卷的撰写,乃是神与人同工的结果,神借着圣灵的能力,使人的罪性受管制,使它不能干扰或损坏神启示的完备性,正如耶稣成为人的时候,并没有被人的罪性所玷污一样。
或许有人会问:“这是怎样成就的呢?”虽然人的智慧有限,我们对这项真理没有办法完全了解,但泰理(M.S.Terry)在他的释经学巨着中,将整个过程描述得非常清楚,他说:

在人灵魂深处的复杂思维与活动中,存在着一个可以同时让神圣的能力与自然的能力正常活动的范围;人的理性(intellect)与他的情感(affection)可以完全受超自然力量所管制,而与此同时,人的意志(will)却仍在它自我知觉的情况下自由活动。2

B.人的书

圣经的著作经过约1600年,由约40位不同时代背景的作者所写成。从这一方面看,它的确是一本神透过人所写成的书。圣经中明显具有人参与后所产生的特征,简列如下:

1. 在许多情况下,圣经的作者曾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或参阅别的著作而写成他们的书卷。例如:
a. 路加医生在写路加福音的时候,曾经“从起头都详细考察”,并且“定意要按着次序”写给提阿非罗(路1:1-3)。
b. 列王纪与历代志的写作,都曾参考当时流传着的一些记录,并非凭空臆测(参王下21:17;代下25:26,28:26)。

2.他们常用自己的经历作为例证。例如:
a. 许多诗篇都是神的百姓在受压抑、恐惧、焦虑或犯罪时向神所表达的心声,后来被记录下来,并且被辑集成书。
b. 申命记是摩西的回忆录,是他年老时记述神如何吩咐以色列人的第二代,在进迦南地之前所当作的准备。

3. 他们的性格经常流露在书中的字里行间。例如:
a. 哥林多后书中充满了保罗坚强与进取的语调,他为了辩护自己使徒的身分,公开向挑战他的人提出证据(较明确的例子请参林后11:23,12:11)。
b. 约翰书信将使徒约翰温柔与为父的心肠表露无遗(参约翰书信中经常出现的短语“小子们哪”)。

4. 他们写作的风格与词汇的运用明显地有差异。例如:
a. 路加的希腊文作品非常优美,可以媲美当时的文学著作。
b. 约翰作品的语法结构较为简单,许多神学院采用它作为初级希腊   文读本。
c. 保罗作品的文思结构极其缜密,他的罗马书与加拉太书充满高深 的神学思想。
d. 彼得的用词十分艰涩难明,主要的原因是他采用了众多的俚语,有时甚至自创希腊文语法。

C.解经的重点

1. 既然圣经是一本神的书,解经者就必须接受它的超然性与权威性,在研读的时候不能以它为一本普通的经典而已。
2. 既然圣经同时又是一本人的书,解经者就必须注意经文的历史背景、语言习惯、地理文化、写作风格等因素,务求清楚地找出原作者的信息。
3. 以上的两个重点彼此相辅相成,如同火车的双轨(参页10
图),缺一不可。解经者若高举任何的一方而忽略另一方,都会导致错谬的产生。萧法(MoisesSilva)在这方面的观察值得我们注意:

我们必须承认,俄利根(Origen,公元185-254年)与许多在早期或中世纪追随他的解经者因为过分强调圣经神圣的特质,所以忽略了圣经中亦有人参与的部分(亦即历史的部分)。这种趋势导致许多解经上的错谬,使灵意解经(是一种要找出隐藏在经文背后的神圣含义的解经法)获得全面性的发展。3

但另一方面,近代许多自由派的圣经学者存着批判的态度,完全不接纳圣经的权威,只将圣经当作一本人的书来看待,将经文撕得四分五裂,这是走上解经钟摆的另一极端。(有关灵意解经法及批判式解经法的介绍及商榷,将会在第12章“前车之鉴”内讨论。)

二. 圣经具有合一而多样的特性

A.合一性
1. 基本的立论
既然圣经是一本神的书,是神所默示的话,它必然具有合一性。

2. 基本的意义
圣经的合一性并非“一律性”(uniformity),亦非“机械性的统一”(formalormechanicalunity),而是“有机性的合一”(organicunity)。神的启示如同生命的有机体,循序渐进,彼此和谐地配合,前后并不互相矛盾。论到有机性的合一,柏何夫(LouisBerkhof)打了一个贴切的比方,他说:“圣经并非一座大礼拜堂,按照绘图师所设计的图样去建成。圣经乃像一棵大树,是逐步长成的产物。”4因此,这合一性在发展上有其一定的方向,后来的启示添补先前的启示,使其更充实、更圆满、更完整。但这不可误解为后来的启示取代先前的启示,更不可说二者之间互相冲突,因它们基本上是和谐一致的。

3. 合一性的重要
a. 它是圣经解释的据点——“以经解经”的原则由此而出,若圣经的启示前后不一致,解经者就不能引用一处经文去印证和解释别处的经文了。圣经作者在彼此引述时,早已根据这项大前提,因此保罗可以在罗马书3章1-18节中,引用了7处不同的旧约经文(参诗14:2-3,53:1-2,5:9,140:3,10:7-8;赛59:7-8;诗36:2)。
b. 它是圣经神学与系统神学的基石——圣经神学是根据整本圣经的记载,归纳出神学的主题,如神、人、救赎等,然后加以研究、整理和诠释而产生。系统神学则运用圣经神学的数据,加上逻辑性的分析,并指出某项神学主题在教会历史不同时代中的发展,以及不同派别的主张论据等,最后将结论归纳在不同的体系中。它的基本立论是视圣经为整体,而非六十六本不同的书卷。若无“合一性”,又何来“系统”神学呢?

4. 圣经合一的中心
虽然福音派的圣经学者普遍接纳圣经的合一性,但他们对圣经的中心信息却持有不同的见解。
a. 以“神的救赎”或“基督”为主题贯通全本圣经。柏顿(J.BartonPayne)认为从创世记3章15节直至启示录的结束,神恩惠的目的是“一十架、一圣约、一信、一教会”。5史各治(Graham Scroggie)亦同样指出“全本圣经的一贯主题是救赎”。6
以“救赎”为中心主题的学者多半以“基督”为整本圣经的中心。旧约各卷预指他的来临;新约福音书论述他在世的生活与工作;新约其他书卷则根据他的来临与工作加以发挥。主耶稣经常直接或间接地引述旧约圣经对他的论述(参路24:25-27、44;太21:42-46、46等)。彼得曾在两次讲道中引用旧约对基督的预言(参徒2:25-36,3:18-26);新约书信——特别是希伯来书、启示录的信息,皆集中以基督为中心。
我们不能否认“救赎”的确是圣经的一项重要主题,然而它却不能成为神整体计划的中心目的,因为“救赎”意味着从某种情况下被救出来,进入另一种情况的果效。因此,它只是一个过程而非最终的目的,正因为人的犯罪破坏了神的计划,神要借着救赎人类来达到他更高的心意。而且,若“救赎”是神计划的最终目的,那么,我们很难解释为甚么会有“地狱”的存在。
b. 以“神的国权与管理”为主题贯通全本圣经。苏尔(Eric Sauer)曾说:“‘国度’才是圣经真正的主题,它是所有启示所围绕着的历史架构……国度本身包括了神荣耀的救赎工作,透过他的创造与耶稣的救恩而达成。”7
彭达哥斯(J. D. Pentecost)在其著作中作出同样的立论:“神国度计划的伟大主题,从创世记至启示录都可找到,它是贯通整本圣经的合一主题。”8
要明白圣经合一的中心,必须回到神原来创造的心意与目的。创世记1章26节明确地记述神造人的目的,是要“……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行的一切昆虫”。然而因为人犯罪,管理世界的权柄就暂时交付了魔鬼,魔鬼因此成为“世界的神”(林后4:4;参弗6:12;路4:5-7),与神的国度相对而立。虽然如此,神的国度仍要逐步地实践在历史中,神在历世历代兴起了属灵的领袖如挪亚、亚伯拉罕、摩西、约书亚、撒母耳和大卫等人,使他们在地上作神国度的代理人,直到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借着十字架给予撒旦致命的一击。自此以后,神的管理权交付在蒙救赎的教会身上,魔鬼撒旦如同受了重创的野兽,自知管理世界的时日无多,因此竭尽各样的能事作出垂死的挣扎。最后,耶稣基督第二次由天降临,捆绑魔鬼,在地上建立千年的国度,蒙救赎的人与主同作王,因此重获管理的权柄。魔鬼虽在千年国度后被释放,然而大势已去,最后被神扔在火湖中,万劫不复。神的百姓则重享神起初创造时所赋予人的权利,与神同掌王权,直到永永远远(参启21-22章)。
圣经合一的中心是甚么呢?应该是“神的国权与管理”,而“救赎”是达成这目的之过程。

B.多样性
1. 基本的立论
既然圣经是一本人的书,有人在各方面的参与,它必然具有多样性。

2. 基本的意义
圣经的多样性可从下列不同的角度来看。
a. 写作形式的多样性——圣经中包括不同的文学类型,如律法书、历史书、智慧文学、希伯来诗歌(包括诗篇、爱歌与哀歌等)、预言文学、福音书、书信和启示文学等。
b. 作者背景、性情和写作风格的多样性——圣经的66卷,约由40位作者得圣灵的默示而写成,其中有祭司、先知、牧人、渔夫、官员、医生等,有些是饱学之士,有些只是升斗小民;他们基于不同的背景、学识、性格、观点和兴趣而写作,构成了圣经多姿多彩的多样性。托马斯(GriffithThomas)曾说:圣经“不单是一本书,而且是一个图书馆,是‘神圣的图书馆’,充满各种不同的内容和神的荣耀。”9
c. 写作语言的多样性——圣经是用3种语言写成的,它们是希伯来文(多数的旧约)、亚兰文(拉4:8-6:18,7:12-26;耶10:11;但2:4b-7:28)和希腊文(全部的新约)。希伯来文与亚兰文同属于闪族语言的体系,而新约的希腊文大部分是属于公元前300年至公元550年期间所使用的希腊“普通话”(Koine)。


C.解经的重点
圣经既然具有合一性,它整体的信息就可以成为个别经文解释的架构。不同时代而采用不同文体写成的经文都可以放在一起研读,因为圣经的合一性已将它们串连起来。
圣经既然具有多样性,解经者就必须按照经文写作的背景、时代、体裁、风格及其他的特征来解释。本书在解释部分所列出的各项原则,多半都是根据圣经的多样性而产生的。

结论

圣经独特之处非常多,有关圣经解释方面的可归纳为两点。第一,圣经是一本神的书,因此具有合一性,解经者必须接纳它的超然性与权威性。第二,圣经同时是一本人的书,因此具有多样性,解经者必须按照圣经各项不同的特点,运用合适的解经原则去找出作者的原意。下列图表可以归纳本章的讨论:

圣经的特性 解经者的态度
圣经是一本神的书  →  具有合一性 →  接受权威
圣经是一本人的书  →  具有多样性 →  需要解释

图表1.1  圣经的独特性













































解经的双轨

温习测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答案请参考本章的内文讨论):

1. 明白圣经是一本神的书,同时又是一本人的书,在解释圣经的事上有甚么重要性?

2. 圣经内在的合一性在哪些层面上可以帮助释经?


习题

1. 试找出圣经其他独特之处,并指出它们与解释圣经之间的关系。

2. 请重读课文中圣经的合一信息,试用你对圣经信息整体的理解,用自己的言词重写一段。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论数据
在线客服 ×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

物流信息

×
...
展开 收缩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