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开本/介质 | 页数/字数 | 印次/印张 |
---|---|---|---|---|---|---|
9787542651921 | 冯荫坤 | 上海三联书店 | 2020-5 | 16 |
你当竭力在 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帖撒罗尼迦后书注释》帮助读者全面深入理解圣经所要传达的信息。《帖撒罗尼迦后书》是使徒保罗十三封书信中较早成书的作品之一,是他继《帖撒罗尼迦前书》后,写给他亲手建立的帖撒罗尼迦教会的另一封信件。帖撒罗尼迦教会在当时受到逼迫,保罗写信继续鼓励他们为基督而活,提醒他们基督会在末日审判时再来,而信徒会得到奖赏,故此他们应该坚忍,不可懒散度日,并拒绝错误的教导,积极地在生活中尽到当尽的责任。
“天道圣经注释”系列是目前集合全球华人圣经学者撰著、出版的全本圣经注释,也是汉语世界深入、详尽的圣经注释。“天道圣经注释”系列注重原文释经,作者在所著作的范围内都是学有专长,他们结合了当代圣经研究学术成就,用中文写下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尤为难得的是,大部分作者都具有服务信仰社群的经验,贴近汉语读者的生活。
本注释丛书力求表达圣经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使读者参阅后不但对经文有全面和深入的理解,能把握到几千年前的圣经书卷的现代意义。丛书出版后受到全球汉语圣经研习者、神学教育界以及华人教会广泛欢迎,并几经再版,有些书卷还作了修订。中文简体版将由上海三联书店陆续出版发行,现已出版发行了《创世记注释》《约翰福音注释》《歌罗西书注释》《雅歌书注释》《腓立比书注释》《罗马书注释》《士师记注释》《约伯记注释》《雅各书注释》《腓利门书注释》《帖撒罗尼迦前书注释》《帖撒罗尼迦后书注释》《耶利米哀歌注释》《彼得前书注释》和《但以理书注释》。
“天道圣经注释”丛书特点为:
1.解经 (exegesis)与释经(exposition)并重。一方面详细研究原文字词、时代背景及有关资料,另一方面也对经文各节作仔细分析。
2. 由华人学者撰写,不论用词或思想方法都较翻译作品易于了解。
3. 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学养和专长,其著述可给读者多方面的启发和参考。
4. 重要的圣经原文尽量列出或加上英文音译,然后在内文或脚注详细讲解,使不懂原文者亦可深入研究圣经。
冯荫坤博士撰写的《帖撒罗尼迦后书注释》是“天道圣经注释”丛书之一。
本书适合教牧人员、神学生、圣经研究者和圣徒阅读。也是基督教研究机构、教会图书馆必备参考书。
冯荫坤博士
1937年生于香港。先后毕业于:香港大学(荣誉文学士,1960),英国伦敦圣经学院(荣誉文凭,1965),伦敦大学(道学士,1965),美国富勒神学院(神学硕士,1971),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哲学博士,1975)。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名誉高级研究员,隶属文学院文化及宗教研究系与崇基学院神学院。其他著作包括本注释丛书的《帖撒罗尼迦前书》《帖撒罗尼迦后书》《希伯来书(卷上)》《希伯来书(卷下)》。
序言i
主编序言ii
旧约编辑序iv
新约编辑序v
作者序vi
简写表vii
导论
壹 帖撒罗尼迦后书的作者
贰 后书和前书的关系
叁 写作原因和日期
肆 帖撒罗尼迦后书的完整性
注释
壹 问安(一1~2)
(I) 写信人(一1a)
(II) 收信人(一1b)
(III) 问安语(一2)
贰 感恩及代祷(一3~12)
(I)感谢的原因(一3~4)
(II)鼓励的根据(一5~10)
(III)祷告的内容(一11~12)
叁 预告不法者的兴衰(二1~12)
(I)主的日子未到(二1~2)
(II)不法者要显露(二3~4)
(III)不法者被拦阻(二5~7)
(IV)不法者的活动(二8~12)
肆 再次感恩及代祷(二13~17)
(I) 感谢的原因(二13~14)
(II) 勉励坚守教训(二15)
(III) 祷告的内容(二16~17)
伍 请求代祷及再次代祷(三1~5)
(I)请求代祷(三1~2)
(II)表示信任(三3~4)
(III)再次代祷(三5)
陆 劝勉(三6~16)
(I)关于闲懒不作工者(三6~10)
(II)直接劝戒怠工之人(三11~12)
(III)关于不听劝戒的人(三13~15)
(IV)第三次为读者祷告(三16)
柒 结语(三17~18)
(I) 亲笔问安(三17)
(II) 信末祝福(三18)
参考书目
补充书目
作者序
本书是拙著帖撒罗尼迦前书注释(1989)的延续。帖撒罗尼迦后书的注释通常与前书的注释以一本“帖撒罗尼迦前后书注释”的形式同时面世,但在天道书楼本“注释丛书”中,这两卷书的注释是分开来出版的,此点在前书序言中已有交代。
为了尽量减少行文的主要思路被细节的讨论所阻,本书采用了一项较特别的做法,就是将一切属于字词研究的资料,除了少量的例外,全部在左边缩进两个字位,使这资料稍为突显出来。这种编排
ICC (见简写表)早已采用。亦参《中国神学研究院期刊》,第七期(1989年7月),5256,68。
可方便读者(若喜欢这样做的话)暂时把这资料略过不读,到认为适当的时候再回过来阅读它。
此注释书的导论部分比“帖前释”的相同部分长多了,这主要是由于后书的真确性问题需要加以较详细的讨论(占了导论超过一半的篇幅)。在这问题上,阿伯丁大学Marshall教授之注释书中的讨论,比笔者所参考的其他注释书都更详细和有帮助,因此亦是笔者常引用的资料来源。Marshall的注释书出版后才面世的两本专论帖撒罗尼迦前书/后书的著作,
上述三本书依次为Marshall (1983), Jewett (1986), Holland (1988)。详见简写表。
笔者亦对其论点作出回应。
对原文文法有兴趣的读者可能会留意到,本书对文法术语的翻译,部分跟前书所用的略有出入。这是因为本书大致上采纳了联合圣经公会刚于今年出版之《新约希汉简明字典》的缩写表所提供的翻译。
前书序言所表达的双重希望,同样是笔者对本书的祈愿。愿帖撒罗尼迦前后书中的真理,帮助我们“警醒谨守”(帖前五6),等候“主再来的日子”(帖后一9,现中)。
冯荫坤谨志
1989年12月28日
香港 中国神学研究院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