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开本/介质 | 页数/字数 | 印次/印张 |
---|---|---|---|---|---|---|
9787550003330 | 林和生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2012-7 | 32 |
本书特点:
这本诗集简洁、素朴然而庄重,不少诗歌直指人性的幽暗,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忧患。林保留了早期诗歌中的“眺望”姿态,这“眺望”中带着渴盼和感恩。充满了对生命之主的敬畏。诗歌的总体色调的明丽的,仿佛所有的句子都被慈爱的阳光充盈。
读者对象:
1. 广大文学、诗歌爱好者,特别是基督徒;
2. 广大青少年学生。
内容简介:
这本诗集的封面看上去简洁、素朴然而庄重,一如它的作者,一如书中的诗歌。“诗所达到的某种境界,可以称为人类精神的一道极致,如果说我不愿意把自己看作诗人,那主要是想表达对这极致的高度尊重。”可以说,《异象》以其作者一贯推崇的极简主义,再次重申了他的上述尊重。然而却峰回路转,深刻反思,不少诗歌直指人性的幽暗,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忧患。
整个集子中一共收录了94首诗歌,整体气质浑然合璧,明净、清冽、纯粹,如同散落在田野山间的雏菊, 自有一种天然情态 ,但这简单的身后其实是深不可测的涵义。 林保留了早期诗歌中的“眺望”姿态,或许是因为受到祝福的缘故, 这“眺望”少了几分当年的怅然,而多了几分渴盼和感恩。他在眺望中坚定,并在眺望中默然敬畏。
林于遣词造句极有恩赐, 常常有别出心裁的表述;文字充满韵律,富有音乐的铿然美感。
不得不提,虽然林依然喜爱着他所擅长营造的黑白色调,但暖色开始更多地参与进来,总体色调变得明丽可喜,且别具剔透之美,仿佛所有的句子都被慈爱的阳光充盈。可以说,如今的他找到了真正的聚焦点, 是谁成就这一桩异象?唯独造物主知晓。
(上述内容简介取材自小岳为本诗集所作的精彩书评,在此致以深深的感谢!)
推荐语:
是甚么既能审视那茫茫的苍穹和万物,又同时回味着逝去的童年及恋情?唯有诗。是谁在这情感私人化的时代既要坚持感受的公共表达,又无意暴露隐私?唯有诗人。是何人在不可抗拒的时光河流中,幻想着岁月的显形?唯有诗人中的诗人。和生用他的诗伴随着我们人生漂泊的旅途,他是诗人中的诗人。
——观涛、青峰
林和生一直是我敬仰的老师。在这样一个物质的时代,人们问:诗歌有用吗?诗人林和生做出了自己的回到:对我有用足矣!这诗歌其实是荒谬世界我们内心的荒漠甘泉。
——阿信
“他的天空突然起了涟漪,又穿透枝叶的惊涛骇浪,她不眷顾也不抬头寻望,她的芳名孤单,倚着往事的山崖。”——早上读和生老师这首诗,突然感受到汉语文字的奇美!
——阿信
昨天收到小琼寄来的林和生先生的诗集《异象》,睡前读了部分,突然觉得,所有的《异象》里的诗带来的意境和心灵的况味那么的像台湾的蒋勋先生的《孤独六讲》!很少能够在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完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的两本书里撞到这样相同的感觉。就好像在读一个灵魂的A和B两个面一样。他们都是关注灵魂的人。
——心理咨询师 北燕
林和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作家、翻译家、心理学家。
著有《犹人卡夫卡》《绝望的一跃:孤独天才克尔恺郭尔》《文翁石室:科举制与文官制度的摇篮》《林和生诗集》《悲壮的还乡》;译著有《死亡否认》《丧钟为谁而鸣:生死边缘的沉思录》《拒斥死亡》《分裂的自我》《论人的天性》《爱的艺术》等,曾多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和“《书屋》读书奖”。
《凡高传-——-在人性的麦田深处》被评为“2015年度推荐给重庆青少年阅读的100本好书”。《绝望的一跃》一书被中国盲文出版社译为盲文再次出版,真切地为盲人朋友奉上了一部史诗般的精神佳作,阅读时能透过他精妙的文笔真实感知、体悟孤独天才索伦•克尔恺郭尔的人生故事。诗歌《苍茫时分》入选《力的前奏——四川新诗99年99家99首》。
诗与罪——《异象》序 1
天空的深处 1
旷野的日子 3
雨中时刻 4
黎明异象 5
芦苇,或永恒的场景 7
旷野话语 9
父亲的绽开 11
起风了 13
目光深处 14
孩子与大山 15
歌声与园子 16
夜途 17
祭祀 19
信 20
带血的名字 21
异象 23
成了 25
风暴的心情 26
火马车的先知 28
城河女巫 30
他的雨 32
林莽中 33
一无所有的人 35
今夜 37
月光的模样 39
1795年12月9日 40
宗祠与雅歌 41
语气 42
猎人 43
怜恤与恩典 44
梦的窗棂 46
楸树和大海的处子 47
五月花变奏 48
老虎和天气 49
城堡与童话 51
自己的天空 52
哀歌 53
短歌 55
她的风暴 56
海的异乡 57
鸟、大地与天空 58
沉默。或者死者的声音 59
她,以及另一些人 60
海的孕育 62
离去与归来 64
俯瞰与眺望 66
夜色的螽斯 68
那人 69
愿景 71
火中橡树 72
人子与负疚 73
池塘 74
建筑师的祖国 75
大师 77
画家的大丽花 79
丽人 80
帕特瑞克在他家乡的时候…… 82
阵亡者 84
孩子与韦师 86
心事 87
一瞥 88
患难,或一个人的石库门 89
悲痛 91
群山的酝酿 92
语式 93
树影 94
青春 95
夜行者 96
比喻 97
另外的墓园 98
乡愁 99
诗人 100
当•富内维尔 101
忘却的风景 102
海途 103
灰色地带 104
它 105
影子 106
她用猛烈的琴声…… 107
故事的复调 108
日常生活 109
小园夜事 110
她说…… 111
案发现场 112
往事 113
她 114
父亲往事 115
空旷,以及寅晨的走向 117
他 120
玫瑰花的忘掉 121
岸 123
鱼 128
老宅和夜晚神秘的预兆 132
挽歌 135
异象的复调——《异象》后记 143
诗与罪——《异象》序
一首诗是一座巴比塔。
一首诗,从自身向外眺望,端详着世界的模样,虽未亲睹恐惧的汁液,却读懂了欲望之花,一朵美丽的情结,纠结绽放如远空的星涡!一首诗知道,这其实正是自己。
一首诗是一棵生命树,结满危险的智慧果。一首诗是四月的山梨花,是这棵树在山垭上的影子,摇曳着阳光的风铃,从黑土深处,愈益无声地喧哗,升腾,邂逅怒放的苍穹,再回到梦一般的地面。一首诗是后园的樱桃树,午夜里听见客厅墙上的吉他,被老鼠拨弄得铮铮微鸣;当然,一首诗也冥想着大河上那棵年青的槲树,无由分辨波光或曦光的明灭,挟裹着精湿的暴雨的记忆,垂首黑暗,谛听着岸与夜……
一首诗是梦呓中的巴比塔,梦见自己肉身成言,也在自言自语中言成肉身。一首诗在拆毁中建造,在建造中拆毁;望眼欲穿,却只看见自己瞳仁的影子。在亲爱的瞳仁中,一首诗看见异乡的故土、陌生的知己、离去的归来……从牙痛的天空深处!就着那爿天空,一首诗从开始结束的地方结束开始,最终身不由己,还是悄悄抽走了诗人寄存的小花裙……
所以,一首诗也是一个十字架,一个罪的样式,一个吊诡,一个悬置,一个穿插和交叉:诗与人,人与人,人与自己,自己与诗,创造与被造,自由与捆锁,欲望与恐惧,罪与忏悔,救赎与恩典,大地与天空……
你无法抵达一首诗自己的天空深处,除非一首诗是另一个你。晨昏莫辨的时分,一首诗醒来,你已然睡去。你沉入夜色,以为睡在安全的里屋,床榻温暖,被褥馨香,台灯低护着枕边的静谧,听任四下善意的梦絮,在缄默中悄悄走动……不!你呀!你其实睡在霜寒的露天,湿冷的地面!在先前曾经漂流的旷野,你俯身躺卧,前额枕着手臂,沉沉睡去。而那首诗正在守夜,从篝火中拾起一根燃烧的柴枝,端详着自己最亲爱的人……直到鸡鸣升起,就起身到一旁痛哭,从东方,大地的轮廓渐渐显形,十字架的剪影,提醒着诗与人的相遇与告别……
“……回去吧,后来的人们/……/我有无尽的黄土/ 但有一条河/会使你多一条路/有一种爱/会使你多一层悲凉……”
但是,有两条河流进了诗的黄土地。
那在黎明前的暗空闪烁的,会是什么样的河呢?
从飘悬空中的目光,你看到大地无垠又渺小,两条河被微亮晨曦映现的闪光,几乎无法看见。天色太沉重啦!即便有黎明清辰静寂的暗淡,心头仍是那么地绷紧了飘忽的、渺远的、难言的怅然……
一首诗倒下,带着你父亲的牙痛,以及你自己的牙痛;用沉思般的咀嚼,念诵着你母亲的小名;就着诗班的吟唱,默祷电光石火的爱,如死之坚强,嫉恨如阴间之残忍……那么,当另一首诗朦胧醒来,你自己的又一个黄昏也悄然而至,携着月色进入采石场深处。一旁那幢房子,最高一层仿佛灯光闪动,一扇窗突然亮开,一个人恍惚现身,从那么远、那么高的地方,猛然探出身子,双臂远远伸出窗外……他是谁?是某位至爱亲朋?或者,一位陌生的好人?是同情还是求助?是单独一个人?还是所有的人全在?……
罪是诗的星空。或者毋宁说,罪是诗的眺望。今夜,从每一幢建筑的顶楼,星空铺陈开来,又在失神的目光中黯淡下去,有如一朵春花的凋谢。今夜,就在今夜,如果那道危险的暗流,能有进路蜿蜒回旋,那么,就会有闪电般的霍然谢忱,用一刹间永恒着的剪影,照亮另一片旷野(!)的风貌。树,或者稀疏、散落的灌丛,草群,如果有可能,甚至是大森林厚重沉暗的边缘(如果有可能!),都会在那一刹,哗地亮开总是喑闭着的眼神。所有那些形体,本来一直挣扎在湿漉漉的空气中,濡染着滑腻的灰尘,在那一刹,就会霍然如洗净,不再流离,重新回到久已淡忘的年头……
另一篇:《异象》诗歌赏析
“他抬头望了望青山,/好像一棵陌生的树影,/波光细小,透过草丛隐隐闪亮/他必须这样想象自己的家……”,与余光中《乡愁》一诗相比,林和生这首《乡愁》也没有直接使用思念的字眼,而是通过具象去写抽象,通过思维的桥梁和假借手法述说作者的思念之情,这样抽象也就可感可触了。我不知道林和生为何许人物,但我惊奇于林和生高超的诗艺。
在另一首写汶川大地震的《悲痛》一诗中也具有同样的效果:“向你的天空,我只看到橄榄枝的一角,/低垂着叶子的剪影,在静默中/霎动着无数眩目的瞬间,亮得刺眼,/而无法像微风穿过破碎的思绪/轻轻揉进清凉的、傍晚苍术的气息,/就这样让黛紫的远山愈渐苍茫,/新月般浮现在寥寂的、无言的东方。”作者虽没有直接写啜泣,没有直接写眼泪,但读者看到的是比啜泣和眼泪更大的悲伤。这正好印证了人们通常所说的痛到灵魂深处是无言的。林和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诗人,我读到他的好作品大都写于新世纪初,看得出与诗人的精神状态有关,这种状态大都处于绝对自由之境,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捕捉到生命的神秘讯息,也最容易契入宇宙的真如之境,《小街》写道:“寅晨的风默默消涨,/自言自语,似乎不懂神秘的默示,/回忆是无边黄沙漫卷的途程,/打动悲哀的年轻人,未被时光/浸洗的人,在冥想的窗口,/聆听千年古树的吟说,/在广大绿夏的天井里海一样哮响……”
——诗评家 巴山丘庄
《异象》诗选( 12首)
文/林和生
1. 旷野的日子
枯骨等待旷野的日子!
他眼泪默默往下淌……
她的劲歌盘旋向上,
并非火焰的手,从湖面
挽起他们潮湿的回声。
他们的旷野不属于她,
沉黑的山头乌云环绕;
暗夜敞开山川的客厅,
枯骨铺陈,
冥想漂流的方向,
渐渐点燃山头的黎明。
2012.5.9
2. 雨中时刻
他下着明净的雨,
穿透一小片温柔的云翳,
在山野的绿心的深处。
几乎灌丛般的一小片,
又像内陆风暴的使者,
在雾气中
留着苍穹的模样。
所以他目光清彻,
在雨中意念着一个时刻,
想起亮澄澄的远方
在天边徜徉着,
提醒每一位陌生的路人。
2012.5.2
3. 黎明异象
像一棵树,他从未说过,
就长成另一棵,
留下金合欢的忧伤。
风,隐隐作痛,
吹过她思忖的园子。
她的父亲总要回来,
否则就没有淡蓝的溪霭
垂想远山黛紫的时辰。
像一条河……她从未说过;
她的父亲从昨天走过,
带回一棵树的平安;
留给她整整一夜的童话,
让她去守候大河的黎明。
2012.4.1
4. 芦苇,或永恒的场景
1.
芦苇在风中已经折断了!
多么猛烈的风啊!
他说:“压伤的芦苇……”
压伤的芦苇在泻湖的岸边,
冥想荒古的月亮,
默念一道山岬的名字,
“像是在天边
撒播晨昏不辨的云……”
2.
风不知何时止息了,
静静地,等待着夜,
惦记着惊心动魄的剪影;
永恒的树枝,
渐渐浑然……
2012.3.27
5. 异象
山泉旁,有人表情肃穆,
用竹筒汲水;
在歌声的尽头思忖,
与大厅的人不相称;
也不是琴手脸上的认真,
却在苏木琴弓上沉默了。
麓坡的城畔和瓦屋,
深院中的井,寒星寂寥;
等候的人孩子般迷茫,
这里,还有那里……
诗人吟诵死人河,
一并溯流而上,
连它赤身露体的人。
他做吗?他不做?
他的脊背苦痛,
写满荆棘的名字;
他缺乏?他不缺?
他收藏大海,甚至春天,
……所以默默无语。
但是能听见。歌声中
他天色稀微;
从未想起过,
连自己早也忘记。
所以他们眼神忧郁,
透过窗子,像他的风铃
叮当作响。他终归会意,
留下晚霞
给他们眺望,
沿剪影的大海愈行愈远。
2011.8.28
6.成了
谁带一朵三月晚霞给她?
天色嫣幽,空山青溟,
看见她悄藏的笑靥。
窗前烛枝静谧。漫天眷念
如桃花胭红,纷纷扬扬;
她的香车在归途上。
2010.3.12
2011.8.22
(赖雨(1963-2010.3.10)姊妹,一位除“脑筋和眼睛”外,几乎全身瘫痪的重症残障人,作家,诗人,心理咨询师。凭藉不可思议的爱心,赖雨姊妹反过来帮助了成千上万的正常人。2010年2月28日,赖雨姊妹与家人一道,从自贡赴成都龙泉驿观赏桃花,返程时突遇车祸,3月10日辞世。在她留给世界的遗物中,包括这样一篇祷告词:“感谢主给了我生命,虽然它是残缺的,但它荣耀了你的伟大和神奇。感谢主看顾了我的生活,虽然它经常有不顺利不如意,但都在你的怜恤下平安的度过了。”(赖雨,《我的祷告词》)
7. 那人
在春风中独自颔首;
又像远山剪影的沉思,
冥想万顷绿野
兀自铺陈着暮色,
霎动尘沙般的密语。
偶尔悄坐谁床前,
芷草的窗外月光如水,
在泥土的荫凉中出神,
思忖城郭的夤夜……
于是回到无人的前厅;
月色依然,却并不是
哀痛的主人——
春天守住春花的忧愁,
又在寒冬腊月
漫天飞舞
2010.4.8
8. 悲痛
向你的天空,我只看到橄榄枝的一角,
低垂着叶子的剪影,在静默中
霎动着无数眩目的瞬间,亮得刺眼,
而无法像微风穿过破碎的思绪
轻轻揉进清凉的、傍晚苍术的气息,
就这样让黛紫的远山愈渐苍茫,
新月般浮现在寥寂的、无言的东方。
2008.6.11
9. 青春
她来这座城市已有愿景般的光荫,
槲树悄悄开出花来,
柔和的四月,细雨露湿了玫瑰,
瞳仁放出细密的光辉,她突然发现
一棵树影中视如己出的阳光,
目光悠久地聚敛,一瞬间
再次打开,年轮的质地
从掌纹散发摩莎的清香,
她不需要知道夜莺带血的啼鸣,
美丽,高亢,在风中盛大。
2007.7.6
10.暮色苍茫
哦,暮色苍茫的时辰,
这旷野上怎样流连呢?
那是悲凉的时光。
夜色缓缓剪灭人群和山的身影,
人群弯腰拄立,
整齐睡去。
山缄默,那是理解或忘却吗?
我们和天空交融,
又开启黎明。
11.乡愁
他抬头望了望青山,
好像一棵陌生的树影,
波光细小,透过草丛隐隐闪亮,
他必须这样想象自己的家,
一大片仿佛来自天上的汪洋,
然后看见午后之城的喘息,
海的远方,雪原上
红松的远方。
2007.5.27
12.离去与归来
“拉扯在一起了!”
穿斗篷的人自言自语,
“而且,从未分开过……”
斗篷的黑暗
降下来;内心的黑暗
在斗篷的黑暗中踉跄,
一道昏天黑地往前抢,
“提示了荒野的力量!”
但在他客厅里,
羊羔、牧杖
连无缝的衣裳都沐着光,
“……连暗夜和荒野!”
异乡的脚步
谛听着黎明。
2011.1.22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