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开本/介质 | 页数/字数 | 印次/印张 |
---|---|---|---|---|---|---|
9787208122086 | 【美】罗杰·奥尔森Roger Olson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4-4 | 16 |
【内容简介】
基督教神学思想史讲述的是上帝的救恩故事,这个故事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情节、趣味盎然的人物和激动人心的观念。奥尔森将两千年的神学思想史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在神学思想史领域立下了一块丰碑。该书荣获《今日基督教》杂志“2000年度好书奖”、2000年美国基督教出版联盟“神学图书金奖”、《基督教历史》杂志“基督教历史类好书奖”,成为历史神学的通用教材。
【读者对象】
在基督教神学和历史方面未受过启蒙教育的平信徒、神学生,以及有意要在历史神学上“再充电”的教师和教牧人员。
【专家推荐】
一座丰碑!本书可读性极强,是基督教神学思想史的有益向导,颇受欢迎。
——布洛伊奇(Donald Bloech),
杜比克神学院神学教授
奥尔森以讲故事的方式为古老而美丽的历史神学穿上了时髦的新衣,并使之向当代读者说话。
——雪莱(Bruce Shelley),
丹佛神学院教会教授
【编辑推荐】
这本书(北大出版社版)于2003年出版后,深受欢迎,已经重印达五次之多。它打开了许多人的神学视野,由于奥尔森讲述的神学思想史是上帝的救恩在历史中的展开,有人甚至因为读这本书而信了主。
——游冠辉
【台湾校园出版社繁体版推介】
三个特点使本书在许多看似相似的神学史著作中显得卓然出众,使大多数基督徒都能体会风檐展书读——在扉页中与古人神交的乐趣。
其一,以叙述故事的方式呈现神学历史
虽没有坊间小说的情节,但对形成各国信仰特色的事件、运动,思想沿革中的传说掌故,娓娓道来,读之倍觉亲切。
其二,以大处着眼的功力呈现精彩片段
要以如椽之笔,书尽每个神学派别在历史中的发展,这是撰史者胸中蛰伏不去的花豹。面对这个挑战,深谙教会历史长河之堂奥的奥尔森,以重大的神学发展为主轴,九个重点贯串了两千年历史。
其三,以救赎宏恩为主轴,会通五花八门的神学派别
借着近百位粉墨登场的神学家,作者不断的强调他对救恩的关注。作者提醒我们:历史的主轴在于救恩——救恩的实底、救恩的发展,神和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都为要使神的救恩得以实现。
神学课本给人的印象是艰涩而深奥,如能有一本有趣而可读性高的神学思想史,肯定对基督教教义的推广有帮助。本书虽名为《神学的故事》,其论述绝不含糊马虎,有思想史的恢宏体制,也有神学论述的深度。更可贵的,本书以亲切易读的语句与读者相见,缩短了一般人对神学书籍的距离。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重要的事件及名词,本书都加上解释,特照顾初入门的读者。因此,本书适合平信徒自我研习,神学生进修及教牧参考。
——中国神学研究院 博士
【读者简评】
读完《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后明白了一些道理,感触也很多,记录如下:
1、信仰了以后,寻求对上帝的理解就是神学,神学真的很重要。我们不但要信,还要知道我们信的是谁,而读神学、学习神学可以知道前人寻求对上帝理解的历史,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我们的许多观点其实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痕迹。
2、神学的许多内容是在与各类异端思想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耶稣基督的神人二性、三位一体等看起来非常枯燥的神学名词的背后原来有着重要的历史性的原因。
3、一般学科的研究者在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前,需要对以前的观点学习整理,而我们基督徒,同样也需要这一点。对绝大部分基督徒而言,我们对于圣经的正确或者错误的理解已经很难超过前人的范畴,如果我们仔细地研究和学习前人的著作,往往会知道我们的困惑前人已经有了,而我们对于圣经的有些理解不过是犯了前人犯的错误。就我在本书中看到的而言,这包括了灵意解经、自然神论等。
4、我们的智慧离神的智慧实在是太远,我们必须要多认识神,但理智认识神又是不够的,同时我们的罪性又会妨碍我们对神的认识,所以认识的过程中往往会犯各样的错误,这时真需要我们更加的谦卑,多祷告,求神引导。
毋庸讳言,中世纪的天主教会犯了很多错误,但是在归正以后,新教也是不完全的,依然是在不断地纠偏、纠偏过头的过程中,甚至犯的错误并不比天主教少多少,自由派神学本身就是在新教中发展起来的。
——管汝平
奥尔森(Roger Olson),美国贝勒大学特鲁伊特神学院基督教神学与伦理学教授,《基督教学者评论》编辑,曾任美国神学协会主席。著述颇丰,国内已出版他与格伦斯合著的《二十世纪神学评介》、《谁需要神学》。
序言
引言 讲述基督教神学的故事
第一部分 序幕 2世纪基督教思想的冲突
第一章 三个制造混乱的异端
第二章 使徒教训的回声
第三章 护教者为信仰辩护
第四章 爱任纽智抗异端
第二部分 换场 3世纪神学的张力与转变
第五章 北非思想家站在哲学天平的两端
第六章 奥利金留下令人头痛的遗产
第七章 西普里安力倡救恩与教会合一
第八章 基督教会采取联合行动
第三部分 转折 三位一体之争
第九章 基督的神性之争
第十章 尼西亚信经的确立
第十一章 阿塔那修顽强捍卫“本体相同”说
第十二章 卡帕多西亚教父确立“三位一体”教义
第四部分 插曲 基督位格之争
第十三章 安提阿学派与亚历山大学派之争
第十四章 聂斯脱利与西利尔的一性二性之争
第十五章 卡尔西顿定义保护了神秘的奥秘
第十六章 基督论争辩的余波
第五部分 分裂 东正教与天主教一分为二
第十七章 奥古斯丁宣告神的荣耀和人的败坏
第十八章 西方教会成为罗马天主教
第十九章 东方教会成为东正教
第二十章 大分裂造成两个传统
第六部分 换景 经院哲学带来神学的春天
第二十一章 安瑟伦与阿伯拉尔的神学思辩
第二十二章 阿奎那:天主教神学的典范
第二十三章 宗教改革先锋挑战经院哲学
第七部分 转捩 西方教会的宗教改革与分裂
第八部分 换装 新教神学的多元化
第九部分 变奏 自由派与保守派对现代性的回应
尾声 永不落幕
缩略表
附注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后记
神学的重要性
尽管许多现代读者认为,读历史简直味同嚼蜡,但是故事永远都深受读者的青睐。然而历史却是由故事构成的。就这个意义来说,故事当然不是指杜撰的小说或者寓言,而是指“叙事”。所以,讲述历史就是述说故事,也就是述说(但愿尽可能做到准确无误)塑造文化、宗教与国家之人的叙事,包括他们的事件、运动、观念与生活。
基督教的神学历史,当然可以而且也应该当作故事来述说,因为其中充满复杂的情节、感人的事件、有趣的人物,以及令人拍案惊奇的观念。所以,本书抱有一个志向,就是要把神学的故事说得精彩绝伦,让每个次要情节都发挥得恰到好处。
有一条脉络贯穿整个基督教神学的故事,把许多故事串联起来,成为基督教思想发展的单一大叙事。这个脉络就是,所有基督教神学家(无论是专业或业余的神学家)对于救恩的共同关怀:神赦免与更新有罪人类的救赎行动。当然,这个故事从头到尾,都会有其他的关注粉墨登场,但是认识并正确地解释救恩,似乎是构成其他关注的基础。有一位现代的神学史家观察得很正确:“对于一位神学家,救恩论(救恩的教义)通常是他打造其他教义的基础。”因此,基督教神学故事就是基督徒反思救恩的故事。这个故事当然也包括对于神与神的自我启示、耶稣基督的位格,以及其他许多与救恩相关信念的省思。但是基本上,这一切都与救恩有关:救恩是什么、如何发生,以及在发生的过程中,神与人扮演什么角色。
在基督教教义发展的形成与改革阶段,这个救恩关怀更是显而易见。大约在公元300至500年之间,人们就神、耶稣基督、罪与恩典等基督教信念展开激烈的论辩,这些论辩占据了早期教父的所有注意力,主要都是为了捍卫与保护救恩的福音。在16 世纪发生的基督教国度与神学之分裂,以及促使欧洲新教与罗马天主教改革的因素,主要也是因为对于福音具有不同的诠释。在其他的时期,当教会领袖与神学家争辩其他问题,并绞尽脑汁寻找答案之际,救恩的课题,例如:救恩所牵涉的范围,以及最好如何保卫与保护救恩等等,则隐匿在背景之中。然而,即使在这些时候,我们也可以察觉救恩关怀的回声,透过神学的思考与辩论反复地来回激荡。然而,若把每位神学家与神学故事的纪元事件,都硬性贴上“关怀救恩”这个主题,并不是很恰当;所以,在有些时候,这个主题在叙事中是非常凸显的特色,但在其他的时候则几乎消失于无形。
但是神学呢?正如对于历史,许多现代读者都受到制约,认为神学也是枯燥、乏味、不切实际的学术,并且与一般日常生活,甚至与基督徒生活都风马牛不相及。葛伦斯与我合著的一本书中,曾经想要矫正这个错误的印象。只要基督徒(或者任何人)想要以有条有理与智慧的方式思想神,那么,神学是无可避免的。神学不仅是必然与普遍的,也是可贵与必要的。若是对于救恩福音的意义(就是构成神学的要素)没有正式的思考,福音很快就会让位给纯粹的民间宗教,会失落所有的真理信念,以及对教会与社会的影响力。我建议,不相信神学之重要与价值的读者们,阅读拙著《谁需要神学》。
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为各种层次读者而写的基督教神学与思想史,基督教历史也多得无法胜数,坊间到处都买得到。本书当然不是要取代任何既有的著作,只是想要对这个著作系列提供一点新贡献。本书也不会自诩具有任何独到之处,我只是想说,在针对这些主题所写的著作中,很少是对于基督教神学的历史与发展所知不多的一般基督徒大众(也就是以前与基督教神学的历史、发展从未接触的人)可以轻易上手的。这本书的目标对象就是在这方面未受过启蒙教育的学生,以及有意要在历史神学上“再充电”的教师。此外,这本书也不会冒充具有学术研究的味道,亦即根据原创性研究出崭新的见解,或提出学术辩论的提议。这本书乃是对于基督教历史神学最精彩部分的中肯调查研究,写给以前对于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连最粗浅的一点认知也付之阙如的读者。
那么,我希望本书竭尽一本历史神学著作所能做到的地步,尽量使读者觉得平易近人。本书尽量少用神学的专用语汇,而且在无法避免的情形下,所有的专有名词都会在它出现的上下文中,加上清楚明白的定义。虽然主题的素材是观念(信念、教义、理论),本书却想要使观念与具体事件、真实人物结合起来,并且把这个观念有何重要性、如何发展出来,尽可能解释得透彻明白。这常常是因为对于何为正确的基督教信念与属灵观,有争论与冲突。从来都没有任何基督教教义是无中生有、凭空发展出来的。每个信念,无论是公认为“正统的”(在神学上是正确的),或者“异端的”(在神学上是错误的),都是因为有一个挑战造成的。这个挑战可能是,在一个宣称是基督教的信息里面对于福音的扭曲,或者是违反圣经或者抵触基督教真正信仰的流行信念或灵修方式。此外,也可能是非基督教的哲学或文化信念,促使基督教思想家加以回应,从基督教资源中提出比较优良的替代方案。
无论如何,基督教神学故事,并不是住在象牙塔里的专业思想家幻想出来,用以折磨单纯基督徒的隐晦与思辩的教义。我并不是否认,在基督教历史上有时会发生这种情形,但是我想要证明,与流行观念正相反,每个主要的基督教信念,都是起源于迫切与实际的原因。即使好像:“在一个针尖上可以有多少个天使一起跳舞?”这样一个似乎很无聊费解的问题,基督教思想家的辩论,并不只是用来打发时间,或要表现他们何等博学多才而已。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探索非人类的(例如天使的)灵性存在的本质,来驳斥他们是占有空间的物质存在之观念。基督教神学故事有一个著名的(或声名狼藉的)传奇说,正当回教入侵者打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廷)的城门,完全摧毁一度很强大的基督教帝国时,东正教传统的主教与神学家在君士坦丁堡大教堂里面,正在为这个问题争辩得面红耳赤。无论事实真相如何,都与我的重点没有关系,因为我的重点全然在于:所有辩论过的问题、发展出来的信念,都是其来有自,绝对不会无缘无故产生的。
不可否认,有些神学的辩论与发展,比其他的神学具有更名正言顺的理由,但是读者们请勿因为本故事里的某一观念,乍看似乎有点思辩性或不实际,就认为这观念是无中生有的。本书所叙述的多数故事,都是由张力、冲突和争论等构成,但故事后面的背景是似乎很思辩性的观念,诸如:神性的三位一体(三位一体教义)、基督本质(人性与神性)的合一。甚至在圣经里,信念也不是讲述得很清楚明白。而且,当早期教会(4世纪和5世纪)的主要思想家,在发展这些信念的时候,基督教圣经正典也正在鉴定与成形的过程中。
为什么如此专门,但又重要无比的基督教教义,会发展出来呢?当然并不是因为基督教早期的主教与其他领袖无所事事。这个理由完全是:会彻底破坏福音的、对于神与耶稣基督的观念,很快地窜升起来成为热门的话题,如果得到广泛的接受,它们就会形成与众使徒所教导并传给初代教会不同的“另类福音”与不同的宗教。几乎每个情形都是因为有人认为福音面临危险,因而把教义提出来、发展出来。
今日,我们已有三位一体与耶稣基督神人二性的教义,并且大多数各自为政的基督教教派,也没有经过多少争论就接受这些教义。事实上,许多教会即使对这些教义所知不多,也把它们视为理所当然。然而,在早期教会中冒出来、促使教会发展这些教义的大多数错误观念,在今日仍然健在并且很活跃,有时就在正式承认三位一体与耶稣基督神人二性的教派里面,有时在所谓的异端里面,以及在基督教边缘的自由派与自由思想家之中。教会若认识这些与其他重要的基督教信念,如何、为何发展出来,并且如此精确地定义出来,就可以帮助教会避免现在的疏忽,与最终沉沦的可能性。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