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开本/介质 | 页数/字数 | 印次/印张 |
---|---|---|---|---|---|---|
9787510427831 | 【美】杨腓力(Philip Yancey) | 新世界出版社 | 2012-5 | 32 |
欢喜读旧约?
上帝也像任何一个坠入情网的人一样,不断地表白,渴望得到你的响应。
让我们和杨腓力一起喜欢上读旧约,读出更多惊叹!
“旧约篇章犹如不止息的鼓声,自始至终说到这个世界是围绕着上帝运转,而非我们。”
旧约深奥?杂乱?不合时宜?对旧约所有的逃避和排斥,杨腓力都有过。
作者出于读《圣经》旧约时真实的怀疑和挣扎,以普通读者的立场尝试探寻旧约写作的原委,从看似矛盾、困惑、感伤或玄秘的文字中,寻找到了在纷乱的旧约世界之上上帝亘古不变的爱和恩典,以及真实如今日的神人关系。
《约伯记》中的苦难,《申命记》中的伤感,《诗篇》里令人困惑的矛盾,《传道书》中智慧的奥秘,“先知书”里先知的挣扎和上帝的回复……都曾令作者感到好奇或困惑,也成为本书探寻旧约恩典之途的线索。
本书不是辩道或护教作品,也不是对文本进行文学或考古批评的著作,而是自我探索的作品。当我们带着各类疑问进入旧约世界,许多问题都将变成我们的自我追问。在一次次的探索和追问中,我们不断理解旧约并认识自己,也不断惊叹于上帝的深情和智慧。
杨腓力(Philip Yancey),当代美国最重要的基督教思想家和作家之一,《今日基督教》杂志的主编。三十多年来,他凭借其纯熟的文字功底和过人的洞察能力,诚实深入地探讨信仰生活中的艰难和困惑。杨腓力曾12次获得美国ECPA年度图书金奖,他的作品被翻译成25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影响了超过1500万读者的生命。已出版的有《无语问上帝》(新世界出版社 2009)、《神的杰作》(新世界出版社 2009)、《灵魂幸存者》(海南出版社 2010)、《神的形象》(新世界出版社 2009)、《恩典多奇异》(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0)等。杨腓力是Christianity Today杂志主编。
前言
01旧约值得费心读吗?
02约伯记:黑暗中望见
03申命记:甘苦交集的滋味
04诗篇:心灵点滴皆音符
05传道书:智慧的终结
06先知书:上帝的回复
07谜底揭晓前的回声
杨腓力中文简体版序言
我相信常被当代基督徒所忽视的旧约圣经,对于中国恰恰是份外有意义。旧约圣经有三分之二的内容在直接谈论一个国家——以色列国。中国也像以色列一样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时而统一和强大,却在另一刻被内战所困扰,也经历过外族的统治。
先知书中特别描述了一些可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原则。真正的危险反而是在欣欣向荣和歌舞升平之时。我们都倾向于在极度困难之时寻求上帝;却在成功之时,把荣耀给了人而想不起上帝。先知在黑暗时代说,我们忘记了上帝。
中国也有极为优秀的智慧文学的传统,因而也极易欣赏旧约中的箴言和传道书。这些书卷代表的生活很多并非以西方直线思维来呈现,而更像未经解开的奥秘。
约伯记对于像中国一样曾经历苦难和波折的国家有特别的意义。二十世纪的中国经历内战、抗日战争、严重饥荒,而近期则有地震等天灾。约伯所发的问题——为何上帝容许这等苦难,相信也能触动中国人民。
最后,我把诗篇看为我们该怎样与上帝建立关系的最佳参考。有三分之二的诗篇是哀歌或对上帝的投诉。诗人以不同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喊着“上帝呀,你没有把这世界管理好”。在旧约和诗篇中,上帝邀请我们以真面目,带着疑问、甚至投诉来见他。旧约并没有提供所有答案,这要等其后耶稣降生才能明白,但旧约已提供给我们与这位似乎时近时远、时而严厉时而恩慈的上帝相交相处之道。简言之,旧约教我们这些平凡人如何与永生的上帝建立个人关系。
《上帝的情书》前言
我觉得要为着本书没有讨论的内容向读者致歉。我写《欢喜读旧约》固然关乎旧约,不过我认为自己没有资格,也无意探讨作者、写作日期、文学与形式批判这类问题。我以一介平凡读者的立场读圣经,融入内容,想要了解作者的初衷。因为我以写作维生,因此也试图窥探“幕后”原委,揣测作者为什么用这个例子,为什么选用不寻常的隐喻,或是为什么从这里,而不是从那里开始。
我首先用一章介绍整本旧约,然后从历史书、先知书、诗歌与智慧书几个主要部分挑选了几卷书。为什么特别选这几卷呢?章伯斯(Oswald Chambers)说过,诗篇教你如何祷告,约伯记教你如何受苦,雅歌教你如何爱人。箴言教你如何生活,传道书教你如何享受。奥斯瓦尔德•章伯斯(Oswald Chambers,1874—1917),出生于苏格兰的基督徒思想家。在其短短一生中服事遍及英国、美国、日本和埃及。逝世之后他的太太将其讲道信息整理成近三十本书,其中《竭诚为主》作为每日灵修的读物,最广为人知。我多希望自己对圣经也有如此光明的把握!我选择约伯记、申命记、诗篇、传道书与先知书,并非因为从这些经卷得到生命的秘诀,而是出于自己的怀疑与挣扎。我在这些经卷中找到天路旅程的同伴。借着旧约圣经,我寻见自己——因为这个理由,我以个人与主观的角度,而非分析的角度写了这本书。
我从约伯记开始,是因为自己在写作上花了很多时间探讨约伯的问题。不少学者认为这部精彩的戏剧写作日期早于亚伯拉罕时代,可说是最古老的一则圣经故事。约伯将神人关系的核心表露无遗:一个赤身的人,独自与神争辩。旧约圣经常见一种模式:神不惜一切,宁可让人自主决定。其实,约伯记铿然有力地论辩神的不公,却被列入圣经,正突显出这种模式。
我选择申命记,因为喜欢书中感伤的写实笔调。所有的希伯来人迫不及待地准备过约旦河,进入应许地;唯独老摩西花时间思想以前的惨痛教训,以及后来更为惨痛的教训。今天我们用“过约旦”作为属灵得胜的象征,可以看出我们还是没有掌握这卷书的中心信息。有关申命记这一章,我曾写过一份不同的版本,收录在“梦工厂”卡通片《埃及王子》(The Prince of Egypt)的电影剧本中。这部片子描述摩西与出埃及的故事(有几处我照着片中情节,于圣经记载之外加了一些细节)。犹太人看了我的手稿非常不高兴。这部影片是歌颂出埃及的伟大神迹,我为什么写得这么悲观、宿命,而且充满反犹色彩?有位犹裔审稿人在一些语气强烈的经文旁边写道:“引自何处?”我一一指出,这些令他们狐疑的经文直接引述于申命记,亦即犹太人的神圣“妥拉”(Torah,指五经)。
我一直难以克服诗篇里令人困惑的矛盾。根据我的经验,最好的面对方法是写下诗篇中令你过不去的地方。在这过程当中,诗篇从我“最不喜欢”的经卷,变成“最喜欢”的经卷。从书中的众声合唱,我们看到与神相处而引发的各种信仰心声。
传道书到底是怎么纳入圣经的?特别是有段时期,我颇为认同那位入世的作者犬儒式的观点,常常想到这一点。至于先知书,我从童年起就为讲台滥解这些玄秘的书卷所害,至今还在“恢复中”。我讨论先知书,因为我想了解这些作品。
我在书中并没有讨论大家读旧约遇见的障碍与难题,略感遗憾。例如,圣经有六百处公然描述暴力的经文,很多直接与神有关联。如何将这些经文与神子耶稣传讲的非暴力调和呢?我很想什么也不写,单单讨论这些问题,不过如此一来就变成不同的作品。本书不是辩道或护教作品,而是自我探索的作品。何况,很多作者远比我更有资格详细阐述这些问题。
不过,我还是要提两点看法。第一,我发现旧约最不同凡响的一点就是它的写实手法。我读剧作《麦克白》(Macbeth)、《李尔王》(King Lear),或是看电影《教父》(The Godfather)、《拯救大兵雷恩》(Saving Private Ryan)等,面临的是邪恶、暴力、复仇的世界。我被这些作品的情节打动,因为我想到我的世界,无论是芝加哥充满暴力的游乐场,或是亚洲、欧洲的战场。孩子在学校互相开枪;恐怖分子炸飞机与建筑物;警察殴打上了手铐的囚犯。
旧约照实描写这个世界,毫无遮拦。从中你会看到激情的爱恨故事,令人发指的强奸、分尸命案,据实记载的奴隶交易,叛逆与忠贞的战争记录;并不是个井然有序的世界。骄纵的所罗门或参孙得到超自然的才能;像约伯这种真正的好人却遭遇灾祸。看到这些令人困扰之事,你或是继续追缠,或是离开置身于这些事的神。旧约之精彩正因为罗列了人的这些回应!神预料我们会有异议,而且把这些声音记录在他的圣卷。
诺瑞诗(Kathleen Norris)凯瑟琳•诺瑞诗(Kathleen Norris,1947—),美国诗人、基督教灵修作家,曾一度成为天主教本笃会修女。在她的作品《奇异恩典》(Amazing Grace)中就此问题有很中肯的看法:
近来很多人都感到生命少些什么,总是有股“还要点什么”的渴望,想要一个心灵的家、一个信仰的群体。可是他们拿起圣经读,却落得把圣经摔到房间另一边。对我来说,这却是令人鼓舞的迹象,是与圣经启示的神真正过招的好开始。其他人则轻率地否定圣经,认为里面充满了仇恨与暴力。我只希望这些人也基于同样根据,反对电影与电视以暴力作为娱乐,并且每次读报纸或看新闻的时候作个祷告。从真实人生的角度来看,圣经是本整全又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真挚地反映出或圣或俗的人类百态。圣经有太多值得我学习之处,不过我也要看清楚,自己懂的又是何其少,因此需要凭着信心,在圣经当中前往寻求神。
第二,我也从旧约探出渐进但确切的恩典之途。希伯来人活在野蛮的化外时代。他们的律法对我们而言或许太严苛,但是比起他们邻邦的法律,却轻缓多了。他们树立了战争的基本法则,并且把看重穷人与保护环境写在律法中。他们也对复仇设下限制,建造了逃城。回顾血仇血报、奴隶制度、一夫多妻的那个时代,我们要记住,神以人类当时的道德光景施行他的作为。恩典的种子——仅仅是种子而已——已经孕育在那时代的著作里了。“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耶稣对那些研读律法的人说,然后一针见血道出,“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
加尔文说:“神像保姆对待婴儿一样,以‘牙牙儿语’对我们说话。”特别是在旧约,神使用人所理解的语言“牙牙儿语”,将他的子民推向一条不同的道路。神与受欺压的站在同一阵线,并且应许将来有一位受苦的仆人,不是以暴力侵犯者的身份,而是以暴力受害者的身份施行救赎。有时,他也容许自己不认可的事发生,“因为你们心里刚硬”。其间尽管有迂回曲折,然而历史的罗盘总是朝向神子耶稣——神以人的样式所作的最终启示。在耶稣基督里,神不再“牙牙儿语”;他的话语变得清晰又宏亮。
我愿意深入探讨这些问题,但不是在这里。本书是我对令人迷眩、跳脚,同时也深得满足的旧约提出的问题,而不是答案。
有位教会历史学者说,在我们这个时代,社会自由派想要重拾福音书,灵恩派想要重拾使徒行传,福音派想要重拾书信。或许各教派的基督徒应该协力重拾这些经卷之前的旧约。我们很容易忘记,圣经有关属天启示的那段话(“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三16)是讲作者手边仅有的圣经——旧约!
警告:与圣经打交道会有危险。你以一连串的疑问开始,进入圣经世界才发现,这些问题反而回头质问你。大卫王听了先知拿单所讲的故事,忘形地暴跳如雷,却发现那则故事是讥讽自己。我读旧约,也一次又一次发现类似的情形。旧约圣经把我抛回自己深信的理念,迫使我重新检讨。梅顿(Thomas Merton)托马斯•梅顿(Thomas Merton,1915—1968),美国作家,天主教特拉普派修道士,出生于法国。自传《七重山》为其最著名的作品。论及圣经的一段话,用于形容旧约特别贴切:
总言之,圣经不是一卷叫人舒服的书——除非你太习以为常,自己把它变得让你舒服……我们可是不再对圣经发出质问,或被圣经质问了吗?我们可是不再与圣经搏斗了吗?若是如此,或许我们已经不再把读经当回事了。
对多数人而言,认识圣经理当是场挣扎:不是仅仅像查工具书一样查出意思,而是亲身面对圣经里的矛盾与骇人丑闻……
不要只因为我们不再为圣经内容惊异,或不再对圣经发出疑问,就自以为认识圣经了。
——《打开圣经》(Opening the Bible)
花时间探索旧约以后,我能够由衷地说,读旧约只会令我有更多惊叹,而不是更少。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