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梯书屋有限公司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马礼逊回忆录(上下册) 联系客服

原价
¥168.00
销售价
154.60
  • 累计销量0
  • 浏览次数3710
  • 累计评论0
首页
书籍参数
ISBN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开本/介质 页数/字数 印次/印张
商品细节

马礼逊是继利玛窦之后,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马礼逊回忆录》收录了马礼逊的日记、信件以及时人评论等,是研究马礼逊的生平和事迹必须依据的重要史料。这是国内*个《马礼逊回忆录》 的全译本,是研究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中西文化交流、近代外语教育、近现代印刷出版、近代报刊史、英美汉学史等的重要原始资料。

目录

阶段

从马礼逊出生到进入霍士顿神学院

(译者杨慧玲)

1782—1803

马礼逊的身世—父母—教育—少年性格—转变—早期学习和信仰—少年时的随笔—日志摘抄—随感—健康—结婚的想法—学习初期—威尔森先生对他的影响—母子情深—母亲去世—对牧职的思考和盼望—申请霍士顿神学院—成为一名神学生—去伦敦

 

第二阶段

进入霍士顿神学院至乘船前往中国

(译者杨慧玲)

1803—1807

1803:进入霍士顿神学院—日记节选—亲人促请他回家—与神学院学友的交往—弗莱彻先生的评价—克鲁尼博士的评价—波德博士的评价—佩恩博士的评价—加入沃博士主持的教会—次布道—日记摘选—信件摘选—偏好传教事工

1804:申请加入伦敦传教会—给父亲的信—到高士坡—致霍士顿神学院委员会的信—信件摘选—被指派去中国—中国传教事业的缘起—与克鲁尼先生的通信—给父亲的信

1805—1806:信件和日记摘选—在伦敦学习—日记和信件摘选

1807:为前往中国做安排—按立为牧师—告别理事会—理事会的《工作指示》《基督徒告诫书》—道别信—前往格雷夫森德—乘船奔赴中国

 

第三阶段

从登上开往中国的船到建立英华书院

(译者杨慧玲)

1807—1819

  •  

途经美国到中国的旅程

1807年1月31日至1807年9月8日

离开伦敦到格雷夫森德—临别布道—给哥哥的信—登船以及到纽约航程概述—日志和信件节选—海峡上的暴风雨—离别英国海岸—大西洋的飓风—援救遇难商船的船员—抵达纽约—在美国时的日志—结识格雷厄姆夫人—从纽约起程—与传教士同伴告别—西格玛的回忆—给哥哥托马斯的信—到广州的旅途—被法国战船追赶—穿越赤道—上帝相助—到达广州—致哈德卡斯特先生的信—致雷纳先生的信—给父亲的信

  •  

从他到达广州到结婚及被雇为东印度公司译员

1807年9月7日至1809年2月21日

1807:住在美国商馆—致哈德卡斯特先生的信—致沃牧师的信—致威尔森先生的信—给亲戚的信—伦敦会的报告—给哥哥的信—给S夫人的信—致哈德卡斯特先生的信—致施拉布索尔先生的信—从美国商馆搬出—适应中国习俗以及对此的看法—尝试在英国人中举行礼拜—租住法国商馆

1808—1809:人们对他的关注—与中国人举行礼拜—困窘和患病—去澳门—日志摘选—致沃博士的信—给亲友的信—回到广州,再次前往澳门—英国人企图占领澳门—日志摘选—给S夫人的信—致伦敦会的信—学习汉语—用汉语祷告—在澳门深居简出—米怜博士叙及马礼逊的处境—马礼逊先生的婚姻—被雇为东印度公司广州商馆译员—日记节选—给父亲的信

第三节

从被任命为东印度公司的译员到米怜牧师来澳门

1809—1810

1809:马礼逊先生的特殊处境—对承担世俗责任的评论—米怜《新教在华传教前十年回顾》选登—理事会致马礼逊先生的信—伦敦会1810年的报告—马礼逊先生给理事会的信件摘选—日志摘选—写给岳母的信—给一位纽约友人的信—致施拉布索尔先生的信—私人信件摘选—米怜《新教在华传教前十年回顾》摘选

1810:马礼逊夫人病情开始恶化—给友人的信中谈到他的中文学习—马礼逊先生面临的危险—个孩子夭折—孩子的葬礼—马礼逊先生的传教工作进展—他的中文译作—《通用汉言之法》的印刷—乔治·斯当东爵士致马礼逊先生的信—私人信件摘选—理事会的公务信件—马礼逊先生的回信—1811年理事会的报告

第四节

1811—1814

1811:《新教在华传教前十年回顾》节选—出版《神道论赎救世总说真本》—马礼逊父亲去世—致斯当东爵士的信—回信—伦敦会来信告诉他增派了米怜牧师—《新教在华传教前十年回顾》节选—中国禁止传播基督教的政令—致施拉布索尔先生的信—马礼逊日记摘选—马礼逊给伦敦会司库和书记的信—米怜启程前往中国—日志节选—伦敦会理事会1814年报告—报告中提及马礼逊先生取得的进展—马礼逊1814年和1815年的日志—古代经典的风格—嘉庆帝反对基督教的谕旨—致施拉布索尔先生的信—日记摘选—信件摘选

1813:日志摘选

1814:给米怜的信—米怜的传教之旅—散发《圣经·新约》—蔡轲受洗—开始印刷汉英词典—马六甲传教—英华书院—伦敦会的公函—致廷茅斯爵士的信,随信赠送了一份中文《圣经·新约》—致圣经公会的信—致益花臣先生的信—致威尔森先生的信—中国的叛乱—一位中国官员来访—日志摘选—刘师爷的观点—一位满族官员来访—儿子出生—《通用汉言之法》出版—亚轲表明了他的宗教信仰并要求洗礼—日志摘选—马礼逊夫人离开中国

第五节

1815—1819

1815:东印度公司董事会的命令—马礼逊的答复—伦敦会的公函—与中国官府的协商—致乔治·斯当东爵士的信—考虑在马六甲建立一所语言与宗教学院—马六甲学院的计划书—英国公使出访北京—使团到来—使团成员—致施拉布索尔先生的信—《创世记》译成中文

1816:致伯德牧师的信—对天主教教徒的迫害—刻字工匠被捕,活字被毁—葛先生的性格—翻译《诗篇》—英国圣经公会资助1000镑用于印刷并传播中文《圣经》—欧文牧师的来信—使团返回广州—英国使团出使北京日记—基督教与异教的比较—中国皇帝给英国国王的信—出版《中英语言对话》—咸臣夫人来信—益花臣先生的来信

1817:致英国圣经公会的信—给一位美国友人的信—给沃博士的信摘选—中国官府收缴了一部分活字和《中英语言对话》—致伦敦会理事会的信—出版《中国一览》和《中国杂文集》—致英国圣经公会的信—尼基牧师的来信—瓦特博士的来信—雷慕沙先生的来信

1818—1819:罗斯牧师、伯德牧师、斯图亚特牧师的来信—中国的语言及政策—马礼逊先生被授予神学博士—恒河域外传道团规章—恒河域外传道团遗孀孤儿基金会—基督徒的义务—对关于无私的评论—英华书院总规划书—马礼逊给岳母的书信摘选—与沃牧师、克鲁尼牧师、斯当东爵士、益花臣先生、雷慕沙先生、克鲁克牧师、贝尔德博士的信—伦敦会报告摘选—普里切特牧师的来信及回复—伦敦会来函摘选—哈德卡斯特先生去世—汉基先生和雷纳先生的来信

第四阶段

从创立英华书院到重返英国(译者杨慧玲张蓉斌)

1819—1823

第六节

1819—1821

1819—1820:完成《圣经》中译—与家人、宗教界人士以及学者的通信—中国的穷人状况—葡萄牙人中的穷人状况—澳门的医馆—致雷纳先生的信—致雷慕沙先生的信—致贝尔德院长的信—马礼逊夫人回到中国—致汉基先生的信—法考尔上校的信—亲友信件选摘—英华书院的章程、状况与资产—米怜牧师来信—书院规章—书院课程—马六甲印刷所出版的著作—马治平先生对书院的评价—特选委员会来信—米怜牧师来信—洛迪奇斯公司来函—李文斯东先生论植物学—沃塞斯特博士来信—普罗德菲特博士的信—奥利芬先生—米怜牧师来信

1821:马礼逊夫人去世—奥利芬先生的信—克劳米林先生来信—罗斯牧师来信—斯当东爵士来信—伯德牧师来信—英国圣经公会来信—伦敦会来信—美国圣经公会赠送马礼逊博士《圣经》—宾汉姆牧师来信—圣彼得和圣保罗港总督理克兹先生来信—罗斯顿先生的信—美部会来信—米怜先生来信—杰克斯牧师来信—阿美士德爵士来信—斯当东爵士来信—海恩先生来信

第七节

1822—1823

1822:论杀人案—伶仃的命案—咸臣对马礼逊博士才能的评价—马礼逊的子女返回英国—给哥哥詹姆斯·马礼逊的信—米怜博士的来信与答复—哈特曼来信告知米怜博士亡故—致圣经公会的信—致福音小册会的信—给S夫人的信—给嫂子詹姆斯·马礼逊夫人的信—致在华基督徒外侨的一封公开信—莫特洛克先生来信—马西森先生的信—斯当东爵士来信及回信—广州火灾—给伦敦会的信—给汉基先生的信中对在华传教初15年的回顾

1823:访问马六甲—新加坡书院奠基—奠基演讲—到马六甲的旅途—对赫尔先生询问的中国人赌博一事的答复—莱佛士爵的来信—G.F.M.论鸦片贸易—给哥哥詹姆斯的信—致雷纳先生的信—莱佛士爵士来信—克劳福德先生来信—柯利牧师来信—咸臣先生来信—致伦敦会司库和书记的信—马克斯韦尔来信—法考尔上校来信—斯当东爵士来信及回信—致特选委员会主席及委员的信—返英旅途日记—福瑞牧师及菲利普牧师的来信

第五阶段

1824年回英国至1834年去世

(译者梁跃天杨慧玲)

1824—1834

第八节

1824—1826

1824:到达英国—给克鲁尼牧师的信,谈到他的中文藏书—斯当东爵士来信—马礼逊博士觐见乔治四世—皮尔先生来信—萨姆纳牧师的来信—东印度公司的款待—致斯当东爵士的信—到访纽卡斯尔—公众集会上献礼—巴特沃思先生的演讲—圣经公会的庆典—格里姆肖牧师来信—中国人的道德状况—论行善—英华书院的学生作业练习—访问巴黎—斯当东爵士关于他的中文藏书来信—访问爱尔兰、苏格兰—提交给伦敦会的建议—致塔恩牧师、雷纳先生的信—马六甲散播书籍的数量—论大学的汉语学习和研究—他的第二次婚姻—阿美士德爵士来信

1825:成立语言学会的倡议书—成立语言所—编写《中国杂撰》—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拜会斯当东爵士—致汉基先生的信—论英国对汉语语文的冷漠—一位匿名者的评论—伦敦会来信—塔恩先生、雷慕沙先生、兰达福主教、克拉克牧师、普里切特牧师来信—福音小册会的决定,语言传习所的决议—哈洛克牧师来信—汤利来信—斯当东爵士来信—西沃德来信—菲利普斯来信—杂评

1826:离开英国前在霍士顿的告别演讲—格雷夫森德的演讲—收到斯当东爵士赠送的珍贵墨水瓶架之后的信

第九节

1826—1834

1826:登船去中国—途中工作—在马德拉登陆—船上的暴动—致汉基先生的信—在安吉尔登陆—与麦都思见面—到达新加坡,新加坡书院的状况—会见书院其他理事—到达中国—见到梁亚发,他关于基督教的著作—致英国圣经公会主席的信—致福音小册公会司库和委员的信—综论—私人日记—湖南水灾—给英华书院的赠款—中国的绑架案

1827:他的部分书籍被烧毁—评论希腊、罗马诗人—《广州志乘》创刊—私人日记续登—特选委员会向公司董事会举荐英华书院—论基督徒的献身精神—费希尔先生来信—伯恩牧师来信—对新加坡书院的评论—给柯利牧师和基德牧师的信

1828:私人日记续登—美部会来信—梁亚发信件节选—致斯当东爵士的信—致皇家学会《亚洲杂志》编辑的信—一位日本译者把他的汉语词典译成日语—给哥哥詹姆斯的信—私人日记续登—看望两位病危的长官

1829:新年思考—一名法国船员被谋杀—马礼逊博士成功解救被指控为杀人犯的蔡功朝(Tsae?kung?chaou音译)—蔡功朝谢恩—致斯当东爵士的信—刻印钱纳利先生描绘的马礼逊博士肖像的提议—完成《广东省土话字汇》的第三部分—致费希尔先生的信

1830:屈亚昂入教—两位美国传教士来华—美部会来信,贝克斯利勋爵的来信—纽曼教授来华—致斯当东的信—致布兰德拉姆牧师的信—克拉普罗斯对他的敌视—德庇时先生给克拉普罗斯先生的信

1831:梁亚发给三名中国人施洗—给费希尔先生的信—特选委员会给马六甲英华书院董事长马礼逊博士的信以及后者的回信—给雅裨理牧师的信—曼宁先生来信—致皇家学会《亚洲杂志》编辑的信

1832:致圣经公会的信—致福音小册会的信—私人日记—朱先生受洗入教—《中国丛报》创刊—致汉基先生的信—中国新教传教情况

1833:世俗事务—马礼逊博士在澳门印刷的著作—《杂闻篇》—对马礼逊出版物的压制—对委员会来信的意见—论出版自由—评述—致费希尔先生的信—日记—致福音小册公会的信—致美国圣经公会的信—哈洛克牧师的回信—马礼逊的家人离开中国—日记

1834:致斯当东爵士的信—致汉基先生的信—马治平先生来信—日记—后的讲章—律劳卑爵士来华—宣读英王委任书—马礼逊博士陪同律劳卑爵士去广州—后一次生病—马礼逊去世—马儒翰先生写给马礼逊夫人的一封信中的详情—史蒂文斯牧师给马礼逊夫人的信—马礼逊的葬礼—墓志铭—人们对马礼逊博士的纪念与缅怀

附录

附录一:恒河域外传道团总章程(译者张蓉斌)

附录二:恒河域外传道团关于遗孀、孤儿救助金的规定(译者张蓉斌)

附录三:关于清官府对待东印度公司在华职员行为的思考(译者杨慧玲)

附录四:伶仃案纪实(译者杨慧玲)

附录五:1822年广州火灾纪实(译者杨慧玲)

附录六:对海员的演讲(译者杨慧玲)

附录七:改善在华外国海员的道德状况的倡议书(译者杨慧玲)

附录八:对“教会”一词的解释(译者杨慧玲)

附录九:马礼逊的文字工作述评(译者顾钧梁跃天)


试读

《马礼逊回忆录》汇集了马礼逊的日记、书信和文件等手稿编纂而成的。该书描述了马礼逊从出生到成长为一名传教士这一过程以及他作为西方派到中国的*位新教传教士为开拓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教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包括*次将全部圣经翻译成中文、独自编纂了中国*部《华英字典》等。本书的内容大多都为珍贵的*手材料,从另一个视角透视了18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论数据
在线客服 ×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

物流信息

×
...
展开 收缩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