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卖光了
ISBN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开本/介质 | 页数/字数 | 印次/印张 |
---|---|---|---|---|---|---|
9787531686910 | 【美】提摩太·史密斯Timothy Smith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2016-6 | 32 |
比外在的美好行为更重要的是内在生命品格的建造:
异象、真实、倾听、同理心、怜悯、辨别力、界限、满足和爱
预备你们的孩子,为他们的未来也为世界的未来争战
黄陈怡文 蒋佩蓉 齐宏伟 ‖倾力推荐
读者群
父母、学校老师、家庭事工的负责人。
所有想要了解孩子心理、关心孩子成长的人。
产品推荐语
做父母的常常很容易关注孩子的成绩、好的外貌以及未来事业的成功。在此过程中,他们常常会忽略那些可以塑造孩子品格的机会。作者挑战当今时代的父母,不要只是培养看似乖巧实则脆弱缺乏韧性的孩子。他们还应该有美好的生命品格。
本书提到以下九种品格:异象、真实、倾听、同理心、怜悯、辨别力、界限、满足和爱,这些品格是当下父母常常忽略的,或者即使知道,却不知道如何培养。而本书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使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这些重要的品格,帮助他们成为真正影响这世代的人,真正勇敢,真正刚强,真正有使命,做这世界的光和盐。
团购推荐语
本书可以做礼物送给你的朋友,因为你想帮助他了解孩子们真正需要什么。
本书可以用作主日学老师培训的教材。
标签或关键词
青少年成长、亲子教育
编辑推荐
诚如作者所言,“我们不需要再多一本教出‘乖’小孩的书”。其实,不只是因为市面上这种书太多了,更根本的是,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来说,他们的问题不在于他们看起来怎么样。或许他们看起来很“乖巧”,很“阳光”,甚至很“成功”,但他们的内心却是脆弱的、疲乏的,甚至是虚无的。他们或者完全拥抱了这个世界,或者与这世界完全格格不入。
我们正在慢慢地失去我们的孩子……
那,他们所缺乏的到底是什么?
我想,是那些可以让他们一生甚至永生得益蒙福的生命品格,这些品格可以使他们的生命结出美丽的果子,这果子美丽直存留到永恒。
所以,或许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们都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我们所能给他们的最好的是什么?
读完这本书,你或许能找到答案,即或不能,它至少也能引起你思考些什么……
内容简介
父母大都喜欢乖的孩子,殊不知光乖是远远不够的,表面顺服内心悖逆的乖孩子,常常是父母和社会的大麻烦!这种教育方法培养出的乖小孩,看起来很优秀,却缺乏内在力量和勇气,当遇到同辈或文化的压力时,很容易屈服,在黑白是非面前不敢坚持原则;当遇到挫败和险境时,容易逃避和放弃。
为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有分辨的智慧和勇气,能传递爱和影响力,作者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教养方法,一是父母要像牧师带领门徒一样教养孩子,时刻警醒,做孩子的榜样;二是用九种生命品格陶铸孩子的人生基石,训练他们勇于面对成长中所遇到的种种挑战。
媒体评论
史密斯强调从异象、真实、倾听、同理心、怜悯、辨别力、界限、满足和爱九个方面培育孩子的生命品格,不得不叹服作者观察得真准,也实在大有必要且太有必要。遗憾的是,我们当前的文化严重忽略了这些,我们太在乎外在的成功和大众的认可,从而忽略了内在生命和虔诚品格的培养。
牧师、作家,著有《上帝的火柴1-2》、
《与上帝拔河》、《启示与更新》等书
现在的家长们可谓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但有时会偏重于训练孩子的表面顺服,而忽略了孩子内心的建立。史密斯却把父母的责任聚焦定位于门徒训练式的教养,那就是把自己的生命与孩子分享,训练他们建立荣耀上帝的生活信念。
——黄陈怡文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硕士,教育专家,四个孩子的母亲,著有《都是喂了爱》
本书的每一个句子,我都能与作者找到共鸣,而且在特别关键的地方做了标记。这是迄今为止我读到的关于教养孩子的最好的一本书。
——蒋佩蓉
麻省理工前中国区总面试官,
儿童成长力专家、国际商务礼仪培训专家,
著有《佩蓉的妈妈经》、《丰盈心态养孩子》、
《人生休止符》等书
提摩太•史密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摩太•史密斯就致力于青少年及家庭事工,与他人合作创办了非盈利组织“美国家庭生存技能”,旨在帮助美国乃至更多国家的夫妻修复日益破裂的家庭关系,使眷属终成有情人。提摩太•史密斯还是盖洛普国际研究机构的研究员。著有《当代青少年的七个渴求》(The Seven Cries of Today’s Teens)和《父母放松,孩子轻松》(The Relaxed Parent and Connecting with Your Kids)等书,著作达15种。
推荐序一/齐宏伟 1
推荐序二 /蒋佩蓉 5
推荐序三/黄陈怡文 11
中文版序 16
英文版序 21
第一章 光乖远远不够 001
乖孩子布莱恩 002
乖的迷思 006
虚假的称赞与真实的肯定之间 012
疯狂追求卓越 014
“被拔苗助长”的珍 016
完美的牙齿 021
第二章 门徒训练式的教养 023
从管教到门训,教养也要与时俱进 025
缺乏联结 035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039
第三章 异象清楚 042
你看见什么045
成长目标 050
寻找异象 052
射出的箭 054
帮助孩子确立异象 056
调整你的异象 061
第四章 拥抱真实 065
明尼苏达式的友善 068
劳拉的产业 070
一团糟的处境 071
讲求门面的父母 075
在虚假的世界里保持真实 077
树屋 079
杰米的世界 081
真实,平凡之美 083
培养真实品格七贴士 085
恩典孕育真实 086
第五章 学习倾听 089
索然无味的午餐 093
失去联结 094
渴望被人倾听 097
倾听(L.I.S.T.E.N.) 101
倾听的最佳场所 102
最好的榜样 104
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 106
第六章 显示同理心 109
女演员 113
超越酷 114
令人讨厌的一代 117
怯懦的父母 120
挑水工以撒 124
操练同理心 125
斯科特的改变 126
第七章 表达怜悯 129
培养孩子的怜悯心 133
父母为什么不愿培养孩子的怜悯心 137
如何让孩子学会怜悯 142
接待你的邻舍 144
第八章 培养辨别力 146
保护还是预备 153
遥控式的教养 156
内线进攻 160
不要让孩子生活太安逸 163
欢迎加入新兵训练营 166
第九章 勇敢设立界限 169
秩序 173
得释放的洞见 175
背包旅行的教训 177
为孩子设立界限 178
勇气 182
音乐会 186
第十章 喜乐与满足 189
乐于满足 190
不要让自己太严肃 193
幽默的七个益处 195
尊重差异 197
金屋华厦 199
满足不等于平庸 200
第十一章 充满热情地去爱 205
情感储备箱 208
爱与关系 210
什么是充满热情地去爱 213
失落的艺术——如何与家人相处 216
“跟随领袖”的游戏 217
第十二章 在败坏的世界里坚立孩子 219
入世,但不属世 220
光和盐 224
使你的家有盐味的四种方法 225
面对巨人 229
千变万化的孩子 231
旁观者 232
比赛 234
特拉维斯的转变 235
附录一 我们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 240
附录二 18岁达到的目标 246
附录三 逐步放手,让孩子独立 249
附录四 后果计划表 251
中文版序
提摩太•史密斯
成为一名年轻的爸爸或妈妈是件让人兴奋的事,因为你期待着对这个年轻人做塑造的工作。你会很感激来自朋友和家人们的支持和祝福,他们会说,“你的人生将不再一样”,你也会将这视为赞美和鼓励。
但是,经过几个月的无休无眠,以及没完没了的换尿布、喂食还有换洗衣服,你就开始困惑:继续下去的盼望在哪里?
然后,你的孩子开始学会走路和说话,你发现他有了自我意识,而且并不总是顺服你。再后来,他开始上学,你会想,我要重视他学业上的成就,这会让我觉得做父母很好。但他在学校表现得很糟糕,老师通知你,并且告诉你孩子成绩不好。
于是,期待和盼望变成了失望和惧怕。你会默默地想,我对孩子的期待只有三个,而且合情合理:顺服父母,在学校表现优秀,给家庭带来荣耀。
正基于此你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养孩子?
诚实地讲,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这些失望。在那些心力交瘁、力不能胜的日子里,我们曾想过要归还那枚父母的荣誉勋章。
当我们和其他父母谈起这些时,发现父母们的期望值和现实各有不同。一些父母过于注重孩子的外在,比如取得优异的成绩、有良好的行为、在艺术和体育上要有专长;而另一些父母则过于注重孩子的内在,关注他们的情感、自我表达、内在品格和幸福感等。
但如果我们在这两者之间保持平衡,那又会怎样?这平衡意味着不极端,同时关注内在和外在。如果我们的焦点在于对孩子整全人格的培养以及预备他们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那又会怎样?
我想,偏重一端会让我们深受其苦,使我们只能被动地做出反应,而平衡则会帮助我们积极地回应。
被动反应型的父母很容易受惧怕、羞愧或愤怒驱动。惧怕会引起我们的被动反应,就是当我们对孩子的未来产生担忧时,我们会担心他们不能进入最好的学校,不能在乐团里担任最重要的角色,或者不能在体育队里有最好的表现。
当我们陷入羞愧时,我们也会被动地做出反应。如果孩子不能达到我们的期望,我们就会觉得别人也会认为他们一事无成。
当我们觉得孩子使我们蒙羞时,我们会变得很愤怒。如果他们的态度或行为表现得很无理,我们的反应会是以惩罚或者表达愤怒来控制他们。
惧怕、羞愧和愤怒会使我们成为被动反应的父母,而不是积极有影响力的父母。为什么?因为我们被动地做出反应时,常常会失去平衡。我们关注的更多是我们想要什么,而不是孩子需要什么。我们注重的是当下,是短期的回报,是“现在就获得好成绩”,而不是孩子长远的发展。
积极回应的父母则会意识到,每个孩子都会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机会让我们做出反应,而我们渴望的是要尽量减少对他们表达我们的惧怕、羞愧和愤怒。积极回应的父母会尝试找到内在关注和外在关注之间的平衡。他们知道,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应对孩子的问题,不需要在当下解决所有的问题。积极回应的父母会制订计划,知道该怎样预备孩子迎接未来的生活,也知道该如何引导他们迎接不同成长阶段来自内在和外在的挑战。
积极回应的父母有一个战略性的规划。他们不是套用一套公式或模板。
孩子们都倾向于抗拒模式化。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试图对每个孩子都用一样的方式,你培养出来的孩子会不顺服,具有反抗性。当然,你可以期待他们有一些普遍的美德和行为,但要记得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被塑造具有独特的秉性、视角、热情和动力。积极回应的父母会为每个孩子都预备独特的发展计划。被动反应的父母通常会有一套自己的规范和模式,当孩子达不到这些要求时,他们很容易陷入沮丧。
我在辅导一位失望的被动回应型的父母时,对他说:“你的教育模式可以帮助你儿子进入有威望的学前教育学校,他可以在小学有优秀的表现,然后进入精英的预备学校,得到好的成绩,再进入最一流的大学,毕业以后可以有丰厚的收入,过上舒适的生活,会受到别人的敬重,当你老了会很好地照顾你。但现在你很沮丧,因为你意识到这些模式很少有效。典型的公式化教养很难培养出有充分预备且有能力、有自信的年轻人。”
积极回应的父母教养孩子时,更强调整全人格的培养和完全的预备。
我注意到,在很多国家和文化中,我们迷恋于孩子的成绩,这只会造就出被驱使的、看似成功的孩子,但是,他们很脆弱,没有安全感,缺乏韧性。他可能会是一个很乖的孩子,但却没有为未来的生活做好预备。
更深入、跨文化、可传承的具有永恒意义的教养孩子的方式是什么样的呢?它应该可以挑战这个时代快餐式、肤浅又刻板的教育模式,提供有深度、可持续的解决方法和习惯,是真诚的,可以造就出有能力、有热情又自信的年轻人。
健康教养的目的不是要培养出有完美的外貌、乖巧又安全的孩子,而是要培养刚强的孩子。不是要培养好学生,而是要培养合格的公民。这是一个耗时耗力又充满挑战的过程,而且简单化的公式通常不起作用。所以,不要把它想得过于简单,也不要期待有什么简单化的公式可以套用,更不要采用外在导向型的教养方式。
总之,要警醒:培养乖小孩,会带来大危机。
推荐序一
齐宏伟
这真是一本很棒的书,我几乎一口气就读完了它。读过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是啊,我们到底要培育什么样的孩子呢?
作者提出这样的问题,真有洞见!眼下,各种各样的育儿理论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微信平台上最热闹的就属这一类。各种各样的家庭不厌其烦地分享和推介着各自的育儿“宝典”,晒着各种有意思没意思总归没多少意思的“萌照”。而且,我们最在乎的是林林总总的实用技巧,而不是根本理念。
《乖小孩,大危机》一书提醒我们要回到根本点,回到根本理念。这是教育之为教育的根本大计。提摩太•史密斯认为要培育孩子的生命品格,最重要的是要围绕如下九个方面:异象、真实、倾听、同理心、怜悯、辨别力、界限、满足和爱。我把这几个方面看下来,不得不叹服作者观察得真准:这九个方面实在大有必要且太有必要,但遗憾的是,我们当前的文化中却极其忽略这些。我们太在乎外在成功和所谓大众认可的行为,而忽略了内在生命和虔诚品格的培养。
何以至此?
从大方面来说,我们做父母的似乎没有机会和时间来思考这些。我们一上来就把孩子交给学校和那些专家大人们,然后就任由世界潮流带他们走。多少时候,孩子们是在激流险滩或荒凉沙漠中泅渡、蹀躞。多少孩子连走路都不稳,却被迫要成为险滩泳手或荒野壮士!
从小方面来说,我们又没资源和经验来进行这样的教导。我们承认自己不是专家,也承认自己从没接受过这样的培训,所以也就茫然无知、无从着手。我们自己是在所谓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狼文化”熏陶中,并喝着“狼奶”长大的。我们从小认定爱和怜悯这些玩意儿都是统治阶级编造出来麻醉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于是,我们就成了不知天高地厚、不知“怕和爱”的一代。
本书的出现,至少提醒和弥补了这两方面的不足。本书就像一道闪电,划过和照亮阴霾天空,划开一道缝隙,让我们瞥见教育孩子的另一种可能和另一条小径。这种可能性,也是现实性,故而,作者举出了大量有真实依据的案例,又以身作则,带领我们一起探索和践行。这有着属天的光照,又带着实践的力度。
我们敢照着本书的提醒来尝试走这样一条养儿育女的路吗?这肯定是一条“窄路”。这不禁使我想起了美国诗人弗罗斯特一百年前写的那首名诗——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树林深处。
我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步踩踏。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年后在世上某处,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那条,
从此决定了我的人生之路。
一百年过去了,弗罗斯特选择了属于他自己的路。
亲爱的读者,今天轮到你了,一切都不算晚,既然你已拿到了这本书。我鼓励你勇于选择,敢于舍弃,进“窄门”,走“窄路”,并脚踏实地地走下去!
推荐序二
蒋佩蓉
在世上,我们都处于实实在在的争战之中。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会遭遇仇敌,他们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要偷窃、杀害和毁坏。所以,“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
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流宝血舍性命,涂抹遮盖了人类一切的过犯罪愆,相信他的,因为接受这份昂贵的礼物而蒙召成了上帝的儿女;从那一刻起,黑暗势力就开始向上帝的儿女们宣战。在光明国度与黑暗国度之间有分明的界线,没有模棱两可的中间地带。
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我观察到一种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基督徒存在一种隔离和撤退的倾向,而不是积极推动救赎对社会的影响。这种观念背后的思想是,这个世界是罪恶的、败坏的,当我们尽可能地回到教会围墙后面那圣洁的庇护所时,我们就可以保护自己和孩子不受这世界的污秽所沾染,我们就可以将那些罪恶的影响力挡在圣所之外。所以,世界被人为地划分成神圣的与世俗的,我们的关注点过多地聚焦在外在的标志和行为上,而不是内心的清洁和任何环境下都能持守的相信和依靠。我发现,他们在很多不同的环境中做出的都是同样的决定,只是动机不同而已。例如,两个家庭都选择在家教育孩子,一个是出于信仰,一个是出于惧怕。两个家庭都竭力培养孩子在学业上有优秀的表现,一个孩子因受外界压力的逼迫而感觉空虚,另一个因为得到充足的爱和鼓励而内在大大地被激励。上帝看重的是人的内心,而不是外在的行为。如果我们只是关注合宜的外表和维持现状,而不是预备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勇敢前进,我们就会在这场争战中变得毫无用处。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3-16)
一位演讲家曾经说过:
我们保护自己领地的唯一方式,就是前进并且获得新的领地。如果我们待在原来的地方,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领地,因为我们的心会变得迟钝,我们会变得骄傲自满,会停滞不前,也会经历灵性上的倦怠和麻木。
在生命旅程中,教养孩子似乎比其他事情更需要做父母的有坚定的信心。但是,我们常常因为惧怕失败和渴望控制,而将孩子隔离在免于受伤的环境里,不想让他们经历一点点风险。现在,小孩的过敏症越来越高发,研究表明,越是将孩子置于无菌的环境,孩子就越容易对外来的物质失去免疫力,变得脆弱不堪,无论这些物质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还有一些研究表明,患过敏症的孩子如果回到乡村生活,在泥土里玩耍,会更容易恢复健康,因为他们被暴露在有更多细菌的环境里,这反倒让他们提高了免疫力。其实,这与我们教养孩子很像,我们越是想要保护他们免受伤害,而非装备他们去争战和增强防御,他们越是会出现层出不穷的问题,他们会越来越熟练地讨好父母,做我们美好的战利品,而不是在面对信仰旅程中的巨人时处理好那些伤疤,并在此过程中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
2010年11月,一个很好的朋友给了我一本书,就是你面前的这本《乖小孩,大危机》。因为是我极为敬重的一个人强烈推荐的,所以,一拿到就打开来阅读。这一读,就停不下来了,于是一口气把它读完。这本书的每一个句子,我都能与作者找到共鸣,而且在特别关键的地方做了标记。这是迄今为止我读到的关于教养孩子的最好的一本书。
我们带着孩子在中国生活,他们在这里长大,在此过程中,我们所做的一切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他们带着这些影响去当地的学校上学。训练我们的孩子有正确的外在行为,这相对容易些,但我们还需要做更多,就是训练和装备孩子自己去思考和分辨,去形成和内化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使他们拥有内在和外在的诚实正直的品格。这是我们蒙召做父母需要做的!
我曾经问过很多朋友,建议他们将这本书引入中国,但这个过程实在是太漫长了。一晃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回到美国的时候,我的新书《人生休止符》的出版人写信给我,邀请我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对我而言,喜悦之情难以言表。我当然会举双手双脚来推荐这本书,因为当初我恨不得能够把这本书引进中国自己出版!
请允许我用下面这段话来结束这篇序言,它们曾经深深地触动我,曾经在我的内心深处发声。2010年,我曾经将它们选译出来,发表在博客上,与很多人分享。5年后的今天,它们依然在向我说话,感动强烈依然:
我们需要对抗我们的文化,容许孩子成长得慢一些。我们需要保护他们童真的一面,允许他们在身体上、情感上、心智上、道德上和灵性上全面发展。当我们催促孩子长大时,孩子就无法在各个领域自然地发展。如此的结果,不亚于一场灾难……
父母不为孩子立界限,也不容许他们遭遇挫折,并且轻忽孩子在道德和灵性上的发展;父母也不敢批评孩子,怕他们受挫失了志气;我们对孩子的了解日益加深,但对他们的限制却越来越少;以前是孩子怕父母,现在却是父母怕孩子;我们鼓励孩子自我表达,但却容许他们打断我们与其他人的谈话;我们花许多时间考虑该给孩子买什么,却不花时间思考为何不应该买;我们忙于参加孩子的运动会,却丧失了全家人相聚的宝贵时光;我们不情愿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却甘愿不花时间去分辨他们的想要和需要;我们花很多工夫学习如何培育孩子,却不下功夫学习如何经营我们的婚姻。我们还未学会防止让“孩子的需要”凌驾于我们的婚姻之上。
我们的孩子热切地寻求意义,他们想知道自己是谁、想知道人生的目的、想弄清楚他们能够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了解人生意义的家庭致力于实现家庭的使命宣言,他们依照核心价值来运作,也公开地讨论如何使行为合乎那些价值。有意义使命的家庭可以与文化中流行的虚无主义和厌世主义相抗衡。
我希望你们也可以在这些话语中找到共鸣。这本书值得你买来一读再读。唯愿这本书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为你家庭教养的指南,给你和你家带来祝福。
精彩书摘:
在虚假的世界里保持真实
作为千禧一代,我们的孩子渴求真实的关系。他们听腻了各式各样的炒作、老套的宣传和无心的承诺。他们需要不轻易承诺但言出必行的人,这人就是你,他们的父母。
孩子们知道你并不完美,我可以作证。
孩子们知道怎样惹你生气,知道如何对付你,能让你轻易发怒!
毋庸置疑,因为我的孩子也是如此。
所以,放弃完美的念头吧,重要的是活出真实的自己。当你活得真实的时候,会营造出满有真理和恩典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你的孩子也会成长为一个真实的人。
保罗在写给歌罗西人的信中,所强调的正是这点:
所以你们既是上帝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在这一切之外,要存着爱心,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西3:12-14)
这便是真实关系的特质了。请注意,这段话并非文化上所批准的行为清单,也不是完美父母俱乐部的入会标准,它们是有效关系的资产,也是以基督为榜样的品格特质。
如果我们心存谦卑,就可以真实可靠。当我们具有安静的能力,就可以真实可靠。我们不需要令人瞩目,也不需要看起来卓越超群。真实帮助我们撤掉防卫,因为我们并没有要试图掩饰的东西,所以,当挑战来临时,我们不需要做出防卫。相反,我们心平气和而且自我节制。
真实的人不需要争强好胜。对他们来说,不是所有的事都要去竞争。他们也很容易饶恕别人,因为他们记得上帝给他们的恩典和饶恕。
真实的人可以爱别人,因为他们已经学会爱自己。他们也学会了接纳自己,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他们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
入世,但不属世
作为千禧年代的父母,我们正在预备孩子去争战。我们要训练他们勇敢、能干和委身。我们期望孩子能拥有美好的品格,那我们就要以身作则。我们期望他们在一边倒的文化中能成为有影响力的人。在这颓废的世界里,我们希望孩子能够依然站立。要培养出勇敢的孩子,我们需要把家看作是新兵训练营,而非退休所。
金梅尔有句话说得好:
教养模式的真正考验,在于如何装备孩子进入成人世界,成为人类至关重要的成员。注意我不是说“成为基督教社区的重要成员”。我们的孩子需要有能力在风气最不好的大学里学习,有能力在疯狂追求物欲的贪婪环境下工作,更有信心在最尽情享乐的社区成立家庭,但却丝毫不向周围的环境妥协。
在这方面,我们做得不够好。我们善于走极端,因为这更容易些。我们要不就把孩子丢给世界,让他们被淹没在文化的洪流中;要不就将他们隔离在基督教的次文化圈中,想保护他们不受“世俗人文主义”的影响。
然而,无论放弃,还是隔离,都不符合圣经。如果我们要忠诚热情地跟随基督,我们就不应该以这两种方式来教养孩子。他的命令是明确的:
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0)
你可能知道这段经文是基督给信徒的大使命,但你可曾留意在这之前的经文是什么?“然而还有人疑惑。”(太28:17)门徒们充满害怕。如果整件事只是个游戏,该怎么办?这会是以圣洁为包装的骗局吗?如何抵挡环绕我们的邪恶权势?
注意,耶稣并没有说:“把自己隔离在圣洁的小团体内。”大使命并非让我们“进入戒备森严的基督教堡垒,然后躲藏起来”,而是“去吧,在去的路上,传扬福音,使人做我的门徒”。我们不是与这个世界为伍,也不是躲避它,而是要去影响它。
让我们把大使命应用在教养上:
•我们所受的托付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跟随上帝的人。
•我们从上帝得到权柄来做这件事。
•我们并不孤单,因为我们有圣父的恩典、圣子的榜样和内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他赐下能力和指引。我们是靠着三位一体的信仰来行事。
•焦点不在于保护孩子,而是预备他们成为门徒和传福音的使者,如此才符合上帝对他们的心意。
•我们要以上帝永恒的诫命和法则为第一优先,而不是将焦点放在繁琐的规定、个人喜好和偏见上。澄清了焦点以后,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效法基督。
•上帝应许不离开,永远与我们同在,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他也不会丢弃我们。
•“直到世界的末了”。我们帮助孩子做好准备的时间其实是非常有限的。时钟一刻不停地在走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末世的征兆。
我已经听厌了关于我们文化“世俗化”的各种讨论。在我看来,我们似乎已经放弃了对文化的主导权。我们越少参与到这个世界的文化中,它就越发嚣张跋扈,结果整个社会就会越来越世俗化。我们越往后退,我们对失丧世界的影响力就越小。我们需要入世,但不属世。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