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梯书屋有限公司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21世纪保罗书信辞典(上、下)Dictionary of Paul and His Letters 联系客服

原价
¥398.00
销售价
398.00
此商品积分最高可抵现 0.366
  • 累计销量3
  • 浏览次数3392
  • 累计评论1

商品已下架

书籍参数
ISBN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开本/介质 页数/字数 印次/印张
9787512637252 霍桑(Gerald F. Hawthorne)、马挺(Ralph P. Martin) 团结出版社 2015-10 16K精装
商品细节

【本辞典特色】


数以百计的交互参照

丰富而详细的参考书目

超过两百篇深入浅出的精彩学术论文

涵盖连大型圣经百科全书中都找不到的论题

条列保罗书信经文索引、主题索引、论文索引等多元索引

以圣经百科全书式的论文,探讨与保罗书信相关的文学、神学议题

本书作者群,包含来自北美洲、欧洲、澳洲和亚洲等地一百多位福音派学者



 教牧、学者可从本书获得晚近保罗研究的各样精华,进而融入讲道与教导中;


 一般信徒也能够通过本书,对保罗思想拥有完整而深入的认识,从此不会在保罗的书信与思想里迷路。


 透过本书,使徒保罗的生命与信息,将成为我们行走天路时的最佳指引!



【内容简介】


 《21世纪保罗书信辞典》以一本书的篇幅,纳入当代保罗学术研究的精华,神学、文学、背景资料,一应俱全,同时,兼顾保罗神学重要主题的深度(例如:律法、复活、神的儿子)、广度(例如:基督论、末世论、基督之死)、诠释方法(例如:修辞批判学、用社会科学的角度研究保罗书信)、背景资料(例如:启示论、希腊化主义、昆兰文献),以及保罗神学与文学研究的其他主题(例如:早期大公主义、保罗神学的中心思想、继包珥之后研究保罗的学者)。


 此外,《21世纪保罗书信辞典》精选两百则以上与保罗书信、保罗神学有关的关键字词,由近二十年来最受重视的福音派圣经学者们分别撰专文介绍,不但针对保罗各卷书信有详尽的剖析,也涵盖了大家所关心的重要议题,例如:“称义”“保罗新释”“圣灵的恩赐”“宣教”“教会论”等等;更特别的是,许多和信徒生命成长息息相关的主题,如:“保罗的心理学”“保罗的灵修学”“保罗的祷告学”“保罗的婚姻观”等等,也都罗列其中。



【赞誉】


“保罗对基督教神学的影响至巨,无人可以望其项背。《21世纪保罗书信辞典》一书为保罗及其时代提供权威的指南,为有心认识保罗时代及当代含义者所必读。”

                                  查理渥斯(James H. Charlesworth)

                               普林斯顿神学院(P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



   “这本参考书崭新、耀眼,有心研究圣经的人士,一书在手,经由现代一流学者的论述,可以清晰无碍地窥见保罗的生平、时代及思想全貌。”

                                    葛斯魁(W. Ward Gasque)

                                   东方大学(Eastern College)



   “恭喜本书的编者、作者和出版者,因为这本精心制作的保罗神学充满美馔佳肴,适合各方口味,保健味美,容易入口,无论是好学不倦的平信徒、事工繁重的牧师、勤勉刻苦的神学生、操劳过度的教师、还是训练有素的学者,都能大快朵颐!”

                                      哈里斯(Murray J. Harris)

                            三一福音神学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



   “《21世纪保罗书信辞典》提供极有见地、最新有用的资料,帮助有心认识保罗思想及保罗书信者入门。本书不但能帮助神学生清 楚明白保罗和保罗所传的信息,同时也是忙碌传道者的好帮手,帮助他们传讲及应用福音的信息。”

                                       朗格内克(Richard N. Longenecker)

                                        威克里夫学院(Wycliffe College)

                                       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



   “《21世纪保罗书信辞典》是一项时代性的壮举,对专家、教师、神职人员及学生而言,都是可靠又完整的指引。许多较长的文章,具有相当的学术分量和贡献,却有很高的可读性,不会让平信徒感到却步。”

                                  司坦顿(Graham N. Stanton)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21世纪保罗书信辞典》以精炼简洁,清晰透澈的方式,介绍现代学术界对于保罗神学的探讨,呈现各学者重要的观点与角度。本书有周全的参考书目,为读者提供进一步研究的丰富资料。其中有些论文具有相当可观的学术水平。”

                                  司徒马赫(Peter Stuhlmacher)

                               杜宾根大学(University of T€ingen)



   “未来长久的年日中,《21世纪保罗书信辞典》对所有想要研究保罗的学者而言,都将是一个宝藏。本书是具有代表性的保守派学术著作,以过去为根据,着眼现在,展望将来。”

                                         赖特(N. T. Wright)

                                   牛津沃塞斯特学院(Worcester College, Oxford)



   “《21世纪保罗书信辞典》的英文版在1993年出版时,就造成学术界的高度瞩目,因为全书由一百零八位圣经学者所执笔的两百多篇专文里,囊括了保罗书信中的文学、神学思想、解释法、背景等方面的深度研究;并且就学术性及所触及的题目范围来看,本书绝大部分的专文是值得一读再读的佳作。


   在华人学术界,保罗的研究并不十分丰富,这本书可说是补足了这方面的缺憾,并且进而给那些有心研究保罗的人一个稳固的踏脚石。这本书的内容不只是圣经学者可以从中受益,就是牧者、神学生,甚至那些认真研究圣经的一般信徒,也都能从本书得到极大的启发与帮助。在讲求速成、注重教会人数的时代,这本书的出现,将可在导正教会信仰方向、树立信心根基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吴道宗

                                     (中台神学院研发处主任)



   “对使徒保罗的生命与作品感到兴趣的读者,不论他们是大学生、一般信徒或是牧者,抑或是神学院的教师及教会里的教导者,本书诚然是一份丰富的资源和宝藏。《21世纪保罗书信辞典》这本参考书,不但能够符合教会的需要,在未来几年,也将是诠释保罗书信的可靠指引。这本辞典集合了后桑德斯时期与时俱进的保罗研究,内容精采可期;在辞典中可以看到,有关保罗背景的研究,已强烈地从希腊化背景转移到犹太背景。本辞典中的专文,其范围涵盖保罗的神学、文学、背景,而个别的神学主题诸如『称义』、『祈祷』、『救恩』等,也与较为广泛的神学议题如『教会』、『末世论』、『宣教』等被一并讨论。当代的诠释方法也在专文中有所呈现,比如:修辞批判学以及用社会科学的方法研究保罗书信。有关保罗的背景介绍也散见于『启示论』、『犹太人保罗』、『昆兰』等条目中。这些内容在在让圣经学术变得鲜活、令人兴奋。校园书房出版社将这本辞典翻译出版,可谓对华人教会作出非凡贡献。”

                                              周学信

                                           (圣光神学院院长)



   “这一本辞典集结了近代西方福音派圣经学者保罗书信研究的精华,内容简洁而充实,是每一个神学院和教会图书馆必备的参考书籍。传道人、神学生和有心研究圣经的信徒也必须人手一册。”

                                           陈济民

                                     (前中华福音神学院院长)



   “对有志研究保罗的读者而言,这是一本超越时代的工具书。它在保罗研究的迷宫中,理出一条清晰的路线;并为艰深的保罗书信,提供解读的指引。本书是所有研究保罗的神学生和知识分子平信徒,不可或缺的参考佳作!”

                                         曾思瀚

                                  (雪菲尔大学博士,海外神学院副院长)



   “三十多年前,我在念神学院道硕班的时候,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有关保罗的律法观研究。当时,如果我手边有这本书,当可事半功倍。如今,虽然我已经没有写论文的需要了,我翻阅这本书的时候,心中依然雀跃万分。我雀跃,为所有想深入认识保罗信息的人,也为所有委身以神的道服事祂百姓的人──这本工具书,实在是精熟保罗信息的利器!”

                                             杨宁亚

                                       (台北真理堂主任牧师)




   “保罗思想是基督徒信仰的泉源,研究保罗思想,便在为自己灵性的井挖掘更深的泉源。每一个保罗思想的研究,都建立在对前一个研究的修正或反驳,每一个修正与反驳都会带来对保罗思想新的洞悉;就像井每一回挖下去,都会铲出、丢弃一些泥土,却也会更接近泉脉。我们亟需站在过去的研究基础,以现在华人处境的角度,挖掘保罗思想的泉源,终将发现,保罗思想与我们的信仰生活息息相关,越往下掘就越能尝到他书信中提供的甘甜涌泉,使人信仰踏实、心灵得欢喜。《21世纪保罗书信辞典》,无疑地,是现在华人基督徒要掘这口深井时,最好的入门与挖掘的工具。”

                                                叶启祥

                                         (台南林森路长老教会牧师)



【适读人群】


    教牧同工、学生、一般信徒、学者。


作者简介

主编
霍桑(Gerald F. Hawthorne, Ph.D.)
是美国伊利诺伊州惠顿大学希腊文教授,以及圣经研究学会主席,著述包括《腓立比书》(Philippians,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圣灵在耶稣生平及事工中的同在与能力》(The Presence and the Power: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Holy Spirit in the Life and Ministry of Jesus),与贝兹(O. Betz)合编《新约的传统和解释:埃利斯记念论文集》(Trad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n the New Testament: Essays in Honor of E. Earle Ellis)。

马挺(Ralph P. Martin, Ph.D.)
曾任美国加州巴沙迪那市富勒神学院新约教授及研究院院长,自1988年以后,出任英国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圣经研究副教授,著述极多新约论文及注释,包括《哥林多后书》(2 Corinthians,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等,他也是Word Biblical Commentary圣经注释系列的新约主编。

副主编
里德(Daniel G. Reid, Ph.D.)
是美国校园团契出版社(InterVarsity Press,简称IVP)学术及参考书编者、《美国基督教辞典》(Dictionary of Christianity in America)协调编辑、《耶稣和福音书辞典》(Dictionary of Jesus and the Gospels)项目编辑。

试读

【使用指南】

1. 缩略语表
第ix~xxxvi页列出一般般性用语及学术论着、圣经相关文献及古代文学作品的缩略语。

2. 撰述人名单
每篇论文结尾,会附加撰述人名字的前缀及姓氏。第xxxix~xlvi页依撰述人姓氏的字母顺序,列出论文撰述人全名及其论文名称。

3. 参考书目
每篇论文结束之后,会附加参考书目,包括论文所引用的文章及其他重要的相关论述。参考书目依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
本书尽可能列出完整的参考书目。若是在大西洋两岸都已出版的英文著述,则仅列出北美的出版者。参考书目的简写可参考缩略语表部分。
每一卷保罗书信的参考书目均包括该书信的注释书清单。

4. 交互参照
本书有十分广泛的交互参照,旨在帮助读者能从全书得到最大的收获。交互参照共分四类:
(1)依字母顺序列出的黑体字之条目名称,引导读者找到与此主题相关的论文:
ABBA阿爸/父。参嗣子、儿子的名分(ADOPTION, SONSHIP);礼拜仪式要素(LITURGICAL ELEMENTS);祈祷(PRAYER)。
(2)正文内若有任何词语附有星号,显示此词为本书论文条目。例如,“基督”(Christ*)意指读者在辞典中可以找到此一论文条目。
(3)正文内有括号中的交互参照,意指读者在辞典中可以找到此一论文。举例来说,(参与基督同死同复活,Dying and Rising)意指读者在辞典中可以找到:〈与基督同死同复活〉(Dying and Rising with Christ)的论文。如此可以避免星号可能产生的混淆:例如,“神的儿子”(Son of God*)有可能是指〈神〉(God)这篇论文,也可能是指〈神的儿子〉(Son of God)这篇论文。另外,这一括号中的交互参照也引导读者留意与此主题相关的论文。(中文版编按:英文版在使用此一括号中的交互参照时,常只列出论文名称的头一个或头几个字,但为了帮助读者辨识,我们还是会列出完整的中译,如上面的〈与基督同死同复活〉的例子。)
(4)交互参照亦出现于论文结束之处、参考书目以前,指出与此一主题论文相关的各重要论文:
另参:称义(JUSTIFICATION);义、神的义(RIGHTEOUSNESS, RIGHTEOUSNESS OF GOD)。

5. 索引
本书大部分的论文兼顾主题的深度与广度,而主题索引旨在协助读者找到可能出现于圣经辞典等处,比较具体、专门主题的相关资讯。举例来说,本书没有以“希腊化犹太人”(Hellenists)为名的论文,主题索引却能指引读者找到与“希腊化犹太人”有关的论文,如〈俄隆提斯河畔的安提阿〉(Antioch on the Orontes)、〈外邦人〉(Gentiles)、〈希腊化主义/希腊化文化〉(Hellenism)、〈耶路撒冷〉(Jerusalem)、〈宣教〉(Mission)等。保罗书信经文索引旨在协助读者找到保罗各卷书信经文出现在各论文的页数。论文索引旨在协助读者很快地概览所有主题,从中选择他们需要了解或感兴趣的主题。若欲寻找特定作者著述之论文,可以参考撰述人名单及其论文名称。(中文版编按:本辞典的所有索引〔包括保罗书信经文索引、主题索引、主题中文笔划索引、论文索引、论文中文笔划索引〕,均以英文版本的索引为基础,而列出的页码亦以英文版本的页码为依据;这页码可见于内文每页的两栏旁;中文版本页码则见于每页下方。)

6. 原文音译对照表
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的音译乃按照本书的表列系统(第xxxvii页)。希腊文的动词以其辞典形式出现(而非不定词形式),旨在帮助不熟悉原文者使用其他参考书。


【精彩文摘一】
导读:翻山越岭
大多数人会认为辞典是拿来查的,不是拿来读的。
此话未必尽然。过去三年,我担任校译,每周花二十小时阅读《21世纪保罗书信辞典》。本来以为是不得不为的苦差事,没想到却大大扩展了我对保罗和保罗书信的认识,也发现这真是一本深具可读性的精采辞典。
保罗和保罗书信,像一座很难攀爬的高山。我这三年来的工作,有点像是一名初级登山客,面对横亘在眼前巨大无比的喜马拉雅山,不知如何攻顶。幸好,我有一百零八位新约学者作向导,他们提供了两百一十四篇深入浅出的文章,每篇都像一条登山途径。路径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有的迂回,有的笔直。每位向导选择攻顶的路途,不尽相同,切入的角度,也有很大的分别。
有的向导领我观看令人屏息的大片风景,例如:
马挺(Ralph P. Martin)的〈保罗神学的中心思想〉
哈夫曼(Scott J. Hafemann)的〈保罗和解释保罗的学者〉
史尔瓦(Mois€廥 Silva)的〈保罗与旧约〉
布鲁斯(F. F. Bruce,1910~1990)的〈使徒行传及书信中的保罗〉
邓恩(James D. G. Dunn)的〈罗马书〉
巴尼特(Paul W. Barnett)的〈保罗和他的对手〉
麦葛福(Alister E. McGrath)的〈十架神学〉和〈称义〉
奥斯邦(Grant R. Osborne)的〈释经学/解释保罗〉
巴克莱(J. M. G. Barclay)的〈耶稣与保罗〉
金世润(Seyoon Kim)的〈耶稣的话语〉

也有向导带我翻山越岭之余,不忘提醒我欣赏路旁的小花小草,例如:
坎伯尔(William S. Campbell)的〈橄榄树〉
巴尼特(Paul W. Barnett)的〈制造帐棚〉
埃利斯(E. E. Ellis)的〈保罗及他的同工〉
莫理斯(Leon Morris, 1914~2006)的〈不法之人与拦阻的力量〉
俄伯仁(Peter T. O'Brien)的〈凯撒家里的人、帝王之家〉
甘德利(Judith Gundry-Volf)的〈良心〉
莱特(David F. Wright)的〈同性恋〉
梅尔(R. P. Meye)的〈灵修学/灵性〉
钱伯林(J. K. Chamblin)的〈心理学〉
杭特(W. B. Hunter)的〈祈祷〉
冯荫坤的〈基督的身体〉和〈咒诅、被咒诅的、可诅可咒〉

有时候感觉自己好似陷入了迷雾地,例如,提瑟曼(F. Thielman)写的〈律法〉(Law)与史瑞纳(T. R. Schreiner)的〈律法的行为〉(Works of the Law),两人观点南辕北辙,似乎会打架。但无论如何,每一次的攀爬,总能领我往前迈进一步,不论是在神学上、圣经诠释上、还是灵性上,都更靠近山顶一些。
这些文章未必是生硬的神学论述,其中许多都对灵性生活有帮助。像梅尔,简单扼要地以一句话总结保罗的“灵修学”:“信徒因内心深处对神的感恩,不断地向神说『是』,并倚靠圣灵的大能,表现在行为及态度之上。”他将信徒的生活用一个椭圆形表示,两轴的互动分别是:(1)行使神儿女的权利义务,特别是祷告、话语、相交这三项要素,以敬拜作为高峰;以及(2)完全的顺服,彰显圣灵的果子。这样的灵修学真是容易记、容易学,让人受益匪浅,彷佛吸满了山岭里的芬多精。
还有,“祈祷”这个题目,不像基督论或救恩论,是大公会议的主要议题,因此在信经的形成过程中,几乎完全被忽略。杭特为我们摘要了保罗的祷告神学:“保罗认为基督徒的生活,实际上就是不断祷告的生活。保罗祷告的焦点,几乎总是永恒而非现时的,事实上保罗是承继了耶稣教导祷告的精髓。令人惊讶地,在保罗惯例的祷告中,几乎没有任何为日用饮食、健康、医病,改进经济状况等现时事项祷告。这与我们今日的祷告会光景,何等不同。”
另外,许多辞典的条目,提供我们圣经研究的第一手背景资料。例如,从保罗所建立教会的“社会背景”研究,会发现保罗的宣道以城市为主,保罗的宣教旅程接近一万英里,到访的城巿,均座落于东西贸易路线上,可能是因为城巿宣教比农村有更多的机会。保罗与三教九流的人士来往,保罗的朋友和同工,圣经中记载有名字的将近百人。埃利斯将“保罗的同工”划分为九种类别,带我们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观看保罗事奉主的生活。
保罗居住及事奉的环境,是希腊罗马的社会,其中最基本的单位,便是“家庭”。当时的家庭成员包括有直系亲属,通常也会将奴隶、自由人、仆人、劳工包含在内,有时甚至包含业务上的伙伴或租户。这些家庭,并不是现代的私人住宅,有可能是极大的房子,前面提供店铺,后面则为住宿所在,有足够空间供工厂所需,也有足够的空间供家人及访客居住。这种房子符合保罗的理想,他不但能够从事制造帐棚的行业,用以支持他的宣教事工,同时这里也有现成的听众,保罗可以每天向工厂中的人传福音。
其实,这本辞典的诞生还有更深一层的时代意义。在过去一百年间,保罗神学的诠释,充满了争议:打从杜宾根学派的包珥(Baur, 1792~1860)开始,他根据哥林多前书一章11~12节,提出以下看法:研究保罗,不能不正视犹太派基督徒与外邦基督徒存在明显的冲突,因此要找出保罗生平及神学完整的画像,必须探讨下列三个彼此相关的诠释问题:(1)保罗的对手;(2)保罗的律法观;(3)保罗神学的中心。尽管杜宾根学派根深蒂固的历史怀疑论早就遭人弃绝,但包珥提出的三大问题,仍是关键。
在1977年以后,桑德斯(E. P. Sanders)与邓恩等人的“保罗新释”(new pers-pective on Paul),在保罗研究上带来革命性的突破,学者们对第一世纪的犹太教,有了崭新的认识和亮光,为保罗研究设定了一系列新的议题,带来不同的研究方向,但包珥的议题,至今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关乎的是保罗神学及保罗在早期教会历史中的地位。再加上新释学者的观点和论述,例如桑德斯、邓恩、赖特(N. T. Wright)等人,被攻击有动摇“因信称义”教义之嫌,更引发学者之间相当白热化的论战,直到今日,仍是方兴未艾。
在教外,激战的情形也不遑多让。好几部探讨耶稣基督究竟是谁的小说或电影,几乎都将保罗打成大骗子,彷佛传统基督教是保罗一手打造建立的。包括1951年出版的小说《基督最后的诱惑》(尼可斯.卡山札基的作品),1970年的摇滚音乐剧《耶稣基督――万世巨星》(安德烈.洛伊.韦柏的作品),2003年的畅销小说《达文西密码》(丹布朗的作品),以及1970年代出土、2006年翻译完成的诺斯底文献《犹大福音》。
保罗所传的福音与所建立的教会,是否与耶稣基督本人的教导泾渭分明、完全对立?保罗在早期基督教历史之中,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保罗究竟是耶稣的跟随者,还是一手遮天、创立基督教的教主?这些问题不论在学术界还是媒体娱乐界,一直都是发烧的议题。
因此,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实在是当今基督徒面临的一大挑战。《21世纪保罗书信辞典》的出版,无疑为这些课题提供了相当可靠完整的指南,引领我们进一步深入地认识保罗与保罗书信。本辞典所网罗的一百多位学者,都是当今福音派在保罗书信和保罗神学研究上有杰出贡献者,虽然有学者拥抱“保罗新释”,也有学者对新观点持保留的态度,无论如何,透过两百多篇具有深度的文章,学者们以平易近人的文笔、百科全书式的广度,为普世的基督徒读者,呈现了二十世纪晚期福音派在保罗研究上的精华。
所以,这不只是一本可供查考的辞典,更是值得仔细研读的巨著。读者不一定要按照字母顺序阅读,可以从有兴趣的专题着手,不论是大作还是小品,再再出自名家之笔,每篇专文往往是作者一生研究与著述的精华浓缩。深信每一篇都不会让你失望,每道丰盛的佳肴,将挑起你品尝神话语的食欲,有助于你跳脱传统读经容易陷入见树不见林的局限,并且带领你在神学的长进与灵性的成熟上,更上一层楼。
也许,保罗和保罗书信真是一座很难攀爬的高山,但是有了《21世纪保罗书信辞典》在手,你一定可以体会到登山的喜悦。

郭秀娟(本书审校)

【精彩文摘二】
序  言
戴维斯(W. D. Davies)于1948年时语重心长地说:“保罗的神学应当如何解释,这在新约学者中一直是富有争议的话题。”不但当时如此,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仍然存在,并没有完全解决。
然而,学者在许多重要领域,确实找到了更多共识,例如保罗所具有的犹太拉比背景,以及保罗宣教生涯的时代背景,也就是希腊罗马的背景。更重要的,保罗成为基督教使徒时,他的思想及呼召的转捩点。这些论题在学者当中仍然激起白热化的讨论,但至少大家都同意,这三个领域确实是最关键的钥匙,能帮助学者打开明白保罗生平及事工对教会历史真正意义的大门。
过去多年的研究与争议,学者提出各种立场与报告,现在已经略有成果。桑德斯划时代的巨著《保罗与巴勒斯坦的犹太教》(Paul and Palestinian Judaism, 1977),写成到现在已有一段时间,虽然受到邓恩论文〈保罗新释〉(“The New Perspective on Paul”, 1983)中肯的批评,但的确是一项突破,打破当代保罗神学研究的模式,设定了一系列新的议题,给学者带来进一步评审和研究的方向。《21世纪保罗书信辞典》一书所有作者,多少都受到“保罗新释”的影响,也就是从崭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保罗对律法、圣约与以色列民族的观点;不管学者们对桑德斯或邓恩的理论,是支持还是保留,他们在探讨保罗因信称义的福音,以及新旧约之间的连续性时,都会对“保罗新释”的观点有所回应。
也因此,未来世代的神学生及大学生,有需要认识学术界对保罗在基督教及世界历史角色的重新评价。这可能是他们需要这本辞典的主因。神职人员也需要综览保罗神学最新的研究趋势,以及保罗的背景,以便对保罗有更全面、恰如其分的认识。本书有许多论文显示:保罗书信的信息切合现代基督徒的需要,传道人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收获。本书的论文作者均为当代最杰出的学者,包括批判阵营,也包括保守阵营。本书编者相信每篇论文后丰富而详尽的参考书目,能够指引前路,提供专业教师及研究人员深入研究所需,有助于他们为课堂上的讨论作结,也有助于引发进一步的讨论。
编者相信平信徒也应当是本书服务的对象,因此我们致力于满足广大平信徒的需要。我们尽力润饰文字,希望本书的内容平易近人,让每一位有心认识保罗书信的平信徒,都能够从论文中更加认识保罗的生平及事工、保罗的教导及影响力――是保罗历久不衰的见证,因此信徒在基督里及教会里的新生命为中心。本书的目的之一,是希望帮助读者更加认识保罗在早期基督教历史的角色,并且能将保罗的教导应用在生活当中,帮助劳苦大众和巿井小民,在世风日下的社会,成为一股清流。
编者在此要向所有相关人士劳苦的付出表示感谢。1987年,两位编者出席圣经文学学会(Society of Biblical Literature, SBL),共进午餐时,谈到编着这类辞典的可能性;当时没有多想此一重责大任有多繁复庞杂。稍后在圣经文学学会及惠顿大学(Wheaton College),数度进行编辑委员会,才开始意识到面前的任务有多么浩瀚吃重。我们绞尽脑汁,为求在编辑(和神学)方面作出正确的决定。这些都成为值得留念的美好记忆。
我们的劳苦是否达成目的,有待读者评鉴。若非美国校园团契出版社(IVP)同工及一百多位作者的鼎力相助,本书势必难以成形。
在此必须提及两个人名。布鲁斯(F. F. Bruce)写成论文〈使徒行传及书信中的保罗〉(“Paul in Acts and Letters”)数周之后不幸去世;布鲁斯著作等身,大部分均为保罗书信的研究。本文可以说是为他的著作生涯盖棺论定的传世杰作之一。古特立(Donald Guthrie)承诺为“神”(God)的条目撰写论文,不幸尚未动笔便已去世。得到他的家人和同事同意,编者之一尝试引用古特立博士已写成的著作《新约神学》(New Testament Theology),加上些微的更新修改,希望由此衍生能够代表古特立博士的论述,也为他生平的杰出作品画上完满的句点。
本书乃是在各保罗学者的努力之下,因着我们众人“对保罗及其作品的热爱”(amore Pauli),鼎力完成的巨著。盼望本书能够服事普世的读者,也为保罗神学的研究作出些微贡献。

霍桑(Gerald F. Hawthorne)
马挺(Ralph P. Martin)
里德(Daniel G. Reid)

【精彩文摘三】
辞条:FREEDOM / LIBERTY自由/释放

保罗是“论自由的使徒”(Longenecker)。他使用名词 eleuqeria(自由、释放)、形容词eleuqeros(自由的),以及动词eleuqerow(释放、使得自由)。使用此词来宣告福音(gospel*,而非社会上的地位,西三11;弗六8),则限于加拉太书一至二章、哥林多书信及罗马书。但有关自由的概念,充满在所有保罗书信之中。

1. 基督使人得自由
2. 运用基督徒的自由

1. 基督使人得自由
自由最大的敌人是“罪”(Sin*,本文以大写的罪象征拟人化的权势),是辖制全人类的暴君(罗三9;加三22)。它运用了一些工具,以达到奴役人类的目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肉体(flesh*)、律法(Law*)、邪灵(demonic*)势力和死亡(参生命与死亡,Life and Death)。基督来,为要释放人类脱离罪的奴役(slavery*),脱离罪一切的权势。基督所释放的人,并非成为独立自主的人,乃是成为一种新的奴仆(罗六12~23):他们心甘情愿地成为基督的奴仆(douloi),基督成为他们的主(Lord*;例如:林前七22;罗六;弗六6~7)。

1.1. 基督代赎受死 “钉十字架的基督”成为“我们的救赎(redemption*)”(林前一18~31)。他的死是赎价,救赎我们脱离罪的捆绑,得到释放(提前二6;参照多二14)。基督徒“是重价买来的”(林前六20,七23)──代价就是基督为我们而死(林前十五3)。我们等候最终“得赎的日子”(弗四30,一14;罗八18~25),盼望“他的血”所带来的释放(弗一7;罗三24~25;参基督之死,Death of Christ)。

1.2. 从律法的捆绑下得释放 “在律法之下”,就是“在罪里”(加三22~23)。基督为要将众人自“律法之下”买赎出来,他自己“生在律法以下”(加四4~5),代替他们“受到律法的咒诅”,为了他们而死(加三10~13)。他所买赎的人,不再是“在律法之下”,而成为“在恩典(grace*)之下”(罗六14);他们曾经受律法辖制,现在成为神的后嗣(加三26~四7);基督使他们得释放,不再“被奴仆的轭挟制”(加五1)。他们曾经被律法约束,现在归给基督(罗七1~6)。律法本身并未被舍弃,乃是自罪的掌握之中被抢夺出来,放进新主人的手中。罪利用神的律法,成为使人死的工具(罗七7~13;林前十五56);基督则借着圣灵的能力,使律法成为恩典的渠道(罗七7~13,八2~8)。圣灵使人得自由释放,并非自“律法”(nomos)之中,也非自“圣经”(grapJh)之中,乃是自“字句”(gramma)或其“咒诅”(加三13)之下得自由。律法是在基督里才能达到其原本的目标,当律法离开了圣灵及基督,就成了“字句”及“咒诅”(林后三4~17;罗七6,十4;参律法,Law)。

1.3. 从权势下得释放 基督“为我们的罪”舍己,要救我们脱离“这邪恶的世代”(加一4)之权势。基督亲自解除了“‘各执政的’、‘各掌权的’的权势”(吕振中译本),是借着自它们手中夺取我们违犯律法的罪状,将之“钉在十字架上”(西二13~15;参得胜/夸胜,Triumph)。此外,基督拯救人脱离执政掌权者(借着人间政权)对律法的滥用,呼召他们让祂居首位,真正行出律法的精义(加四3、8~9;西二16~23)。“与基督一同复活”的人,照着他的旨意得蒙拯救,脱离“空中掌权者”及“邪灵”的势力(弗二1~10,六10~18)。升上高天的基督,掳掠了仇敌的势力,使原本被掳掠的人得释放,能够有效的事奉(弗四7~13,一21;参执政的、掌权的,Principalities and Powers;得胜/夸胜,Triumph)。

1.4. 从肉体之中得释放 保罗常采用sarx(flesh*,肉体),意指悖逆神、受罪捆绑的整个人。基督的道成肉身、舍身受死,“在肉体中定了罪案”,使原本被捆绑的人,得以脱离“只随从肉体”的存在(罗八3~ 4)。他们不再是“属肉体”,而成为“在基督里”、“属圣灵”的人(罗八1、9)。属基督的人“是已经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取而代之的,是由圣灵而来的品格(加五16~26;参照罗八13)。从肉体中得释放,亦即是从自我、堕落的老我、旧人中的老我里得着释放:“要知道我们的『旧我』已经和他一起钉在十字架上,使我们身体上的罪恶性情失去力量,我们便不再作罪的奴隶了。”(吕振中译本,罗六6;参与基督同死同复活,Dying and Rising)

1.5. 从死的权势中得释放 因为罪的缘故,死便进入了世界(罗五12;参生命与死亡,Life and Death)。好像还债一样,死如同罪的代理人,代表罪,向所有人施行主权(罗五12~21)。人受罪捆绑导致死亡,但死亡同时也是神忿怒(wrath*)的结果(罗一18~32,二5~9;弗二1~3)。基督舍身受死,藉此拯救他的子民“免去神的忿怒”(罗五9;帖前一10,五9)。基督从死里复活,使人能够得永生,以取代死的地位(罗五21,六23)。“最后要歼灭的仇敌”,尚未被摧毁(林前十五20~26、42~58);但那些与基督联合,有圣灵内住的人,已经得着“新生的样式”(罗六4、13,八1~17)。

2.运用基督徒的自由
自由与律法,或者自由与责任,二者之间的张力,是本文的主题,也是保罗书信中明显的主题(Barrett, 1-16;参伦理学,Ethics)。我们将从三卷书探讨:加拉太书、哥林多前书、罗马书。保罗宣告说:"基督释放了我们,叫我们得以自由”(加五1),并接着吩咐读者不要滥用他们的自由(加五13),而要“完全基督的律法”(加六2)。哥林多前书八至十章指出吃某种食物的自由,要受到“尊重信心软弱者”的命令所约束。罗马书十四至十五章,讨论拥护自由者(信心坚强者)及护卫律法者(信心软弱者)之间的冲突(参信心坚强及信心软弱的人,Strong and Weak;罗马和罗马的基督教,Rome)。

2.1. 作基督的仆人 成为基督的奴仆,接受他的主权,这是基督徒运用自由的根基。

2.1.1. 加拉太书 “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吗?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doulos)了”(加一10)。按照逻辑而言,基督的仆人不能作任何其他人的仆人。很明显的,保罗忠于此原则,彼得却在安提阿(Antioch*)事件中违背此原则(加二11~14)。保罗指出彼得是因为怕奉割礼(circumcision*)的人,所以退去不再与外邦人同桌吃饭和相交(加二12):他们的认同,以及雅各布那班人的认同,对彼得的神学及社会地位而言,非常重要(彼得认为如此);因此,彼得容许他们来影响他自己的行为,在此过程中,甚至遮盖了他自己的信念。保罗甘冒大不讳,“当面指责他”(加二11),因为“福音真理(truth*)”的缘故(加二5、14~21),也因为保罗是基督的仆人,不容他畏惧其他的人(加一10)。同理,身为基督的仆人,基督徒不再受自我(情欲的事)的捆绑,却约束自己得以遵守“基督(Christ*)的律法”以及圣灵的大能(加五16~六10;参圣灵,Holy Spirit)。

2.1.2. 哥林多前书 基督已用重价买赎信徒,信徒不再属于他们自己(林前六20:“你们是重价买来的”),也不属于其他人(林前九19:“无人辖管”)。保罗指出:“我不在律法以下”(林前九20):他身为基督的doulos(奴仆),不能够有第二个主人,甚至是神的律法都不例外。然而,保罗进一步指出:“其实我不是在上帝的律法以外,而是在基督的律法(ennomos Cristou)之下”(林前九21)。“在基督里”(en Cristw=In Christ*)的生命,便是遵守基督之律法(ennomos Cristou)最基本的背景。归入基督的人,应当遵守他的律法。

2.1.3. 罗马书 基督是信心软弱之人的主(Lord*),也是信心坚强之人的主;二者的行为,最终都是直接向主负责(罗十四3~8)。按逻辑而言,信心软弱之人不能够同时作基督及律法的仆人,信心坚强的人也不能够同时作基督及他们的自由的仆人。惟有基督最终负他们的责任:“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罗十四4)。信心软弱之人及信心坚强的人,都不应当想要使对方成为他们自己的样式,如此便省去无谓的力气及无可避免的挫败感,反而可以帮助对方成为基督的样式(image*),因为惟有基督是双方的主。

2.2. 善用自由 保罗在宣告自由的同时,也指示信徒应当如何善用自由。

2.2.1. 加拉太书 自由往往诱使“肉体”作出毁灭性的行为(加五13、15、19~21),但信徒应当按照圣灵的带领,善用自由,以服事并支持有需要的人(加六1~10)。

2.2.2. 哥林多前书 信徒得到圣灵如此多的光照(林前二6~16),知道饮食(food*)都是造物主恩惠的赐予(林前八4~8,十25~26)。保罗提问:“我不是自由的吗?”(林前九1)他的确是自由的:若他选择娶妻,他有权如此行;他有权为他的事奉得着薪酬;他有权享用异教的食物,无需受良心(conscience*)的责备(林前九3~ 18,十27~ 30)。然而,保罗正视这些恩赐,提出警告:“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能造就人(林前十23;保罗引用哥林多人的口号,表示赞成,但加以限制)。信徒的自由会导致一个危险,亦即会“成为软弱人的绊脚石”(林前八9)──也就是那些对神及食物缺乏真正的认识的人(林前八4~8);他们若竟然放胆吃祭过偶像(idols*)的食物(林前八10),会使他们的良心不安(亦即指受到“污染”),甚至因此“沉沦”(林前八7、11)。有些基督徒,他们有知识,知道可以自由享受异教徒的食物,但是对他们而言也有危险存在。哥林多前书十章23节适用于那些“信心比较坚强的弟兄(adelpJoi)”,也同样适用于那些“比较软弱的”弟兄。事实上,前者若是忽略伤害后者良心的危险讯号(林前八12),实际上是面对着更大的危机(林前十12)。偶像及祭偶像的食物对他们而言不算什么,但在这些东西后面的邪灵却是真实的;它们能够藉此将人引入他们的权势之中,建立亲密的关系,与主餐(Lord's Supper*)的作用类似(林前十19~21)。因此,信心软弱的弟兄,以及信心坚强的弟兄,都应当从以色列人在旷野的经历学到教训:他们都领受神的供应及保护,然而,大部分的人因为犯罪而受到审判(林前十1~10)。信徒领受神的恩典时,亦应当谨慎,以前人的遭遇为鉴戒(林前十11)。神应许会给予拯救(林前十13),祂也吩咐信徒要逃避拜偶像的事(林前十14),二者之中都有神的恩典;信徒不能只支取神的应许,而不顺服神的吩咐。

2.2.3. 罗马书 “信心坚强的人”对福音所蕴涵的伦理意义,认识得比“信心软弱的人”更清楚。那些认为“百物都可吃”、看“日日都是一样”(罗十四2、5)的人,是比较得释放的人。因此,保罗对“信心坚强的人”提出建议,一开始便呼吁他们:“信心软弱的,你们要接纳”(罗十四1)。一如哥林多前书一样,信心软弱的信徒,他们的良心更需要保护(罗十四13~23)。最重要的是,保罗(他本身属于信心坚强的人,罗十五1)并不会运用他自己使徒的权柄(authority*),将他个人的信念强加于信心软弱之人的身上。他也不会鼓励信心坚强的人用任何的方法将信心软弱的人变成坚强。他甚至从来不会要求信心坚强的人否认他们有的自由(如此作等于否认他们身为基督徒),但他却要求他们善用自由。他们有自由去行使或限制他们的自由,因为他们受基督支配,而非所领受的自由支配。信心坚强的人有自由去护卫那些信心软弱者,让他们有表达软弱的自由,因为信心坚强者正是从这样的软弱之中被释放出来。此外,正因为他们信心坚固,所以有足够的自由,可以去“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罗十五1)。

2.3. 受爱支配 “基督徒是全然自由的众人之主,不受任何人管辖;基督徒却又是全然顺服的众人之仆,受任何人管辖”(Luther, 344)。“完全不受任何人管辖”指其自由而言,“受任何人管辖”是指其爱心(love*)而言。爱心使自由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Schlier, 500)。

2.3.1. 加拉太书 “弟兄们,你们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将你们的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总要用爱心互相服事(douleuete)。因为全律法都包在‘爱邻舍如同你自己’这一句话之内了。”(加五13~14,吕振中译本)这是“基督的律法”,已经借着圣灵,铭刻在信徒的心中了(加五22~六2;参照林后三1~3)。(有关这个真理与加拉太书三章28节三对关系的具体实行,参Longenecker 1984, Richardson。)

2.3.2. 哥林多前书 “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林前八1)。圣灵的恩赐(亦即知识,knowledge*)绝对不应与圣灵的果子(fruits*)分开,尤其是爱心(林前十三1~3)。保罗宣称:“我虽然自由,不受任何人管辖,但我自愿成为众人的奴仆(edoulwsa),为的是要多得一些人”(新译本,林前九19)。通常人若是作仆人,都是心不甘情不愿。此处却是指运用基督徒的自由,甘心乐意地作仆人:“我自愿成为众人的奴仆”。保罗是“不受任何人管辖”(因为他是基督的仆人),但他也有自由可以服事众人(因为他“向什么样的人,就作什么样的人”,林前九22)。事实上,基督吩咐信徒说,作他的奴仆,乃表达于作众人的奴仆之中(“我们原不是传自己,乃是传基督耶稣为主,并且自己因耶稣作你们的仆人〔douloi〕”,林后四5)。保罗有自由可以吃拜过偶像的食物,但他亦有自由不吃。他有自由不去运用他的自由:“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就好像保罗那样,不受其本身自由的辖制”(Bruce, 432 n.39)。保罗对信心软弱的弟兄存着爱心,若有需要,情愿永远吃素(林前八13);他是基督的仆人,不受食物辖制。“无论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处,乃要求别人的益处”(林前十24)。哥林多前书十章27、29b~30节,乃受哥林多前书十章28~29a节所限制。然而,为了他人的良心而放弃吃的自由,并没有违反保罗本身的良心(conscience*)。他仍然忠于哥林多前书十章26节的信念(他并没有向“食物乃属于偶像或邪灵”的观念妥协),他仍然知道他有权吃任何食物。他放弃他的权利,并非否定他有此权利。正因为他有这些信念,所以他才会顾念信心软弱的弟兄。他决定不作,并非表示他失去自由,反而正好是自由的彰显。同理,保罗有自由可以接受薪酬,但也有自由放弃薪酬(参财务支持,Financial Support)。为了他人的好处,他有权利放弃他自己的权利(林前九7~23)。

2.3.3. 罗马书 基督无条件地接受神家(household*)中任何成员──犹太人及外邦人(Gentile*)──所有不同的敬拜及事奉方式(罗十四3~8)。基督既然无条件地接纳犹太人及外邦人,信心坚强及信心软弱的信徒都应当同样地彼此接纳。“吃的人不可轻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论断吃的人;因为神已经收纳他了”(罗十四3)。“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罗十五7)。信心坚强的人,不应当轻看信心软弱的人,反而应当效法基督的榜样,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甚至情愿为此被人辱骂(罗十五1~3)。信心软弱的人,不应当论断信心坚强的人,不应当视他们为非法乱纪;神如何恩待没有律法的外邦人,将约的应许赐给他们(罗十五8~12),信心软弱的人也应当同样恩待信心坚强的人。这种彼此接纳,意味着尊重各式各样的自由。无论是信心软弱的,还是信心坚强的,都应当无条件彼此接纳,不应当勉强对方或初信之人接受自己的立场。“所疑惑的事”(罗十四1)难免引起争议;但在基督徒群体之中,这种多元化正好提供最好的机会发挥爱心(agaph,罗十四15)。心存爱心,就会尊重信心坚强的人所重视的自由(自由在爱中才能发挥到极致),也会尊重信心软弱的人所重视的律法(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罗十三8~10),结果便使荣耀归与神(罗十五5~7)。

动态评分

5.0

5分(100%)
没有评论数据
在线客服 ×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

物流信息

×
...
展开 收缩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