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开本/介质 | 页数/字数 | 印次/印张 |
---|---|---|---|---|---|---|
9787542642516 | 【英】约瑟夫·皮尔斯Joseph Pearce | 上海三联书店 | 2013-9 | 16 |
【内容简介】
索尔仁尼琴(1918-2008)是俄罗斯杰出的作家,苏联时期最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之一,20世纪耶利米式的先知性思想人物,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他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出生在一个东正教家庭,但受到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意识形态宣传的影响,他放弃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并成为一名积极进步的共青团员,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列宁是他心中的偶像。1945年却因他与朋友通信中有被视为对斯大林不敬的言语,而与朋友一起双双被判入狱,服刑8年,刑满释放后又被流放到哈萨克3年,直到1956年才解除流放,恢复自由,在一所中学当数学老师,同时也开始文学创作。1973年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古拉格群岛》,触怒了苏联当局,1974年被苏联政府驱逐出境,直到20年后的1994年,才重新回到祖国。2007年普京到索尔仁尼琴的家中,亲自为他颁发“俄罗斯国家奖”。
在他一生中,有30余年是在劳改、流放、流亡中度过的,他还身患两次癌症,与死神擦肩而过;即使在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享誉世界文坛的时候,他一直都是一个在东西方不断引起非议的人物,被视为祖国的叛徒,以及一个危险的斯拉夫民族主义者。在这本传记中,他谈到正是俄罗斯传统的东正教信仰,使他能够有力量面对人生的苦难,疾病的折磨,看清一切虚假的欺骗,他在自己的多部作品中塑造了基督徒的崇高形象,直到在给大牧首皮蒙的一封信中,他才公开承认了自己的基督教信仰,以及信仰带给他人生的力量和转变。在生活上,他强调节俭和节制的美德,不要贪恋世俗享受,正是出于这一点,他在对苏联共产主义展开有力批评的同时,还将批判转向西方的物质主义享受给人的灵性带来的腐蚀和损害,这正是我们现代人所面对的最大的危机。
本书1999年由美国HarperCollins出版社出版,并荣获2002年度“基督徒传记奖”(John C. Pollock),2011年由天主教Ignatius出版社出版了增补版,新版内容一直追踪到索尔仁尼琴于2008年去世。本书通过作者对索尔仁尼琴本人的采访,以及得到索尔仁尼琴第二任妻子以及三个儿子提供的诸多帮助,以丰富、生动的内容介绍了索尔仁尼琴的一生及其思想与创作,再加上作者卓越的传记才能和深刻的思想洞察力,都使得本书成为索尔仁尼琴传记当中最新、最完整、最权威的版本,深受普通读者的欢迎。
【推介语】
即使有王婆卖瓜之嫌,我还是要说,这本传记是阅读索尔仁尼琴的一个好起点。它是对索尔仁尼琴一生及其思想的介绍,并对他的写作提供了全景概览。
——本书作者约瑟夫·皮尔斯(Joseph Pearce)
皮尔斯以其非凡的洞察力,把握了索尔仁尼琴之成就的灵性核心。
——大卫·艾克敏(David Aikman)
《20世纪六人行》作者
皮尔斯所呈现的“悲观主义的乐观主义者”这幅肖像,颇有感召力。索尔仁尼琴最终带给我们的是净化和希望。
——丹尼尔·马赫尼(Daniel J. Mahoney)
《索尔仁尼琴:超越意识形态》作者
皮尔斯这本全方位的传记称赞了索尔仁尼琴,严肃对待索氏的道德信念和抱负,在此意义上,超越了政治和意识形态问题。
——阿列克西·克里莫夫(Alexis Klimoff)
俄罗斯研究教授,瓦萨尔学院
约瑟夫•皮尔斯(Joseph Pearce),是美国万福马利亚大学的文学教授和驻校作家,也是美国知名的传记作家,他曾著有《托尔金传》、《切斯特顿传》、《王尔德传》等著名作家的传记,颇受好评。
致谢..........3
第二版序言..........5
第一版序言..........6
第一章 革命之子..........9
第二章 懵懂中的幸福..........21
第三章 结为夫妇..........42
第四章 战争勇士..........52
第五章 发展受阻..........69
第六章 从地狱到炼狱..........80
第七章 损中获益..........95
第八章 生与死..........113
第九章 美好的流放..........127
第十章 伊凡雷帝..........145
第十一章 烫手山芋..........163
第十二章 宿敌与新友..........178
第十三章 俄罗斯之忧..........194
第十四章 遭到排斥..........206
第十五章 遭遇冷落..........225
第十六章 东正教的拥护者..........240
第十七章 俄罗斯的重生..........255
第十八章 重建家园..........269
第十九章 先知在故乡..........287
第二十章 八十华诞..........306
第二十一章 多事之秋..........321
第二十二章 悲观主义的乐观派..........334
第二十三章 不惧死亡..........341
第二十四章 “成了”..........352
致谢
首先,我非常感谢本传的传主。若没有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本人的鼎力相助,我依然还在二手资料的海洋中奋力挣扎。这并不是说我没有广泛地使用这类资料。我当然使用了这类资料,所采用的主要部分也已在注释中标明,但是,若没有索尔仁尼琴的亲自参与,我不可能取得对他的生命与作品的深刻洞见,并且从中受益;我希望,而且我也相信,这种深刻的洞见在本书中得到了传达。我强烈地意识到我的采访所具有的优势,因为这位俄罗斯作家对西方的传记作家和媒体记者的不信任感是众所周知的,这一点更加重了我的感激之情。比如,我还记得,之前的一位传记作家想尽办法都没有得到索尔仁尼琴的帮助,甚至他的信件都得不到回复(这位传记作家能够写出出类拔萃的书,当归功于他作为一名作家的能力)。索尔仁尼琴为我破除了他抵制西方作家的一惯做法,其原因我是无从猜测的,然而,能够得益于他的帮助依然使我很高兴。
在我访问俄罗斯期间,我受到了索尔仁尼琴夫人阿莉娅•索尔仁尼琴的热情接待,还贪婪地品尝了她的俄罗斯传统厨艺。随后,她又为我提供了她本人和她丈夫的一些生活细节,这给了我莫大帮助。我也很感谢叶尔莫莱•索尔仁尼琴——索尔仁尼琴的长子,这不仅是因为在我采访他父亲期间,他耐心地、不辞劳苦地担任同声传译,而且采访结束后他还带我乘兴游览了莫斯科。在接下来的数月中,叶尔莫莱不断帮助我,详细地回答我的各种问题,和我分享他对佛蒙特州生活和英国生活的童年记忆,还有他对父亲回到俄罗斯以及随后受到俄罗斯人民欢迎的印象。
伊格纳特•索尔仁尼琴,即叶尔莫莱的弟弟,在我筹备本书的那几个月中,也不知疲倦地为我提供帮助。虽然他在美国的日程排得很满——在美国,他是一位造诣极高又广受欢迎的职业钢琴演奏家——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拒绝过我的请求,总是通过电话、传真、电邮,有时甚至通过最古老的邮政服务来回答我的问题。在他的帮助和安排下我还访问了莫斯科,并在我和他父母间充当中间人和翻译,将他本人的一些记忆和看法与我分享,没有他的这些帮助,这本传记是不可能完成的。我同样对他充满深深的感激之情。
这本传记新的修订版还受益于伊格纳特•索尔仁尼琴由俄语翻译成英语的几份材料,还有娜塔丽娅•索尔仁尼琴提供的几幅索氏的近照,也使本书更加丰富。我不仅感激索尔仁尼琴夫人提供这些新照片的慷慨,而且,我还感谢伊格纳特和弟弟斯捷潘•索尔仁尼琴将这些照片上传到虚拟空间,使我可以迅速地接收到它们。
我还要感谢迈克尔•尼克尔逊在我于牛津大学学院写作这本书时,或者为写这本书进行研究期间,通过无数次的电话访谈所给予我的帮助。他还帮助翻译了俄语版《古拉格群岛》(第二卷)中索尔仁尼琴的二十四行诗句。
我还要向莎拉•霍林斯沃斯表示感谢,她对本书第一版提出了宝贵的批评意见;感谢艾尔弗雷德•西蒙德斯孜孜不倦的鼓励;感谢凯特琳娜•怀特帮助做的翻译;感谢美国HarperCollins出版社的詹姆斯•凯特福德、埃尔斯佩思•泰勒、凯西•戴克,他们为本书第一版的出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样,我还非常感谢约瑟夫•费希奥神父、马克•布鲁姆雷、托尼•赖安、卡洛林•莱蒙、戴安•艾瑞克森以及Ignatius出版社的其他人员在本书新修订版上所付出的劳动。
第二版序言
一九九八年,我在莫斯科索尔仁尼琴的家中见到了索尔仁尼琴,这也许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幸。那时,这位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即将迎来他的八十岁寿辰。因此,我的这本传记是恰逢其时的礼赞,赞扬那种活出人样的生命,那种勇敢面对暴政和真正英雄主义的生命。然而,那时,这个生命仍然在继续着,而且依然生命力十足。索尔仁尼琴又活了十年,整整十年,在这十年当中,他坚决拒绝退休,他依然是俄罗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实际上也是整个世界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既然在我写作这本索尔仁尼琴传记时他的生命还没有结束,那么,我所呈现出的他的“生命”也因此尚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所以,本书第二版才是本传的终结版,而第一版只是它的先锋。当前这个修订版又另外增加了四章内容,还作了一些重要的修改,更能全方位地透视索尔仁尼琴的整个生命,他全部的八十九年,这是对他的文学成就和精神遗产的完整陈述与礼赞。
第一版序言
如果说二十世纪的文学人物有哪一位是媒体“指派角色”的受害者,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无论何时提起他的名字,得到的几乎永远都是类型化的概括。我们被言之凿凿地告知,他是一个末世论预言家,是一个极端的悲观主义者,是一个耶利米式的严肃人物,脱离现实和时代,最为糟糕的是,在我们热衷于不断创新的亚文化中,他还是过时的。我们还被告知,对于当代世界,尤其是对于当代俄罗斯,他是不合潮流的。
一九九八年六月六日,乔治•特列夫加恩在《每日电讯报》商业版发表文章,题名“索尔仁尼琴失去了俄罗斯人的支持”,该文也许典型地体现了人们对待这位俄罗斯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这种态度。“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再一次证明了,他的极度痛苦依然如故,”特列夫加恩写道,“他对新俄罗斯的激烈批判显示出末日感、灾难感和历史感,这是从一个苏联的幸存者、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身上所能预料到的。索尔仁尼琴认为,俄罗斯推翻了共产主义的罪恶,但结果只是用资本主义的罪恶取而代之。”
特列夫加恩先生的文章以这样的断言结束:“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是一位作家,但不是一位经济学家。”然而,人们也许会问,为什么这会使一个作家失去评论他的国家问题的资格呢?难道狄更斯关于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贫困没有说出任何重要的东西吗?难道乔治•奥维尔关于极权主义的危险没有说出任何重要的东西吗?相比于这些作家对有争议的问题所做出的文学阐释,报纸商业版上许多分析性文章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实际上,特列夫加恩先生本人的文章就是一个恰如其分的例子。他认为“索尔仁尼琴和末世论散播者夸张地描述了他们的处境”,因为俄罗斯充满活力的新总理谢尔盖•基尔延科正通过“一系列果断的措施”努力振兴处在困境中的俄罗斯经济。特列夫加恩还凭借对统计数据的巧妙采用,为俄罗斯的未来描绘出一幅玫瑰色的图画,这使人想起索尔仁尼琴的批评:他的祖国的问题永远都被“虚假的统计数据掩盖着”。
就在特列夫加恩预测俄罗斯从此以后将会幸福地生活着的文章仅仅发表两个月后,谢尔盖•基尔延科就被解职了,他的“一系列的果断措施”也随即被抛弃,整个俄罗斯经济全线崩溃,并使整个世界都受到了冲击。有很多批评家亲身尝过苦头,然后才发现如此轻率地批评索尔仁尼琴是危险的,乔治•特列夫加恩就是最近出现的一个这样的批评家。
然而,即便索尔仁尼琴是正确的,批评家们还是坚持认为,他是无关紧要的,因为没有人倾听他。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二日,丹尼尔•约翰逊在《每日电讯报》上发文写道:“他关于大灾难的预言应验了,但这并没有给人带来多少安慰。”这篇文章写于索尔仁尼琴八十岁生日的第二天,其中很多话都是完全错误的。为了庆祝他的生日,俄罗斯电视台播放了两个纪录片,每个纪录片都连续播放三个晚上,每晚播放一小时。第三个纪录片则在最后一刻被取消播放,因为索尔仁尼琴对其中一些拍摄了他的私生活的未经授权的镜头表示不满。在同一个星期,著名的大提琴家、作曲家米斯蒂斯拉夫•罗斯托波维奇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举办了一场纪念索尔仁尼琴的音乐会;同时,由索尔仁尼琴的小说《第一圈》改编的戏剧也在俄罗斯一个重要的剧院上演。最后,作为生日庆祝的一部分,叶利钦总统试图给索尔仁尼琴颁发圣安德烈荣誉勋章,以奖励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然而,引人争议的是,作家拒绝接受这项荣誉,以示对叶利钦在俄罗斯崩溃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抗议。他说:“在今天的状况中,当人民还在挨饿、在为领取工资而罢工的时候,我不能接受这个奖项。”他补充道:“也许,在许多年后,当俄罗斯克服了自己这些似乎是无法克服的困难时,他的一个儿子会在他去世后代替他领取这个奖项。”《纽约客》电子版,2001年8月6日。很显然,即使已经是一位八十岁的老人,索尔仁尼琴还能够挑起巨大的争议。而且,他的八十岁寿诞在他的祖国和世界媒体上所引起的巨大兴趣,是和他已被遗忘或者他已经过时这种结论相矛盾的。相反,很少有一个作家在他的一生中会吸引到如此多的公众注意力——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不管是遭到诽谤还是受到维护,不管是得到爱戴还是憎恨,索尔仁尼琴都是一个具有煽动性的人物。现在,当他走向生命暮年之时,对他过往的八十年做一个回顾似乎是合宜的。作者近期对这位作家本人的一个深度采访,也为本书增添了额外的洞见,希望本书有助于揭开蒙在索尔仁尼琴身上的面纱,从而可以透过事实领悟到支撑着他的生命、作品和信念的基本真理。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究竟是谁?以下章节不仅要讨论这个引人入胜的问题,而且,我还希望它能够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初始的答案。
动态评分
0.0